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736篇
安全科学   188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162篇
综合类   1377篇
基础理论   334篇
污染及防治   388篇
评价与监测   122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531.
考察了处理染料废水的二级SBR系统在连续运行120个周期过程中的稳定性.系统的运行先后经历了低染料浓度和高染料浓度2种情况.试验发现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二级SBR系统对进水水质及操作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对染料的平均去除率为81%~92.5%,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9.4%~93.1%;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在二级SBR系统中,厌氧污泥活性高,降解污染物能力强;好氧活性污泥形成团簇状结构,有利于稳定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532.
长三角地区秸秆燃烧排放因子与颗粒物成分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为获取长三角地区秸秆燃烧污染物排放因子及其颗粒物成分谱,利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开放式燃烧源排放测试系统,选取小麦、水稻、油菜、豆秸和薪柴等5类典型作物秸秆,分别采用露天焚烧和炉灶燃烧2种燃烧方式,实测其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露天燃烧各类秸秆的CO、NOx和PM2.5平均排放因子约为28.7、1.2和2.65 g·kg-1,由于炉灶氧含量相对较低,燃烧不充分,其污染物排放因子总体高于露天燃烧,分别为81.9、2.1和8.5 g·kg-1.各类秸秆中,油菜的排放水平相对较高.含碳组分(OC和EC)是生物质秸秆燃烧产生PM2.5的主要组成,在露天燃烧中OC和EC的质量分数分别占(38.92±13.93)%和(5.66±1.54)%;炉灶燃烧中OC和EC分别为(26.37±10.14)%和(18.97±10.76)%.Cl-、K+等水溶性离子也有较大贡献,在露天燃烧中分别为(13.27±6.82)%和(12.41±3.02)%;在炉灶燃烧中分别为(16.25±9.34)%和(13.62±7.91)%.小麦、水稻、油菜和豆秸等作物秸秆露天燃烧排放颗粒物的K+/OC值分别为0.30、0.52、0.49和0.15,这些特征值可用于判断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受秸秆燃烧排放影响的程度,为大气污染来源解析提供直接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533.
用特征有限无法预测大运河对某市潜水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特征有限元法预测了在井群开采条件下大运河对某市潜水污染的影响,计算了直到2020年的污染物相对浓度的分布。该方法数值弥散和数值振荡较小,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4.
开封市幼儿园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侯千  马建华  王晓云  段海静 《环境科学》2011,32(6):1764-1771
在开封市城区27个幼儿园采集土壤表层样品,采用Tessier法提取并用F-AAS法测定不同化学形态的Pb、Zn、Ni、Cu和Cr含量,在计算重金属迁移系数(MF)和生态风险指数(RI)的基础上,对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迁移能力、生物活性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区幼儿园土壤Zn、Cu、Cr、Pb和Ni的平均含...  相似文献   
535.
珠江口无机氮湿沉降规律及大气输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2007年3~11月广东中山市横门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珠江口氮湿沉降特征及其来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横门降水中NH+4-N和NO-3-N的降雨量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62和0.41mg·L-1;其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秋季最高,其次是春季,夏季最低.降水NH+4-N和NO-3-N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利用气团轨迹后推以及天气形势得出,横门陆地性降水氮浓度最高,海洋性降水氮沉降通量最高.云下气团分类结果表明,海洋性NE类气团对横门无机氮湿沉降的输送负荷最大.  相似文献   
536.
耦联水生光合作用的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生物碳泵效应不仅能够稳定碳酸盐风化碳汇,也有利于改善水环境,而过量输入氮、磷会导致水环境变差。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变化重要内容之一,对流域碳氮磷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但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喀斯特水体溶解无机碳、总氮和总磷输出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以贵州普定沙湾喀斯特试验场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化学、溶解无机碳汇通量、总氮通量和总磷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径流深、土壤CO2浓度、pCO2、HCO-3浓度和电导率呈现出夏秋季节高、春冬季节低的变化特征,与pH变化相反。样地间,土壤CO2浓度、pCO2、HCO-3浓度和电导率表现为草地>灌丛地>农耕地>裸土地>裸岩地,与pH变化相反。参与岩溶作用的土壤CO2是造成水化学变化的主要原因。溶解无机碳汇通量和总氮通量呈现出夏秋季节高、春冬季节...  相似文献   
537.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自来水悬浮培养黑藻、河道底泥-河水悬浮培养黑藻以及河水-底泥扦插黑藻实验条件下,黑藻的生长繁殖状态,以期为河道内各种沉水植物群落的构建提供技术方案。实验结果显示:悬浮生长在河水黑藻长势要比自来水中的好,黑藻适应性强,能在富营养化的河道中生长;扦插河道底泥生长的黑藻较悬浮生长在河水中的黑藻枝条长度要长,且发芽发根率达到100%,说明黑藻主要从底泥中吸取营养物质,相比悬浮生长而言,更适合于扦插生长。  相似文献   
538.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微生物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利用投菌法和生物刺激法对陕北子长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研究.通过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处理方法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确定了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的最佳方案.修复过程中利用最大可能计数法(MPN)、PCR-琼脂糖电泳法、PCR-DGGE法分别测定了石油烃降解菌数目、催化基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石油污染土壤不同生物处理修复效果为:生物刺激(加入N、P营养物质)生物强化(投加降解菌)其他.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可降解石油烃的催化基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修复过程中土壤中的石油烃和烷烃降解菌数量显著多于多环芳烃降解菌数量,投加外源降解菌SZ-1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修复石油土壤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变化.  相似文献   
539.
以MnSO4·H2O为锰源,尿素为氮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锻烧温度的纯TiO2、Mn-TiO2及Mn-N-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及电子自旋共振等技术对样品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不同锻烧温度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n、N成功掺入TiO2后,有利于提高光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抑制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化,且光吸收拓展到可见光区域.Mn、N共掺杂样品比单Mn掺杂样品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400℃下锻烧的Mn-N-TiO2在可见光下对罗丹明B的降解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光照2h降解率达到100%.高温锻烧Mn-N-TiO2和Mn-TiO2样品在紫外光照射30min后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40.
五龙沟金矿床Ⅲ矿段呈现以Au、As、Ag为主 ,伴有Pb、Zn、Cu、Bi、Sb等多元素的综合原生晕 ,其中Au、Ag、As为典型矿致异常元素组合 ,其次为Hg、Sb、Bi;Ag、As、Sb等元素为远程指示元素 ,也为矿体前缘晕和上部特征元素 ;Hg、Bi、Pb为矿体上部和中上部原生晕特征元素组合 ,也为中远程指示元素 ;Cu、Zn为矿体中部和中下部原生晕特征指示元素 ;Au在整个原生晕中均是特征直接指示元素 ;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s-Sb-Ag-Bi-Pb-Hg-Au-Zn -Cu,横向分带序列为 ,矿体上部原生晕 :Au -Zn -Ag -Bi-As-Hg -Cu-Sb -Pb ;中下部原生晕 :Zn -Cu-Au -Ag -Hg-As-Pb -Sb -Bi。矿致原生晕特征为Au原生晕发育 ,平均强度大于 1 60× 1 9-9;原生晕组合复杂 ,Au、Ag、As、Sb、Hg、Bi、Zn原生晕连续性好 ,范围大于构造带 ,有内中外或外中浓度带 ,各指示元素原生晕吻合性好 ;一般在矿体 (带 )受中度剥蚀深度 (或矿体已露出 )断面上 ,Au -Ag和Au -As具正相关表现 ,相关性较好。这些特点或指标 ,可作为以蚀变岩型为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信息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