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596篇
安全科学   285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1295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107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目的 通过测试不同厚度冷轧塑变304不锈钢试样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腐蚀速率随位错密度、马氏体含量、残余压应力的变化规律.方法 试样板材原始厚度为5 mm,制备的冷轧试样的厚度分别为4.5、4.0、3、2.5、2.0、1.0 mm.采用Х射线衍射法测量不同厚度试样的残余奥氏体含量,...  相似文献   
912.
为探索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最优网格尺度和布点优化方法,在中南地区某老工业园区附近农田进行了土壤采样分析,通过构建70 m×70 m、100 m×100 m、160 m×160 m和200 m×200 m 4种网格,采用Matheron矩估计法试验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中镉(Cd)的污染空间位置估计精度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70 m×70 m和100 m×100 m网格尺度下污染区域空间位置的估计精度相似,且高于160 m×160 m和200 m×200 m。对100 m×100 m网格下调查结果不确定区进行加密布点,污染区域空间位置估计精度由78.89%提高至86.25%,相对于70 m×70 m网格,调查点位数量减少了35%,有效提高了污染区域空间位置估计精度,大幅降低了采样及分析成本。  相似文献   
913.
为解决输电线路放线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导线接续管钢套对放线滑车的冲击问题,构建由导线、钢套及滑车等部件组成的多体运动系统,提出适用于各类情况的导线、钢套与滑车的接触判断方法.根据各部件的运动关系,给出各个质点的作用力表达式,并通过钢套长度约束、钢套与滑车的接触约束等隐式方程提出钢套单元内力、滑车对钢套接触力的计算方法.基于...  相似文献   
914.

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过程中情景单一、数据量大、涉及环节多,以及模型复杂、操作繁琐和治理效果不明确等问题,采用GIS技术结合InVEST的产水量与营养物传输率模型,构建可进行农业面污染关键源区识别与治理模拟的信息系统。设计了基于入河负荷、潜在径流浓度、负荷与产水量比值3种不同情景下的关键源区识别功能,模拟了3种情景下关键源区的分布状况;整合了InVEST的产水量、营养物传输率和流失负荷等模型;设计了面源污染关键源区治理模拟功能,可直观展示3种情景下识别出的关键源区的治理效果;并以海河流域为例,应用该软件对农田总氮(TN)面源关键源区进行了识别和模拟治理。结果表明:1)基于入河负荷情景下识别出的关键源区较为分散,分布在除永定河与子牙河水系外的大部分水系;基于潜在径流浓度情景下的关键源区分布较为集中,多分布在流域中部至南部,其余分布在东南部;基于负荷与产水量比值情景下识别出的关键源区分布高度集中,分布在流域中部至南部。2)基于潜在径流浓度、负荷与产水量比值情景在TN、总磷(TP)模拟治理中的效果接近,且明显优于基于入河负荷情景;结合软件中设定的基于入河负荷、潜在径流浓度、负荷与产水量比值3种情景进行分析,能降低复杂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提高面源污染关键源区的识别效率,提升面源污染关键源区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915.

基于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DAS数据(2019年3月—2020年2月),模拟了临汾市冬季24 h的气团后向轨迹按季节的聚类,研究了不同来源区域对临汾市PM2.5的主要污染来源和污染传输通道,阐明了PM2.5不同轨迹传输的季节特征,结合潜在源贡献(PSCF)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法,解析了不同污染源区对临汾市的污染贡献强度。结果表明:临汾市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冬季,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通过气团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发现,沿汾河流域西南与西北方向是大气污染主要传输通道;潜在源贡献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发现,临汾市境内、洪洞县、尧都区、襄汾县污染贡献强度较大,周边城市榆林、运城、焦作对临汾市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916.
为初步探讨电子废物拆解导致的多溴二苯醚(PBDEs)及其类似物构成的复合污染的潜在生态/健康风险,从电子废物拆解区的三黄鸡血液和肝脏样品中提取了包含PBDEs在内的复合污染组分,分别体外暴露乳腺癌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6d,检测细胞增殖和雌激素靶基因pS2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包含多种PBDEs在内的复合污染组分在不产生细胞毒性的前提下,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雌激素靶基因pS2的mRNA表达,表现出抗雌激素活性.此结果提示由电子废物拆解造成的复合污染对生物体和人体可能存在潜在的生态/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17.
 1997年5月中美联合珠峰地区绒布冰川考察期间,在远东绒布冰川海拔6500m北支冰流粒雪盆内钻取到一支41m长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814年.远东绒布冰芯中近200年来草酸根浓度变化与Ca2+和NH4浓度变化一致性较差,表明草酸根的来源有别于大气尘埃和生物来源.草酸根浓度与冰芯中气温指标δ18O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气温是影响大气中草酸根浓度变化的因素之一,但非主导因素.远东绒布冰芯记录的20世纪以来草酸根浓度的迅速升高反映了人类工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20世纪50~80年代,大气中受人类工业活动污染的草酸根浓度约为19世纪自然本底值的3倍,其中60年代人类活动排放的草酸盐类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18.
通过对不同性质的高温油品发生泄漏时图象特性的分析,工出泄漏油品蒸汽浓度与图象灰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图象处理技术来判别出现的物质是否为泄漏油品,从而实现高温油品泄漏火灾的早期报警。  相似文献   
919.
大气颗粒物对小鼠淋巴细胞的免疫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气颗粒物提取液观察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的颗粒物液均能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其中5mg/mL浓度的抑制效果最显著,脾淋巴细胞IL-2的诱生也受各浓度颗粒物液的抑制,以10mg/mL组抑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920.
Effect of bio-surfactant on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mposting proc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o-surfactant is a new type of surfactant that is produced in microbial metabolism. Adding bio-surfactant during composting process, especially to those contain some toxic substances,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promising way. In this study, Strains Ⅲ(2), a bacterial with high activity to produce bio-surfactant, were isolated firstly. Following comparison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adding Strains Ⅲ(2), namely Run 1 and Run R, were conducted,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by adding Strains Ⅲ (2),the surface tension could reduce from 46.5 mN/m to 39.8 mN/m and the corresponding time to maintain the surface tension under 50 mN/m could prolong from 60 h to 90 h. The oxygen uptake rate and total accumulated oxygen consumption with Stains Ⅲ (2)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Strains Ⅲ (2), while the accumulation of H2S in outlet gas was reduced to around 50% of Run R. Moreover, two additional experiments were also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trains coming from different systems. One is adding Strains Ⅲ (2)with a dose of 0.4% (Run 2), and the other is seedling commercial Strains at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composting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Run 2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Run 3, because the commercial Strains can be suppressed significantly in a complex composting system with different pH, high temperature and some of metals. The bio-surfactant was also added into the solid waste, which contained some toxic substances,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e rate of Hg and sodium pentachlorophenolate(PCP-Na) could be improved highly. Thus, the microenvironment, reactionrate and composting quality could be enhanced effectively by adding bio-surfactant to the compos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