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86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669篇
基础理论   138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51.
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0、24、48、96和120 h)下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L-1)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SOD、AKP、溶菌酶和补体C3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L-1)胁迫下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结果显示:在1.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SOD活性在24 h受到诱导;在3.0、5.0和10.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SOD活性均受到抑制,最大抑制率分别达18.85%、23.47%和38.46%。在1.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AKP活性在0-96 h呈先降低后恢复的趋势;5.0和10.0 mg·L-1实验组的血清AKP活性在24-120 h则一直受到抑制。1.0 mg·L-1实验组的罗非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在24-120 h一直无显著变化,3.0、5.0和10.0 mg·L-1实验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0 mg·L-1实验组的罗非鱼血清补体C3活性在各个采样时间下均大于对照组,而5.0和10.0 mg·L-1实验组补体C3活性始终受到抑制。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实验研究显示,置于3.0、5.0和10.0 mg·L-1的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3.33%、46.67%和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 mg·L-1实验组,表明氨氮质量浓度超过3.0 mg·L-1能够增加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本实验认为,超过3 mg·L-1的氨氮质量浓度胁迫能够显著降低罗非鱼的免疫力,增加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因此在罗非鱼健康养殖中,调控并降低氨氮质量浓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52.
协调贸易与环境的最佳途径——环境成本内部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经济发展带来人类福利增加的同时所产生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国际贸易被指责为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甚至连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原则也受到质疑。围绕贸易与环境可否协调以及如何协调的问题.由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冲突引出贸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进一步的经济学分析得出结论:环境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国际贸易。而是环境成本的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而国际贸易只是加重了这种市场失灵。二者可以协调发展。环境成本内部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达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53.
土地石漠化是环境恶化的生态标志,亦是国土资源开发整治的重要内容.日趋扩张的土地石漠化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之一,如不痛下决心,采取法律措施加以治理,人们将失去生存的空间.在此就如何建立、完善中国预防石漠化法律体系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354.
山东省耕地资源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显化耕地资源价值,有利于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将耕地看作一个生态经济系统,按耕地资源价值形成的影响因素,以收益倍数法为基础,应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原理,对耕地资源进行价值核算。  相似文献   
355.
本文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动态变化以及障碍因素。研究表明 :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已进入基本可持续状态 ,但也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建设用地比重增大、耕地面积下降等问题。针对诊断结果 ,提出了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356.
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中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特点,并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进行了比较;由此构建了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框架,即由目标层、参与主体层、技术层和制度层四个层面共同组成的综合体系,各层面之间通过耦合、互动、协作、共进最终实现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57.
直升机自然环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直升机环境试验现状,分析了直升机开展自然环境试验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针对直升机采用的材料、表面工艺、典型件等初步制定了自然环境试验方案,对直升机自然环境试验方案的规划与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58.
生物质组成差异对生活垃圾厌氧产甲烷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批式实验,通过分析液相性质和产气过程,比较了生活垃圾中2 类主要的生物质组分(食物类废物和纤维类废物)及其不同含量在厌氧降解时甲烷生成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食物类废物累积产甲烷量远高于纤维类废物,其有机物的快速水解酸化,为快速产甲烷化提供了必要的底物.纤维类废物产甲烷速率相对较低,水解是其厌氧产甲烷化过程的控制步骤.生活垃圾的产甲烷量可以根据食物类废物和纤维类废物的比例推算而得,食物类废物含量越高,其累积产甲烷量越大.采用厌氧消化工艺有利于含食物类废物量高的垃圾的能量回收,而因食物类废物快速水解导致的液相挥发性有机酸积累是该工艺必须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59.
氮磷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分批培养的方式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在氮、磷单因子营养限制条件下的生长和产毒情况.结果表明,氮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磷限制对其生长和产毒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氮限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仅为控制组的30%~50%,产毒量也仅为控制组的10%~60%;并且氮限制会促进细胞分裂,缩短细胞的生长周期.这可能是因为氮是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所必需的元素,直接控制着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所以若培养基中的氮浓度比较低,会直接导致微囊藻的生物量较少和产毒量比较低.磷限制甚至磷被耗尽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都影响不大,这可能与铜绿微囊藻体内储存的含磷颗粒物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水体中氮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60.
Azo dyes 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association with various human health problems. The aim of the investigation is to determine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azo dyes in aqueous solution on DG06, GSE17200, and GSE17201 soils using C. I. Acid Red 14 (AR14) as exampl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reundlich model expresses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better than the Langmuir model and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achieves adsorption of AR14 on the three soils well. Based on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the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 of AR14 on DG06 soil have been studied and the thermodynamics parameter of AGO is determined and AGO value shows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AR14 on DG06 is mainly physical in nature.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pH and salinity (NaC1) on adsorp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decrease in pH or the increase in salinity enhances the adsorption of AR14 by DG06, GSE17200, and GSE172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