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78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41.
TiO2/Al2O3复合分离膜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去除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径为200 nm的Al2O3膜片作为载体,应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孔径为50~100 nm的TiO2/Al2O3复合分离膜.用XRD、SEM对TiO2膜的物相、TiO2/Al2O3复合分离膜的形貌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根据XRD分析,用Scherrer公式计算复合分离膜中TiO2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2 nm,其中锐钛矿相占86%,金红石相占14%.同时,应用TEM、EDX、UV-Vis扩散反射光谱对TiO2/Al2O3复合分离膜的微观结构、组成、性质等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和研究通过应用可溶性染料酸性橙Ⅱ作为目标污染物,对TiO2/Al2O3复合分离膜的分离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调查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这种具有光催化能力的复合分离膜,持续处理1000 mL酸性橙Ⅱ溶液(100 mg·L-1)400 min,去除率可达80%以上,相对于单独的光催化技术(65%)或单独的膜分离技术(59%),染料的去除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42.
沼液对莴笋和生菜硝酸盐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不同沼液用量对莴笋、生菜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沼液提高了莴笋、生菜株高和产量 ,降低了莴笋茎和生菜硝酸盐含量 ,有利于增加莴笋茎、叶及生菜含水量和氨基酸含量 ,生菜维生素C含量略高于对照。在施用氮磷钾化肥 (N 12 0mg·kg-1、P2 O580mg·kg-1、K2 O 10 0mg·kg-1)基础上 ,每钵增施沼液 5 0 0ml,可改善蔬菜营养品质 ,使莴笋叶和生菜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 5 3.5 %和 4 5 .5 % ,同时还可使 2种蔬菜分别增产 5 1.0 %和 5 6 .7% ,为本试验条件下莴笋、生菜最佳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243.
部分PCDDF水溶解度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量子化学PM3算法计算得到的12个量子化学参数作为分子结构描述符,运用偏最小二乘分析,首次建立23种PCDD/F水溶解度(logSw)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PCDD/F的Sw随着其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其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能(Eluno)的增大而增大,推测PCDD/F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着电荷转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44.
喹啉与葡萄糖共基质条件下生物降解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喹啉与葡萄糖共基质时皮氏伯克霍尔得氏菌 (Burkholderiapickettii)对二者的降解动力学 .结果表明 :在共基质条件下 ,喹啉与葡萄糖能同时被微生物降解 .葡萄糖的存在对喹啉的生物降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喹啉的存在减慢了微生物对葡萄糖的降解作用 .5 0mg·L-1喹啉与 34、6 0、110mg·L-1葡萄糖共基质时 ,喹啉与葡萄糖的降解都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30 0mg·L-1喹啉与 110、32 0、6 90mg·L-1葡萄糖共基质时 ,喹啉的降解已不遵循一级或零级反应 ,而葡萄糖在 110mg·L-1时仍为一级反应 ,增到 32 0、6 90mg·L-1时转变为零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245.
Catalytic ozonation of Reactive Red X-3B in aqueous solution had been carried out in an ozone oxidation reactor where Mn-Fe-ceramic honeycomb was used as the catalysts. The presence of Mn-Fe-ceramic honeycomb catalyst could obviously improve the decoloration efficiency of Reactive Red X-3B and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ozone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from non-catalytic ozonation. Adsorption of Reactive Red X-3B had no obviously influence on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Addition of tert-butano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indicating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Red X-3B followed the mechanism of hydroxyl radical (OH·) oxidation. The operating variables such as reaction pressure and ozone supply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mainly attributing to facilitate the ozone decomposition and OH· formation.  相似文献   
246.
UASB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污泥的种群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克隆和实时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2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尽管2个反应器的接种污泥不同,但经过1年多的连续运行,二者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基本相同;Planctomycete克隆结果表明,相似的15个序列(>99%)与已报道的3个属的厌氧氨氧化菌的序列均有较大距离(<92%),而与具有厌氧氨氧化功能的KSU-1序列有97%的相似,amoA基因克隆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的部分好氧氨氧化菌属于β-Proteobacteria中具有厌氧氨氧化活性的Nitrosomonas;实时PCR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细菌占细菌总量的27%~29%,好氧氨氧化菌约为5%.  相似文献   
247.
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和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三次曲线拟合了各地区人均污染物指标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同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不同省(市、自治区)按人均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的相关性分为5类,并通过计算各类别相关指标的空间自相关系数,揭示了不同类别中各省(市、自治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我国没有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越严重;在人均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的空间关系上,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为正相关,广大中西部地区为随机分布,少数经济落后地区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248.
道路交通的生态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道路网络广泛分布于各种景观中,其在增进社会财富、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同方面和程度的生态学影响:在区域尺度上,道路网络对不同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形成明显的切割作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道路建设导致物种生境丧失和柄息地破碎,并引起生境中诸如水、土壤、大气、光照、噪音等理化环境变化;道路交通增加动植物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并阻碍动物个体在同种种群间的交流以及在互补性资源问的周期性迁移;提供一些物种道路边缘柄息生境,并沿道路边缘扩散,造成生物入侵.道路生态影响研究已成为生态学和道路建设与管理一个重要交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49.
三种霾日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单次值法、日均值法、14时值法3种常用的霾日和轻雾(雾)日统计结果的异同,以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四省市为例进行了比较.华北地区霾日用3种方法统计的过去60余年霾日的区域分布表明,3种方法统计的霾日是单次值法>日均值法>14时值法,大致是1:0.54:0.45的关系,但区域分布趋势比较相似.典型城市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大都十分相似.而轻雾(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用单次值法统计的明显偏多,且有长期下降趋势;而用日均值法与14时值法统计的轻雾(雾)日无大差别,且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反映了年季和年代季的气候波动.从长期季节变化趋势来看,3种统计方法的结果除日数的差别外,季节分布特征比较类似.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除去采暖季有较多的霾日外,在盛夏季节霾日也明显多,集中出现在6~9月,尤其是7~8月,与桑拿天同期出现,这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是华北地区的特有现象.用单次值法统计霾日,将包括所有的霾过程,即大范围持续时间长,且与一定天气系统与近地层扩散条件相关连的霾,及在稳定的晴朗夜间由于辐射降温,使相对湿度升高而导致能见度下降形成的霾.用日均值法,则可能更多的显示长时间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而使用14时法,则对早晚因湿度增加降低能见度出现的霾天气漏记,突出长时间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50.
北京地区3500m高空内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2010年北京地区3500m高空内飞机探测的大气污染物(NOx、SO2 、CO和O3)数据资料,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4~11月期间,NOx、SO2和CO月均值有比较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规律,NOx、SO2 和CO月均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而O3月均值随高度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温度较高月份(7~10月)值较小,而温度较低月份(4~6月、11月)值较大,但O3月均值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5~9月的较大,春秋季4月、10~11月的较小.不同的高度大气污染物浓度白天逐时变化并不一致,其变化率是1500m以下的比1500~3500m的明显高.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区域分布特征是,除城区四环明显较高外,城区正北面、西南面(北京-保定方向)、东南面(北京-天津方向)较高,西北面(北京-张家口方向)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