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78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77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183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8 毫秒
51.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很大重视。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能源生产和利用中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步得到重视,环境保护目标开始成为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这种格局在中国未来能源战略中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52.
浅谈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一段时间以来,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关注,并分别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刻分析事故多发的原因,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和事故防范工作.为切实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国家安监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相似文献   
53.
Al13形态在混凝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胡承志  刘会娟  曲久辉 《环境科学》2006,27(12):2467-2471
从铝的水解形态转化角度考察了铝盐在高碱度和高有机物浓度水体中的混凝行为.结果表明,铝盐的混凝效能是与混凝过程中的Al13含量成正比.高投药量时氯化铝(AlCl3)既可以有效调节水体pH值又能在混凝过程中原位水解产生较多的Al13形态,因而混凝效能要高于聚合氯化铝(PACl).在铝盐混凝中,调节pH值到6~7之间可以控制铝形态分布从而达到提高混凝效能和减少残留铝的目的.在调节pH值强化混凝的方法中使用传统铝盐的效果要好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相似文献   
54.
采用固定化技术处理土壤中菲、芘污染物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采用动胶杆菌(Zoogloea sp.)固定化技术包埋来降解土壤中菲、芘污染物,在不同接种量、不同系列浓度下,对降解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的接种量最为合理,在168h时,固定化细菌对菲、芘的降解率达84.89%和76.94%;而在相同条件下土著菌降解仅达到27.85%和19.65%,因此动胶杆菌(Zoogloea sp.)具有更好的降解能力.另外,还用电镜观察研究了动胶杆菌在载体中的分布形态,表明了固定化细菌降解土壤中菲、芘具有较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55.
高铁酸盐对藻类肝毒素的降解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高铁酸盐对悦目颤藻(Oscillatoria amoena)肝毒素(Microcystin-LR)的降解效能及其与pH的关系. 结果表明,处理有机质含量很高的藻类肝毒素粗提液,当高铁投加量增到40mg/L,pH控制在6~10,肝毒素几乎被完全降解.同时高铁的还原产物Fe3+、Fe(OH)3发挥其助凝、絮凝的作用,对水体中有机质吸附沉降去除,TOC去除率达到50%左右,铁几乎无残留.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作用机制可能是高铁氧化或异构化Adda基团的共轭双键,使Adda基团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56.
曲久辉 《环境化学》1996,15(5):404-409
引入流动电流这一重要电动化学参量,研究了在天然浑浊水中SC的基本模式,撮了SC与水中悬浮胶体颗凿表面电荷量及无机阳离子之间的理论关系,探讨了离子的浓度,性质,存在环境等对体系电动特性的影响,并对水中常见8种阳离子共存条件下的电动化学特性进行了实验分析,从而建立了无机阳离子对胶体的聚沉能力与电动响应特性之间的实际联系。  相似文献   
57.
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和面包中的溴酸根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齐竹华  屈锋 《环境化学》1998,17(6):601-605
选用AS9-HC高容量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不需处理除去干扰离子,可直接进样。测定了两种水样,其中一种检出溴酸根,方法检出根0.005mg.1^-1水样加标回收率91.3-93.4%。采用全新的自动化样品处理技术-加速溶剂萃取萃取面包中的溴酸根。经AS9-SC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选择最佳淋洗条件。电导检测,方法检 0.07mg.1^-1,对十二种市售包进行测定,均未检出溴酸根,样品加标回收率79.9  相似文献   
58.
三唑酮在油菜-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降解与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在土壤-油菜生态系统中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和环境安全性,进行了2 a大田试验,并比较了指数模型、GM(1,1)灰色模型、阻滞动力学模型对三唑酮降解规律的描述。结果表明:3种模型的拟合结果均达到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相关;对三唑酮在土壤和油菜中降解行为模拟结果最好的分别为GM(1,1)模型和阻滞动力学模型;三唑酮在土壤中2 a的半衰期分别为3.48和4.38 d,油菜植株中分别为1.98和3.78 d,其降解受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9.
In order to test the ability of phytoplankton to adapt to the high frequency light fluctuations induced by sea surface waves, the green alga Dunaliella tertiolecta was grown under both steady and fluctuating (0.1, 1.0 and 10 Hz) illuminations. The latter conditions reproduced those fluctuations experienced by phytoplankton in the upper photic layer. For each culture, photosynthesis versus irradiance were measured under four incubation frequencies (steady, 0.1, 1.0 and 10 Hz fluctuating illumination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rowth rates were similar for algae grown under steady light and 10 Hz fluctuating light (0.26–0.33 d–1). Cells grown at 0.1 and 1.0 Hz showed lower growth rates (0.17–0.26 d–1). Chlorophyll a and 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0.1 and 10 Hz frequencies than under steady illumination; at 1.0 Hz,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steady light. No changes in carotenoids were evidenced at any frequency tested. Photosynthetic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algae grown under steady illumination had higher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and capacity when incubated under steady and 0.1 Hz fluctuating light.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lgae grown under 0.1 Hz illumination did not show any clear responses to fluctuating light. Algae grown under 1.0 or 10 Hz had higher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and capacity than those grown under steady illumination, when incubated under 1.0 and 10 Hz light. This suggests that microalgae grown under high frequency illumination (1.0 and 10 Hz) can adapt their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to the rapidly fluctuating light regime experienced during growth, and that algae grown under steady conditions respond better to steady or slowly fluctuating (0.1 Hz) light. Such an adaptation provides a means of probing the photosynthetic responses of phytoplankton to vertical mixing.Contribution to the program of GIROQ (Groupe interuniversitaire de recherches océanographiques du Québec)  相似文献   
60.
由于大量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CO_2浓度持续增加,其中约1/3被海洋吸收,导致表层海水pH值降低和碳酸盐平衡体系波动,即"海洋酸化"现象。污染物的海洋环境效应一直是全球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实际环境中,海洋酸化往往与污染物共同存在并作用于海洋生态系统,且海洋酸化极有可能改变污染物的海洋环境行为从而影响其毒性效应。但现有研究大多针对海洋酸化或者污染物单独作用下的毒性效应展开,对海洋酸化与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的研究不足、亟待加强。为此,综述了近年来海洋酸化与典型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新型污染物(人工纳米颗粒)的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了海洋酸化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和海洋酸化与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指出当前的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