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6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20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6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58篇 |
综合类 | 491篇 |
基础理论 | 83篇 |
污染及防治 | 16篇 |
评价与监测 | 75篇 |
社会与环境 | 38篇 |
灾害及防治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原油储罐扬沸火灾由池火灾发展而成,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事故.准确预测扬沸事故发生的时间,是扬沸机理研究中的难题之一.现有扬沸时间计算的通用模型由于没有考虑油品的粘性作用,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把扬沸火灾简化为无内热源的非稳态传热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传热分析,进而推导出扬沸事故时间计算模型.设定了6组不同尺寸和不同充装水平的原油储罐池火灾,利用推导模型计算出了相应的扬沸事故发生时间.将计算结果与通用模型计算结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该模型的准确性由于通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误差较小,较为合理.研究结果对于扬沸火灾事故下消防人员的灭火救援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溶解氧和光照对狐尾藻衰亡释放氮磷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杀青后的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切成0.5~1cm段浸泡于添加氯仿(抑制微生物活性)的装水烧杯中,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5℃),考察光照和溶解氧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氮磷碳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组总氮释放量平均3.33mg/L,比不曝气组高6.39%。总磷释放量平均15.07mg/L,比不曝气组低50%以上。COD平均释放量66.83mg/L,为不曝气组2倍以上。(1)曝气抑制了硝氮释放。在搅拌作用下,植物残体和水溶液充分碰撞与接触,加速植物残体中氮和碳向水中转化,导致曝气组总氮、氨氮、有机氮和COD升高。曝气组植物残体破碎导致表面积增加对磷吸收的促进程度强于对附着作用的降低以及植物残体磷释放作用的增加,综合作用下导致水中磷浓度降低。曝气抑制了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无机磷释放。(2)有光照组总氮、总磷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3.13,30.53和32.51mg/L,分别为无光照组的1.24,3.28和2.46倍。光照促进狐尾藻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无机磷及碳的释放,但抑制有机氮释放。 相似文献
115.
基于公路网络的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格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论文运用GIS软件,定量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通过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资源的可达性较好,整个区域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5.89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9.79%,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文景点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于自然景点更加集中。并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分析了所有景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三种类型的空间关联情况,均呈弱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都表现为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冷点区域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围地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景点可达性的因素归纳为4个,即:旅游景点分布、路网结构的地区差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16.
117.
联合使用酸化硅胶层析柱和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处理沉积物样品中的短链氯化石蜡(SCCPs),并对净化条件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沉积物中SCCPs的高分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负离子化-低分辨质谱(HRGC/ECNI-LRMS)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分析研究了大辽河入海口表层沉积物中SCCPs的含量和各同系物组分的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大辽河入海口表层沉积物中SCCPs以C10-SCCPs和C11-SCCPs为主,含量在64.9~407.0 ng/g之间,且随着向海洋方向延伸,SCCPs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8.
1999年5月—2001年10月在北京观象台对紫外线指数(UVI)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表明:UVI季节差异明显,春、夏、秋、冬季的最大值分别为7 85,9 87,4 92,2 99;正午时的平均值分别为3 52,5 31,2 17,1 24。在UVI高峰时段(10:00—15:00),秋、冬季的UVI基本在0~2范围,对人体危害不大;而0~2,3~4,5~6,大于7的各级UVI的平均累积日照时间春季分别为159,87,47,2min,夏季分别为75,99,93,29min,春、夏季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危害较大。另外,UVI的累积分布显示,春、秋、冬季的UVI多数集中在各季节平均值以下,而夏季正午前后的UVI多分布在其季节平均值以上。 相似文献
119.
鄱阳湖湿地候鸟栖息地微塑料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微塑料(粒径5 mm的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鄱阳湖湿地候鸟栖息地之一的白沙湖为研究区,采集了湖岸边、湖中心和候鸟活动区域的湖水、底泥和候鸟粪便,利用浮选分离法对其中的微塑料进行分离,分析其微塑料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采样点水体和底泥中微塑料丰度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湖中心湖岸边候鸟活动区域,水体和底泥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263.28个·m~(-3)和215.9个·kg~(-1),候鸟粪便中微塑料平均丰度为4.93个·g~(-1).研究区存在颗粒、薄膜、碎片和纤维这4种不同形貌的微塑料.(2)水体中微塑料以颗粒类最多,颜色主要为红色,微塑料粒径丰度表现为1 mm1~2 mm2~3 mm3~5 mm,且基本呈随粒径增大丰度减小的趋势.(3)底泥中微塑料以纤维类为主,颜色主要为紫色,湖岸边和鸟类栖息地微塑料粒径以1 mm为主,湖中心以1~2 mm为主.(4)候鸟粪便内微塑料以颗粒类为主,颜色主要为红色,粒径以1 mm为主.(5)水体、底泥和候鸟粪便中微塑料类型分布无一致性,水体和候鸟粪便颜色和粒径分布保持一致.可见,鄱阳湖鸟类栖息地已经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鸟类也无可避免地接触到了微塑料,警示人们微塑料将会是候鸟的新兴威胁. 相似文献
120.
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力学平衡模型,对闽江流域各个地区2006~2016年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三明、南平、福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水平总体上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空间上大体表现为福州 > 三明 >≈南平.三明、南平、福州等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福州>三明≈南平.从时间变化看,可以将闽江流域耦合协调度划分成3个阶段:阶段I (2006~2009年)、阶段Ⅱ (2009~2013年)、阶段Ⅲ (2013~2016年).根据闽江流域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偏离方向θ的大小,将闽江流域各地区不同年限的耦合协调发展划分为环境保护滞后型(I象限)、经济发展滞后型(Ⅱ象限)、社会发展滞后型(Ⅲ象限),并对不同滞后类型分别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