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30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698篇
基础理论   157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从生态文明的独特视角,研究了河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提出了河南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2.
环境风险评价中化学品苯泄漏的大气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泄漏的大气影响为研究对象,模拟一起典型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采用导则推荐的伯努利方程、质量蒸发量公式计算物质泄漏的源强,利用多烟团模式模拟计算其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出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处的影响程度.根据这一预测结果,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为环境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3.
对脉冲变频电磁场作用下,扫描频率和磁感应强度的变化对水华鱼腥藻细胞活性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扫描频率从25~27 Hz增大到1~60 kHz时,磁场对藻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小,但增大到60 kHz以上,磁场对藻细胞产生强烈抑制作用,累积水力停留时间4 min的藻样在48 h培养时间内已失去活性停止生长。扫描频率为50~100 Hz和1~60 kHz时,累积水力停留时间2 min的藻样,细胞受到磁场刺激生长加快;只有累积水力停留时间>6 min,才表现出对藻活性的抑制作用。磁感应强度增大至120 G,磁场对细胞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增大磁感应强度有利于对细胞活性和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974.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一些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市发生了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即SARS-CoV-2)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2019-nCoV经过传播导致疫病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为了控制病毒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界、政府各部门和广大科研工作者全力以赴开展了病毒相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本文整理了关于2019-nCoV的最新研究结果,总结了2019-nCoV的病原性特征、环境演化、传播途径、诊断方法、治疗对策,特别是从环境科学的角度探讨了环境因素对2019-nCoV传播的潜在影响,并针对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展望,以期加深人们对2019-nCoV的认知,并从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不同角度启发针对2019-nCoV及其他相关病毒有效防控的科学思考.  相似文献   
975.
976.
预处理是废铝再生的第一个工序,对后续的熔炼影响很大。良好的预处理需要将杂质进行分离,并按铝合金的成分牌号进行分类,对目前比较先进的杂质分离技术和废铝分类分选技术进行重点介绍,为再生铝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7.
强酸性高浓度含砷废水处理方法与经济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化物沉淀和中和沉淀工艺对强酸性体系下As(Ⅲ)和As(Ⅴ)处理效果,考察了沉淀剂种类与投量、酸度(或平衡pH)等因素对除砷效果的影响,结合共沉淀产物的元素组成与价态分析探讨了2种工艺的除砷机理。研究表明,硫化物沉淀对As(Ⅲ)去除效果优于As(Ⅴ),且As(Ⅴ)去除过程中存在As(Ⅴ)转化为As(Ⅲ)的还原过程;中和沉淀对As(Ⅲ)和As(Ⅴ)去除率均可达到98%以上,但不存在砷形态转化过程。进一步以云南某硫精制酸化工厂实际含砷废水为对象,研究了硫化物沉淀(以Na2S为硫源)、中和共沉淀(Fe(Ⅲ)-Ca(OH)2,Fe(Ⅲ)-NaOH,单独Ca(OH)2和Ca(OH)2-Fe(Ⅱ)等)除砷效果和处理成本,发现上述几种工艺砷去除率均可达到99.0%左右;Na2S共沉淀法处理成本最高,单独Ca(OH)2成本最低但废渣产生量大;Ca(OH)2-Fe(Ⅱ)可在不大幅提高成本的基础上确保处理效果并降低废渣产生量。在工程中应综合原水水质特点、处理水质目标、可接受的处理成本以及含砷废渣处置要求等,确定最佳的处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78.
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出新生态铁锰复合氧化物(FMBO),研究了单独投加FMBO和聚合氯化铝(PACl)强化FMBO吸附除磷效能及吸附磷后的颗粒物特性。结果表明,单独投加FMBO后形成的颗粒物表面带负电荷,颗粒物聚集和沉淀性能较差。PACl的投加降低了颗粒物的表面电荷,促进了颗粒物的聚集,平均粒径明显增加,改善了颗粒物的沉淀性能;通过SEM-EDAX发现,投加PACl形成的复合颗粒物表面更为粗糙,Al元素在复合颗粒物表面相对富集。PACl的投加强化了FMBO的吸附除磷效果,在实验原水条件下FMBO和PACl最佳投量分别为12和30 mg/L,此时TDP去除率高达95.6%。并且出水中Fe、Mn、Al浓度均远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限值。PACl强化新生态FMBO易于实现原位投加,在水体和水处理除磷工艺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79.
以活性铝氧化物AlOxHy处理某高氟地下水的中试实验获得的吸附剂废料AlOxHy-Fn为对象,考察其对三价砷(As(Ⅲ))和五价砷(As(Ⅴ))吸附去除性能,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AlOxHy-Fn为多孔无定型且具有不规则表面的絮状结构,比表面积为218.88m2/g,零电荷点pHZPC在pH为8左右;AlOxHy-Fn可快速吸附As(Ⅲ)和As(Ⅴ),且反应24h后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60和3.41mg/g,朗格缪尔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As(Ⅲ)和As(Ⅴ)在AlOxHy-Fn表面的吸附,且As(Ⅲ)和As(Ⅴ)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3.63和63.27mg/g;AlOxHy-Fn在pH=4~10范围内对As(Ⅴ)去除率在90%以上,As(Ⅲ)在中性和弱碱性pH范围内吸附效果较好,但去除率仍在32%以下。AlOxHy-Fn表面性质、砷形态分布特征等对As(Ⅲ)与As(Ⅴ)的吸附有重要影响,电负性As(Ⅴ)较电中性As(Ⅲ)更容易吸附在AlOxHy-Fn表面。AlOxHy-Fn吸附除砷过程中,在pH为6时氟溶出量最低(0.40mg/g),过高或过低pH均会导致氟溶出量增大;氟溶出量与As(Ⅴ)吸附量之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2=0.97),但与As(Ⅲ)吸附量无相关关系;铝溶出量在pH为4~10范围内均很低。将AlOxHy-Fn回用作为除砷吸附剂去除工业含砷废水的砷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且将As(Ⅲ)氧化为As(Ⅴ)是提高去除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80.
基于情景分析的湖北省交通碳排放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作为化石燃料消耗较高的行业,其CO2的排放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以湖北省骨干公路网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分析湖北省交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构建了"开放的湖北省"、"发展相对滞后的湖北省"和"侧重环境保护的湖北省"3个情景,采用CO2排放总量和交通CO2排放强度2项指标对不同发展模式进行预测和比较,根据预测结果对湖北省公路交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情景3是理想化的发展模式,但这种模式伴随的是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减少,因此减少机动车油耗与尾气排放、推广天然气和生物燃料的使用、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是实现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