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551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79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942篇
基础理论   16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24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中国高等环保人才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要求的分析,用时序分析等数学方法,预测目标年各类高等环保人才的拥有量、需补充量及其专业结构.对于预测的结果作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232.
耕作制度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2 a田间原位测定,研究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和不同耕作制度对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a只种1季中稻冬季灌水休闲的冬灌田(PF),在水稻生长期,CH4平均排放通量为(21.44±1.77)mg·(m2·h)-1,非水稻生长期为(3.77±0.99)mg·(m2·h)-1,分别大大低于以前文献报道的在西南其它地方观测值;全年CH4排放量以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为主,非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仅占全年总排放量的23.2%.冬灌田N2O排放通量年均值为(0.051±0.008)mg·(m2·h)-1,且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非水稻生长期N2O排放量仅占全年总排放量的8.1%.在采用水旱轮作制后,冬灌田CH4排放量大大降低,稻-麦轮作(RW)和稻-油菜轮作(RR)全年CH4排放量分别为PF的43.8%和40.6%.但冬灌田改为水旱轮作制后,N2O排放量显著增大,RW和RR的N2O年排放量分别是PF的3.7倍和4.5倍.综合考虑冬灌田在采用不同耕作制度后排放CH4和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无论是短时间尺度还是长时间尺度,采用3种耕作制度全年所排放的CH4和N2O所产生的综合GWP都为:PF RW≈RR.在20a、100a和500a时间尺度上,PF分别约是RW和RR的2.6、2.1和1.7倍.冬灌田改为水旱轮作制度后能大大减少CH4和N2O所产生的综合GWP.  相似文献   
233.
TiO2/SiO2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表观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宏  姚杰  罗薇楠  陈平 《环境科学》2006,27(11):2154-2158
采用多孔硅胶为载体的TiO2/SiO2光催化剂,建立了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氧化体系,并以罗丹明B染料为典型污染物,研究其降解规律.通过对罗丹明B降解过程的表观动力学研究,发现在该体系中罗丹明B的降解并不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表明,其降解反应动力学符合双曲型模式,即降解率的倒数1/X和时间的倒数1/t成线性关系.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物初始浓度无关,与光源强度和相对体积能量吸收速率成正比.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罗丹明B的降解率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相比较,二者能很好吻合,平均相对偏差仅为3.25%.  相似文献   
234.
李耀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2):51-52
介绍了啤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UASB系统,分析了pH值、污泥量对UASB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35.
以业已建成的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为基本框架,建立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CropC-)。CropC-的模拟对象为占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和大豆。该模型包括2个主要功能模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土壤-作物系统氮素运移。前者综合考虑了环境因子和氮素的影响,后者包括了作物氮素吸收、土壤氮矿化和化肥氮释放。灵敏度分析表明,在输入参数变化±10%时,CropC-对6个主要输入参数响应的敏感性依次为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土壤全氮含量>施氮量>降水。模型分析表明,气候变暖将降低作物净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236.
稻田不同种类有机肥施用对后季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麦轮作系统为对象,研究水稻生长季基肥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后季麦田N2O排放及年轮作系统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化肥处理)相比,施用菜饼加化肥(菜饼处理)对后季麦田N2O排放量无影响;施用小麦秸秆加化肥(小麦秸秆处理)导致后季麦田的N2O排放量减少15%;施用牛厩肥加化肥(牛厩肥处理)和猪厩肥加化肥(猪厩肥处理)分别增加29%和16%.就稻麦年轮作生长季总体而言,菜饼、牛厩肥和猪厩肥处理稻麦生长季N2O排放总量较化肥处理分别增加6%、17%和7%,然而,小麦秸秆处理N2O排放总量减少16%.20a或500a时间尺度上各处理稻田CH4排放和该轮作周期水稻和小麦生长季N2O排放的总GWP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菜饼处理>小麦秸秆处理>牛厩肥处理>猪厩肥处理>化肥处理或菜饼处理>牛厩肥处理>猪厩肥处理>小麦秸秆处理>化肥处理.单位产量的GWP以作物残体处理最高,农家肥其次,化肥处理最低.因此,稻田基施不同种类有机物料都相应地增加稻麦轮作系统CH4和N2O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237.
袁浩东  白瑶  李秋旭  王英  金军 《环境科学》2017,38(6):2594-2599
本研究通过分析采集自云南省开远市的13个树皮混合样品和13个相应的头发混合样品中DL-PCBs的水平、同族体分布及相关性,研究了当地人群对DL-PCBs的主要暴露途径.结果表明,云南开远树皮和头发样品中DL-PCBs的含量分别为4.0~88.9 pg·g-1和4.1~19.3 pg·g-1,其在当地环境和人体中的污染程度均较轻.树皮和头发样品中主要的DL-PCB同族体均是PCB-118,分别占总含量的48%和61%.树皮样品中DL-PCBs的各同族体具有相同的源,其主要的来源可能是大气的长距离输移.云南开远市居民头发中的PCBs可能来源于内部暴露和外部暴露的综合作用,其中外部暴露对低氯代PCBs的贡献要高于高氯代PCBs.  相似文献   
238.
选用了1株高耐镉(Cd)的烟曲霉,提出了利用烟曲霉在半固态培养体系表面生长并去除Cd的方法,研究了菌体对不同模拟Cd污染水平土壤中Cd的去除效果,测定了菌体吸附和富集Cd的变化.结果表明,烟曲霉在半固态培养体系中能够实现一定的Cd去除效果,Cd含量为10 mg·kg~(-1)时,对土壤Cd的综合去除率可达31%.同时通过研究不同Cd含量下烟曲霉干重和体系pH随时间变化情况,发现随着培养时间和Cd含量的增加,烟曲霉干重逐渐下降,最大下降幅度可达64%,pH为5.6~6.0时去除效果较好.培养过程中土壤Cd形态变化表明,烟曲霉在该体系下主要去除土壤中弱酸溶态和可还原态的Cd,可氧化态Cd含量在培养前后基本保持不变.这种方法的提出为微生物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39.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对快递包装物的需求增加.庞大的快递废弃物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然而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回收体系不完整、企业不积极以及回收渠道少等原因导致了中国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率非常低.构建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产业链,并降低快递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就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为此推广环保材料和环保产品以及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入手,构建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产业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40.
分析梳理了高加速寿命试验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高加速寿命试验的试验方法、基本原理、应力极限等关键问题。剖析了高加速寿命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的联系与区别,阐述二者在试验原理、试验条件、应用目的方面的不同。最后提出未来对HALT的研究可以从发展面向元器件的高加速寿命试验技术、拓展高加速寿命试验的应用范围和途径、建立标准的HALT技术体系几个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