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29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典型工业区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冉宗信  陈靖宇  王亚婷  邢智  魏威  余江 《环境科学》2019,40(10):4594-4603
为完善我国典型工业区土壤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特征数据库,系统采集了成都市4个典型石油加工类工业区表层土壤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16种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PAHs的含量和组分特征.结果表明,4个工业区表层土壤(0~30 cm)中多环芳烃总含量范围为191. 2~1 604. 2μg·kg-1,平均含量(583. 6±365. 6)μg·kg-1;各工业区土壤PAHs均主要以中环PAHs和高环PAHs为主,各单体PAHs中以菲、芘、荧蒽和苯并[b]荧蒽为主要特征因子,且均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同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土壤有机质及土壤颗粒粒径与PAHs含量的相关性,并揭示土壤PAHs赋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土壤污染含量较高地块,土壤有机质是PAHs较好的吸附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土壤PAHs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土壤生态风险(PAHs致癌性);与有机质相比,土壤粒径与PAHs的相关性较低,总体表现为砂粒与PAHs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粉粒与之弱正相关,黏粒与之弱负相关.通过本研究,为此类区域的土壤修复实践或学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传统生物滞留池对N、P去除效果较差且不稳定,甚至会出现N、P的负去除现象.文章采用改良复合填料,结合双层填料和滤池饱和区组合设置,构建了4组模拟生物滞留实验柱,分别加入传统填料(C1)和改良复合填料(C2、C3、C4),并设置滤池饱和区的组合式排水系统以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利用半合成模拟雨水作为实验进水对出水中氮磷的去除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比较.此外,还评价了介质深度、干旱期对生物滞留柱中磷的截留和反硝化酶活性的影响.填充C2的实验柱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佳(93.70%);填充C1的实验柱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差(57.36%);填充C3的实验柱去除硝酸盐和总氮的性能最佳(分别为83.54%和92.15%).结果 表明,通过改良填料羟基铝蛭石污泥、双层填料和滤池饱和区组合设置,可以有效地改善径流水质,并可为高效雨水处理提供新的生物滞留池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43.
基于神经网络的火灾探测系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火灾探测方法,其对火灾的各种状态进行了识别,提高了早期发现火灾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火灾自动探测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三峡库区小江回水区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9月~2010年4月在三峡库区与小江交汇的回水区的典型段面测量了该区域水体表层水和水体内部两部分水体中的有关物理化学参数,并利用这些水化学特征值通过水化学平衡模型计算出该区域水体CO2的分压。得出该区域水体中的CO2分压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变化特征。并对该区域有关水质参数与CO2的分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其相关系数。指出了水体CO2分压与水体碳循环的关系。通过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这一典型回水区域水体的CO2分压的分析研究,可望为三峡库区及其它同类型区域水体的二氧化碳分压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案例,也为今后进一步从事水库温室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深圳宝安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深圳宝安区1996-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其逐日降雨量资料,应用Costanza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应用SCS模型对该区主要污染物氨氮(NH4-N)、总磷(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总体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了31.36%;氨氮和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分别增加了4.12%、5.73%,总磷的面源污染负荷减少了1.64%。进一步对三种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2004-2020年)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在不同规划方案下,到2020年,宝安区总体生态服务功能将比2004年下降3.79%、10.97%和30.76%。但其下降速度都将得到明显遏止;氨氮、总磷和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也将有较明显的增加,且皆以规划方案1增加最小,方案2居中,方案3增加最大。  相似文献   
46.
本文权最新出版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01-2005年)>为基础,对新形势下的环保宣教事业进行深人探讨,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建议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7.
近20年渔子溪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渔子溪流域1986、1994及2002年的遥感影像资料,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86~2002年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其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了0.42%,其中产品供给功能、生态调节功能、生命系统支持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1.15%、0.36%、0.16%和-0.94%,它们对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2.95%、46.82%、6.33%和-16.1%.从景观格局变化来看,渔子溪流域的斑块密度指数在1986-2002年间从0.0016减小到0.0013,而景观破碎度指数从0.00307增大到0.00474,表明渔子溪流域的景观粒度减小而景观破碎化的程度提高.研究结果还表明,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破碎度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其中耕地、疏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和居民建设用地的破碎度指数有所增加,而有林地、灌木林、中覆盖度草地和永久性冰雪覆盖的破碎度指数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零散分布的灌木林被开垦为耕地或转变为居民建设用地及气候变暖使得部分永久性冰雪覆盖转变为中覆盖度草地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8.
马骁轩  冉勇  孙可  龚剑  邹梦遥 《生态环境》2007,16(2):378-383
为确定珠江三角洲水体悬浮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和来源,对珠江上游的两条重要支流西江、北江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分期进行了两次采样分析,测定了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分析了其中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其中,北江水体中悬浮颗粒物中的PAHs的总量分别为928.8、1259.7ng·g-1干质量,西江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PAHs总量分别为660.1、1130.7ng·g-1干质量,其来源主要为石化燃料的燃烧与排放。北江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总量为41.9、135.3ng·g-1干质量,西江为78.54、108.7ng·g-1干质量,由沿岸农田排放入水体。并发现,西江北江沿岸的农田,仍旧在使用DDT、硫丹等农药。  相似文献   
49.
本文综述了有机锡化占物对海洋环境的冲击及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介绍了有机锡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讨论了有机锡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展望了有机锡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50.
攀西地区水资源及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攀西地区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从资源开发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该区水资源开发的迫切性。根据攀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把建设全国能源基地与实现地方电气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水能资源;以安宁河流域为重点,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抓住机遇,多渠道、多途径开发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