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2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61.
黄海硅的分布与收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2年在黄海的综合调查,对黄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溶解硅和生物硅的含量和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历史数据建立了黄海硅收支与循环的模型.结果表明,黄海水体溶解硅和生物硅在秋季均高于春季,生物硅占活性硅的22%,陆源输入、初级生产和底界面扩散对硅的含量和分布的影响较为突出.收支表明,底界面扩散是黄海水体溶解硅的主要来源,占外部输入的48%,其次是东海的输入,占32%,河流贡献为9%,地下水贡献为6%,地表径流(非河流部分)贡献为3%,渤海贡献为1.5%,大气仅贡献0.5%;黄海水体溶解硅的支出主要是通过生物的吸收与随后的沉积埋藏和向东海的输出,其比例分别为72%和27%,黄海向渤海输出比例仅为1.0%;黄海沉积物是水体溶解硅的源,同时黄海体系还具有潜在汇的特性;黄海硅的净埋藏量约为55×109mol/a,占当年生物硅总量的7.2%,高于全球海洋的平均比值(3%),是外部输入硅总量的47%.本研究量化了黄海硅循环的主要过程,初步揭示了硅的源-汇特征以及陆地输入对近海硅收支与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2.
基于在黄渤海的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水体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无机磷(DIP)的分布;结合历史数据构建了黄渤海DIN和DIP的收支模型,并分析了陆源输入变化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渤海DIN和DIP的含量受季节、河流输入和沉积物界面扩散作用的影响,具有秋季高于春季和近岸高于离岸的时空分布特征.收支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底界面扩散是黄渤海水体DIN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大气、周边河流、地下水和东海的输入;黄渤海水体DIN的支出主要是通过沉积埋藏和反硝化.黄渤海水体DIP的来源主要是磷酸盐吸附解吸,占91%,底界面扩散和大气输入为其次,河流和地下水的输入贡献较小.DIP的支出主要是通过沉积埋藏和向东海的输出.黄渤海每年有11Gmol的氮在水体积累,并导致其浓度提高约0.6μmol/(L·a).近些年来陆地向黄渤海输入氮的持续增加,加剧了氮营养盐的积累,导致非硅藻类浮游植物比例以及赤潮发生频率和面积显著增加,同时还提高了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海洋磷的埋藏量以及加剧了磷限制的趋势,并可能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3.
采用超声灭活隐孢子虫卵囊,超声频率为19.8kHz,功率为151W,温度控制在(20±1)℃, 探讨了浊度、ρ(腐殖酸)及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对超声灭活隐孢子虫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及动力学分析探究了超声灭活隐孢子虫的机制. 结果表明:在浊度为0~21.46NTU范围内,隐孢子虫的灭活率先升后降,浊度为1.13NTU时灭活率最高,为94.7%;隐孢子虫灭活率随ρ(腐殖酸)的增加而降低,当ρ(腐殖酸)为50.0mg/L时灭活率降至78.4%. Cu2+、Mn2+和SO42-对灭活率影响较小,当ρ(Cu2+)为0.5mg/L时,隐孢子虫灭活率(93.2%)比未添加Cu2+时增加了0.7%;ρ(CO32-)增加,隐孢子虫灭活率下降,当ρ(CO32-)为150mg/L时灭活率降至82.5%. 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表明,超声可破坏隐孢子虫细胞结构;动力学分析表明,自由基氧化作用对灭活率的贡献为15.6%,说明超声灭活隐孢子虫的主要机制为空化作用产生的机械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164.
化学强化洗脱修复铜、 菲及其复合污染黄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批平衡法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或/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强化洗脱铜(Cu2+)或/和菲(PHE)污染的甘肃黄土.结果表明,EDTA或/和SDS能有效地去除单一或复合污染黄土中的Cu2+或/和PHE,当EDTA浓度〈0.1 mol/L时,共存PHE对Cu2+的去除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当EDTA浓度〉0...  相似文献   
165.
人工造林的主动修复与退耕还林还草的被动修复是退化生态系统典型的生态修复策略.以三峡水库运行后形成的消落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态修复策略对消落带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对生态脆弱带的水土保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桑树+水杉复合林(主动修复)、自然草地(被动修复)、农田(对照)为研究样地,探究了两种不同生态修复策略下三峡水...  相似文献   
166.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燕秋  陈佳  冉涛 《四川环境》2010,29(1):87-90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是当今世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初步估算了重庆市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万元GDP排放强度等碳排放现状,分析了近年来全市碳排放减缓的趋势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来源解析的结果,探讨了重庆市低碳发展的良好基础,提出了重庆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取向、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建议,描绘了重庆市低碳发展的行动路线图,认为低碳经济是重庆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7.
云南个旧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对云南省个旧市大屯镇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个旧市大屯镇调查区域土壤中Pb、Zn、Cd、As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43. 5、454. 8、3. 4、302. 1 mg/kg,分别为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筛选值的7. 8、1. 8、11. 2、10. 1倍,土壤污染严重。土壤Cd的生态危害最强,As、Pb的生态危害次之,Zn表现为轻微的生态危害。从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来看,所采集的土壤样品皆表现为极强的生态危害。所采集农作物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比,结果显示,大米中Pb、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35%、55%和100%;玉米中Pb、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13%、0%和0%;小苦菜Pb、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100%、60%、100%;小米菜中Pb、Cd和As的超标率均为100%,蔬菜类的重金属超标情况相对于谷物类较为严重。研究区域土壤样品总量Pb、Zn与有效态皆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量Cd与有效态呈弱正相关关系,总量As与有效态表现为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8.
城市群正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城市群集聚区的快速城镇化对土地利用转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但是不清楚的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和城镇化之间的空间关系,会影响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该文借助1995~2015年间5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在5和10 km格网尺度上,从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多样性等3方面测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水平。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加入空间滞后项的空间误差模型(SEMLD)探测了土地利用转型和城镇化之间的空间和非空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1995~2015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转型,耕地面积净减少 6 153.80 km2,建设用地面积净增加 6 205.25 km2;(2)地级市以及周边格网和主要的交通道路沿线格网土地利转型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利用多样性变化显著高于其他地区;(3)不同格网尺度城镇化和土地利用转型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4)回归结果显示,SEMLD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土地利用转型与城镇化之间的空间关系,在不同尺度回归分析中发现土地利用转型水平对城镇化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未来的土地利用管理以及城镇化发展中需要考虑二者之间的显著的空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9.
邱氚  冉瑞平  刘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3):216-218,24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彭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出发,对彭州市2004—2007年的建设用地进行了集约利用评价,包括定量分析与集约度水平变化分析,得出了彭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度较高,集约利用程度从2004年的较适度利用变为2007年的集约利用的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0.
为确保复杂结构边坡的安全稳定,针对弱层台阶边坡可靠性开展非侵入式随机分析。以抗剪参数为随机变量,采用局部平均法进行随机场离散,采用随机场和Monte Carlo(SMC)法编制程序进行数值计算,并与Monte Carlo(MC)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非侵入式随机分析方法计算可靠度效率更高且易于实现;随机场可以反映岩体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参数之间相关特性,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弱层对边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会导致边坡安全系数降低,且最大位移会显著增大;采用MC法会过度放大边坡的失效概率,而SMC法得到的结果更可靠。该结论可为复杂结构边坡的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