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85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668篇
基础理论   138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评价的两类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评价的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对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和绝对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生态足迹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指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并着重强调了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时要注意城市开放生态系统问题,对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评价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2.
After adding either organic or inorganic ligands, sulfidated nano-zero-valent iron (SnZVI) was used for aerobic degradation of phenol, and the effect of the ligand species on oxidation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We found that SnZVI hardly degraded phenol in the absence of ligand addition. Ligands initiated and promoted the 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by SnZVI. The data herein show that a characteristic inorganic ligand, tripolyphosphate (TPP), is mo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oxidation than a characteristic organic ligand oxalate. In addition to the scavenging of reactive oxidants by the organic ligand, more ferrous ion (Fe(II)) dissolution from SnZVI in the TPP system is another cause for the superior enhancement by the inorganic ligand. In the oxalate system, as the sulfur content of SnZVI increased, the oxid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because FeS shell promoted the transfer of electrons to produce mor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TPP system, the effect of sulfur content on oxidation performance is more complex. The SnZVI with low sulfur content showed poor oxidation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that of nZVI. Further experiments proved that sulfidation might weaken the complexation of TPP with surface bound Fe, which would slow down the ionic Fe(II) dissolution rate. Therefore, sulfidation has the dual effects of enhancing electron transfer and inhibiting the complexation of inorganic ligands. In addition, the mechanisms of ROS generation in different ligand systems were investigated herei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itical ROS in both the oxalate and TPP systems are hydroxyl radicals, and that they are produced via one-electron activation of O2.  相似文献   
183.
为解决碳纤维缠绕式消防呼吸气瓶检验中因单机作业而存在的检验效率低、检验质量差、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问题,研究开发基于数字信息化的碳纤维缠绕式消防呼吸气瓶检验管理系统,该检验系统包括消防呼吸气瓶数据库、OA系统、呼吸气瓶检验软件和手机APP。利用二维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实现呼吸气瓶数据库、检验软件、OA约检和报告审核审批系统、手机APP的数据传输。结果表明:该检验管理系统实现了呼吸气瓶检验的无纸化、过程的可追溯性、检验结果的防伪性等功能,其对于碳纤维缠绕式消防呼吸气瓶检验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4.
针对某基岩区简易封场后的固体废物填埋场,采用多层次、递进式调查策略,配合使用地球物理探测、直压式土壤快速取样、现场快速检测等技术,分3个阶段开展填埋场及其周边环境调查。第1阶段,调查地质环境特征,开展地球物理探测;第2阶段,调查填埋物、渗滤液主要组分及对周边积水、农田土壤、民用井水的污染情况;第3阶段,划定重点污染区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填埋区已发生明显渗漏,对邻近区域土壤、地下水及地表积水造成了一定污染,但未对周边农用地土壤、民用井水质等产生不利影响,总体处于可控范围。提出,通过削减污染源,切断污染物迁移、暴露途径,消除已有污染影响,长期跟踪监测等多项管控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85.
研究了湘西地区常用的发酵鸡粪和有机磷肥施用对不同程度Pb、Cd复合污染土壤中乙三胺五醋酸(DTPA)提取态Pb(DTPA-Pb)、DTPA提取态Cd(DTPA-Cd)和土壤酶的影响,并研究了对于种植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发酵鸡粪和有机磷肥均能显著改善土壤酸性,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加入质量浓度200mg/kg总Pb、2mg/kg总Cd复合污染土壤中施用有机磷肥,能有效钝化土壤DTPA-Pb、DTPA-Cd,但在400mg/kg总Pb、4mg/kg总Cd复合污染土壤中钝化效果有限,其优先钝化DTPA-Pb。施用发酵鸡粪不能有效钝化土壤DTPA-Pb、DTPA-Cd。(2)施用发酵鸡粪和有机磷肥均显著提高黑麦草鲜重。虽然施用有机磷肥能更有效的钝化土壤DTPA-Pb、DTPA-Cd,但对于黑麦草种植而言,施用发酵鸡粪能更有效的降低其对Pb和Cd的积累,并且主要积累到根部。(3)施用发酵鸡粪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而言,湘西地区种植牧草黑麦草,施用发酵鸡粪比较合适,能有效改善土壤酸性,提高黑麦草鲜重和土壤酶活性,降低黑麦草对Pb和Cd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6.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实施过程中减排基数、核算体系、责任主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现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与改革中的排污许可制相融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将总量指标与环境质量改善挂钩,建立差异化的减排核算体系,并加强日常监管,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7.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合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淀粉微球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吸附材料淀粉微球(cross-linked starch microsphere,CSMs)对Mn+(Cu2+、Cr3+、Pb2+)的静态吸附行为。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微球及其吸附产物进行表征,分析讨论了3种金属原子结构,研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08K时,Cu2+、Pb2+和Cr3+的饱和吸附量分别是2.43、0.30和0.27 mmol/g,CSMs对Cu2+离子吸附能力最强,并且其通过物理吸附、配位吸附方式吸附Mn+,并得出引起微球吸附能力大小可能与金属离子电荷、离子半径和外层电子排布的差异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8.
蓝藻水华暴发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太湖作为流域重要的水源地,2007年蓝藻水华事件的暴发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无锡市区489名公众的太湖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蓝藻水华生态风险被公众知觉为总体风险是陌生和完全可控的;蓝藻水华暴发原因是陌生和不可控的,这是引起公众风险意识的主要因素。影响公众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媒体、信息和个体因素。报纸广播电视是主要的媒体因素。信息因素有灾害信息、灾害治理信息、政府防范措施信息。灾害治理信息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灾害信息和政府防范措施信息。不同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职业的人群,对不同类别的风险信息关注程度不同,影响到个体风险偏好的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决策者更全面地理解蓝藻水华风险的本质,开展风险沟通,针对不同特征的人群选择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9.
介绍了地铁运行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概述了目前国内常用的轨道减振措施。结合天津地铁1号线实际工程情况分析了减振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190.
1990-2009年中国省际环境污染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省级经济单元为分析对象,以环境污染为研究中心,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动态综合评价原理,通过构建具有"三维"特征的环境污染动态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各省1990-2009年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影响环境污染变动的决定因素。结论认为,在样本考察期内,污染物排放最少(即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青海、天津、北京、宁夏、新疆、甘肃、上海、吉林、福建、云南,这10个省份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都在1.50以下;要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下降8%的减排目标,四川、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江苏、河南、广东、湖南、广西是重点监控省份。分地区看,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最小,依次为中部和东部。污染物排放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污染治理投资、加强企业环境管制能力对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所占比重及煤炭消费所占比重增加具有显著增加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外资进入对环境污染有一定的影响。据此提出了优化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