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3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1289篇
安全科学   334篇
废物处理   147篇
环保管理   305篇
综合类   2349篇
基础理论   526篇
污染及防治   880篇
评价与监测   225篇
社会与环境   253篇
灾害及防治   15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71.
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WRSEM,Water Resource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Model)能够定量地评价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本文为了科学地衡量巢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可持续性,构建了巢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巢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保障能力)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最后根据相对权重综合计算得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了巢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程度,同时研究结果为巢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2.
高锰酸钾强化PAC混凝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温州市温瑞塘河某河段黑臭地表水为研究对象,考察高锰酸钾强化PAC混凝工艺的除污效能,获得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恢复河流水体生态自净功能提供基础。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最优投加方式为在混凝剂PAC前投加,最佳预氧化时间5 min,最佳投加量1.5 mg/L。将本实验得出的最优混凝处理条件应用于温瑞塘河实际黑臭水体的处理时发现,处理后水质明显改善,此表明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应急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是切实可行的,可为实际的应急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3.
针对峰头水库和漳江干流,分别建立零维水质模型和一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对参数进行率定。对9种不同调水方案实施后漳江流域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水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着调水量和排污量的增加,漳江水质远期差于近期,且取水口越往漳江下游设置,调水对漳江水质的影响越小;总体上调水对漳江水质影响不大,调水后漳江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漳江调水工程从对水质影响方面来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4.
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测距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该系统是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3种技术于一体的测量系统,能够快速、精确的获取物体三维数据。文章简要说明了LIDAR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国外LIDAR技术在内陆河流监测中的应用,如河网测绘、河漫滩的监测管理、河岸侵蚀监测、洪水监测管理等内陆水系监测管理实例。通过对流域范围的LIDAR点云数据进行滤波与分类,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或结合使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全球定位系统采集的数据,来实现上述实例。简要评述了LIDAR技术在内陆水域监测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及当前我国内陆水系监测管理的技术现状。通过国外典型案例说明LIDAR技术在我国内陆水系监测管理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5.
占地面积大、交通便利的地铁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越来越受到青睐。以南京市江宁大学城停车场上盖物业为例,对受到地铁停车场、高架地铁和公路3方面噪声源影响的上盖物业进行了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得出:该项目受到停车场噪声影响的最大声级达61.9dB(A),受到高架地铁噪声和公路噪声叠加影响的等效声级昼间可达67.7dB(A),夜间可达63.6dB(A)。在确保落实相应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地铁停车场上盖物业在声环境上总体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6.
介绍了太湖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对太湖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太湖流域生态补偿关键要建立生态补偿法规、实施垂直统一的环境监测体系及对水质自动监测设施监管,为我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7.
基层环境监察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根据部分地区基层环境监察部门的成功经验,并就如何提高基层环境监察水平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对从事环境监察的人员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8.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体系,以为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9.
苏郡  朱鲁生  李絮花  王军  谢慧  王金花  王琪  贾文涛 《环境科学》2010,31(10):2475-2480
以莠去津降解细菌HB-5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氮、磷肥单一及复合施肥对HB-5细菌降解土壤中莠去津的促进作用的研究,探讨了莠去津降解率与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及莠去津降解过程中生态毒性的变化情况.莠去津在土壤中的残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分别采用碱解扩散法及0.5mol/L-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的生态毒性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实验的前5d,不论氮、磷肥单一或复合施肥均能够明显促进HB-5对莠去津的降解,不同施肥条件下莠去津的降解速率依次为:氮、磷肥复合单施磷肥单施氮肥不施肥料对照;实验5d后,各处理中莠去津降解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均达到了95%以上.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随着莠去津的降解而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土壤的生态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莠去津经HB-5菌株降解后,土壤的生态毒性显著降低;各施肥处理土壤中莠去津的生态毒性均低于不施肥处理的土壤;实验的前5d,各处理土壤中生态毒性的大小依次为:氮、磷肥复合单施磷肥单施氮肥不施肥料对照.实验7d时,各处理土壤中莠去津的生态毒性均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氮磷肥料的施用不仅能促进HB-5菌株对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而且能加速降低土壤的生态毒性,为莠去津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0.
祁连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宗强  冯起  司建华  苏永红  席海洋  郭瑞 《环境科学》2007,28(10):2389-2395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连接Li-6400-09土壤呼吸室,在2004年生长季节对祁连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沿海拔梯度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统计分析了水热因子及根系生物量对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特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 沿海拔梯度土壤CO2通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加;就日变化而言,土壤CO2通量晚间维持在较低水平,02:00~06:00最低,在07:00~08:30开始升高,11:00~16:00达到峰值,16:00~18:30开始下降,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土壤CO2通量的日平均值介于(0.56±0.32) ~ (2.53±0.76) μmol·(m2·s)-1.从季节变化来看,土壤CO2通量均以夏秋季较高,春冬季排放量较低,7~8月份达到最大值[4.736 μmol·(m2·s)-1],6月与9月份次之,5月与10月份基本一致,整个生长过程总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形式.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在植物生长季与10 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植物根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