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20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365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156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s and streamflows has long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interest in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progres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forest‐streamflow studie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in China. To better measure the research gap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 brief global review on the findings from paired watershed studies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was also provided. In China, forest management shifted in the later 1990s from timber harvesting to forest restoration. Forest‐streamflow research was accordingly changed from assessing harvesting impacts to evaluating both harvesting and forestation effect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Chinese forest hydrology research has grown substantially.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n measuring individual processes, but little solid, long‐term data were available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 changes and streamflows because of an absence of standard paired watersheds. In addition, misuse of statistical analyses was often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A unique opportunity exists in China to study the forestation effects on streamflow as several large‐scale forestation programs are being implemented. Such an opportunity should include a robust paired watershed design under an integrated watershed ecosystem framework to avoid repeating the lessons already learned. Recommendations on future forest‐streamflow research directions in China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752.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瑛  杨冠  董丽  魏戈 《四川环境》2008,27(6):77-80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废水处理技术,它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COD、氨氮、难降解的有毒有机物、硫磷、重金属离子等。本文根据国内外对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除污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53.
新型钛铜复合管在流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循环管路,通过海水管路冲刷腐蚀试验,对比研究了新研制的爆炸焊钛铜复合管与铜管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宏观和微观腐蚀形貌以及微观成分分析表明,在海水冲刷作用下,铜管受到腐蚀,微观表面呈现颗粒状形貌,钛铜复合管无腐蚀,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754.
恢复力研究的新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怡  史培军  徐伟  刘婧  钱瑜  陈磊 《灾害学》2010,25(3):119-124,129
介绍了恢复力的起源及基本内涵,并对恢复力内涵研究中的两派主要观点(工程恢复力和生态恢复力)进行分析与比较。随后,全面回顾并论述恢复力主要应用领域的重要概念模型与研究动态,分析总结各应用领域的恢复力量化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恢复力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研究的关键问题以及今后需深入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55.
复合功能吸附树脂对双组分萘系化合物的竞争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氨基 -2 -萘酚 -4 -磺酸 ( 1,2 ,4-酸 )和 2 -萘酚自不同双组分吸附体系中吸附至复合功能吸附树脂 AL -1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 F reundlich等温模型。1,2 ,4-酸的吸附为吸热过程 ,而 2 -萘酚的吸附为放热过程。固相上的 2 -萘酚几乎不影响 1,2 ,4-酸的吸附 ,而固相上的 1,2 ,4-酸大大削弱了 2 -萘酚的吸附。两种溶质在吸附位点上的竞争为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56.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化学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加氢反应、氢甲酰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7.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传统发展模式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和探讨,指出其存在的主要缺失;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强化的机制和面临的新课题,对环境影响评价为当前的环境保护服务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8.
综述了ClO2消毒微污染水源水的主要无机副产物ClO2-的来源,ClO2-的产生前控制和生成后去除等方法,以减少ClO2-在饮用水中的含量。并提出了氯气氧化控制饮用水中ClO2-含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59.
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中国湖泊环境保护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回收利用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浮游藻类是减轻水体中氮、磷等营养负荷,治理湖泊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热解技术可将藻类转化成焦炭、生物油和合成气等多种燃料形式,因而是回收利用湖泊浮游藻类的一个理想途径.同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相比,藻类作热解原料具有易预处理、易热解、易获得高产等优点,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的燃料.  相似文献   
760.
为了及时掌握炼化废水的BOD5值,因此对COD与BOD5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试验;COD与BOD5的测定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连续20d,用最小二乘法计算COD与BOD5的相关关系式;通过相关式由COD值可求出当天相应的BOD5值,为及时调整污水处理设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