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505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858篇
基础理论   229篇
污染及防治   346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空间规划体系下,环境规划在空间落地性以及精细化程度上存在短板。建议环境规划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探索环境质量底线、环保负面清单的划定技术思路与技术路线,推动环境保护系统化参与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地表参数取值对AERMOD中面源模拟预测浓度值的影响,文章通过改变粗糙度、反照率和波文比的取值来进行不同地表参数与预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法来研究不同地表参数对预测结果的敏感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地表参数和预测结果有着很高的相关性.敏感性分析表明,反照率数值变化对小时最大落地浓度的敏感性最大,粗糙度数值变化对日均和年均最大落地浓度的敏感性最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在面源大气预测过程中合理选择地表参数值是准确预测的前提.  相似文献   
63.
应用时间破裂分析方程中表征地震距释放程度的m值,选取不同空间尺度进行时空扫描研究,得到震前1年以每2个月为时间间隔的空间m值随时间变化的分布图像,运用不同参数设置计算了地震前Benioff累积应变释放特征。通过对比这些变化找出研究区内m值空间分布搜索主震破裂点扫描效果较好的参数模型,尝试性地给出了"矩释放程度空间扫描"方法应用于地震预测的经验指标。并结合与矩加速释放具有相同物理机制的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利用这两种方法对地震进行中短期预测,达到两种方法互相检验、相互辅助的目的。考虑到本文仅对6个震例进行研究,无法给出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结论,所以仍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点、线、面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4.
目前气象观测业务和空气污染分析中存在对霾日统计的分歧,甚至出现空气污染日无霾的现象,对霾观测标准的科学划分,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利用2013—2015年廊坊市气象观测站能见度、相对湿度、霾人工观测资料和廊坊市环保局AQI、PM25浓度等气象环保资料,对目前观测业务和空气污染分析中常用的三种霾观测、统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目前廊坊气象观测站所依据的记录霾天气现象的标准,与实际大气污染相趋甚远,不能反映实际的空气污染状况,建议国家及省级相关部门及早根据实际情况,更新霾观测标准,更好地为当前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5.
复合生物絮凝剂CBF-1的絮凝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PAC+絮凝剂的复配方式开展高岭土悬浊液烧杯实验,考察了复合生物絮凝剂CBF-1、CBF-1溶解物及微生物絮凝剂MBF8的絮凝特性,并借助iPDA仪分析和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手段,比较分析了絮凝过程及絮体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复配絮凝的浊度去除效果排序为CBF-1> CBF-1溶解物>MBF8,CBF-1投加量1 mg·L-1时,浊度去除率可达到97.5%;絮体强度排序为CBF-1> CBF-1溶解物>MBF8,絮体恢复因子排序为MBF8>CBF-1溶解物>CBF-1,絮体大小排序为CBF-1> CBF-1溶解物>MBF8.单独投加PAC或投加PAC+MBF8的情况下,形成的絮体形态相对规整、密实;投加PAC+ CBF-1溶解物或投加PAC+ CBF-1形成的絮体则相对无序、疏松,CBF-1作用下絮体大、沉降快.CBF-1中高电荷MBF8组分及大分子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多聚糖等组分具有强的电荷中和与桥联协同增效作用;CBF-1还含有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量且带多种官能团的不溶性组分,在桥联和吸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6.
于琪  胡勇有  雷志斌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1):2999-3006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将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制成了阳离子改性壳聚糖(CAD).经FT-IR、XRD、zeta(ξ)电位、凝胶色谱等分析确定,CAD为淡黄色透明液体,pH值为3.7,相对分子质量为2.88×106,阳离子度为16.7,等电点(0.1%溶液)约为pH值10.5,有效成分2.6%,主要特征官能团有羟基、氨基、季铵基和酰胺基, 呈不规则晶体结构.将CAD与相对分子质量3.67×105的多糖类电负性微生物絮凝剂MBF8复配,对浊度12~460 NTU、离子强度3.0 mmol·L-1的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烧杯实验.结果表明,MBF8与CAD的最佳使用方式为先投加MBF8后投加CAD,复配比5:3时效果最好,适用的pH范围为6.0~10.0.采用PAC(3.0 mg·L-1)+MBF8+CAD(1.0 mg·L-1)复配絮凝,pH=8.0下,对浊度为110 NTU的高岭土悬浊液,浊度去除率>97%,残余铝<0.08 mg·L-1,絮体大、沉降快,絮凝效果优于PAC+分子量800万、1200万的阴离子PAM及分子量1500万的阳离子PAM.  相似文献   
67.
瞿贤  周珉  刘琴 《环境工程》2013,(Z1):40-43
实验利用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以甘油为原料制备环氧氯丙烷产生的废水,考察了不同进水COD、水力停留时间以及盐度对处理能力的影响,并进行盐度冲击实验。生物处理后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进水COD对处理能力影响较小;适当延长水力停留时间能优化出水水质;废水盐度高于22g/L时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深度处理能进一步降低出水COD;微生物通过一定时间的驯化期能适应并处理高盐度废水。  相似文献   
68.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mobile and reactive organic compounds in ecosystem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soil organic pollutants, nutrient cycling and more importantly global climate change.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were first employed to evaluate DOM redox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approaches were utiliz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concerning its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DOM was extracted from a forest soil profile with five horizons.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more redox-active moieties in the DOM from upper horizons than in that from lower horizons. Cyclic voltammetry further showed that these moieties were reversible in electron transfer. Chronoamperometry was employed to quantify the electron transfer capacity of DOM, including electron acceptor capacity and electron donor capacity, both of which decreased sharply with increasing depth. FT-IR, UV-Vi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OM from the upper horizons was enriched with aromatic and humic structures while that from the lower horizons was rich in aliphatic carbon, which supported the findings obtained by electrochemical approaches. Electrochemical approaches combined with spectroscopic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 extracted along a forest soil profile.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OM, which can be rapidly and simply obtaine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DOM along a soil profile and will aid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geochemical role of DOM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69.
重金属絮凝剂PEX对水中铅的去除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合成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聚乙烯亚胺基黄原酸钠(PEX)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絮凝剂处理含铅离子废水的效能,并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PEX对铅离子的捕集效率较高,去除率可达90%以上;pH值对PEX去除铅离子有一定的影响,pH=5.0时去除效果最好;Mg2+﹑Ca2+、EDTA、柠檬酸、焦磷酸钠以及致浊物质的存在均能促进铅离子的去除;絮体残渣稳定性好,金属离子易回收,回收率可达到70.0%。  相似文献   
70.
环境自卫权是环境权的组成部分,环境自卫权及随着环境权的确立而提出来的,环境权作为环境法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理论界和立法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使得环境自卫权的实现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有复杂性,除了必须具备的条件外,环境自卫权的实现还应当注意实施的手段及其相应性的标准,本文就环境自卫权的生成原因、界定、构成及其实现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