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49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近年来中国边境贸易研究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边境贸易是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对我国边境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我国边境贸易发展的历史总结、政策规范、边境贸易与区域经发展等方面,但对边境贸易与边境安全、边境贸易过程中跨境民族问题和我国边境贸易的优势等方面的研究较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边境贸易出现了边境地区当地居民参与边境贸易过程、边境贸易与大尺度区域经济发展、"区位论"视角下的边境贸易等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研究电晕极结构对静电旋风水膜除尘系统的影响,采用逐步优化法,对比十字形芒刺电晕极和笼式环形电晕极在不同横向极距、纵向极距、芒刺数下对电场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后,加入芒刺的笼式环形电晕极放电能力优于未加入芒刺的笼式环形电晕极和十字形芒刺电晕极,并在与水膜共同作用时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其结构参数为:从上至下4层圆环半径依次为107,80,54,28 mm;相邻圆环纵向极距为150 mm,圆环与集尘极的横向极距为90 mm;半径最小圆环上芒刺数为8根,其直径为2 mm,长度为10 mm。优化后的电晕极结构与水膜作用有助于提升静电旋风水膜除尘系统的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103.
蛋壳静态吸附微污染饮用水中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废弃蛋壳吸附剂对总铁浓度为2.866mg/L的微污染饮用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吸附总铁浓度为2.866mg/L的100mL微污染饮用水,当吸附剂用量为3.0g,介质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2.0h时,铁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8.81%。总铁浓度下降为0.034mg/L,达到了GB5749-85的标准。文章同时对吸附等温线等进行了实验说明。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帕累托改进的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消除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外部性,借助流域边际价值的概念,得出了使流域实现帕累托最优改进,需要对上游流域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的结论.分析了3种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方法:政府对上游补偿、对下游征税同时补偿上游、上下游之间进行谈判.以闽江流域为例,对1999~2013年流域上、下游的区市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和流域相关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上游给予补偿同时对下游征税,可以实现流域的帕累托改进,上、下游地区达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即对下游征税额应高于26.026亿元;上下游再用谈判或者达成协议等方式对净收益进行分配.以此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05.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特征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珠江三角洲两种下垫面条件下,应用CALPUFF大气污染扩散模式,对特征污染物SO2、SO42-的扩散进行数值模拟,探讨大规模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并通过对4个典型区污染物月均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地区的污染物分布的影响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源下风方向地区受影响较大,污染物质量浓度明显升高,SO2和 SO42-年均质量浓度分别增加14.07%和3.31%;受影响范围、变化幅度与污染源排污强度呈正相关,变化幅度亦与污染源距离远近呈负相关。土地利用变化后,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四个典型区 SO2月均质量浓度都表现为升高趋势,且冬季 SO2质量浓度升高幅度最大,夏季升高幅度最小,临近污染源密集区的两个典型区SO2月均质量浓度分别增加33.6%和26.3%。土地利用变化不仅改变局地的污染扩散,也会对区域的污染扩散有一定影响,尤其对污染源分布密集区的大气污染物扩散影响强度最大。因此,建议人类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自然斑块,消除人工下垫面对污染物扩散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应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激光光散射仪检测器对不同致病力的青枯菌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青枯菌致病力分化的新方法青枯菌纯培养物经过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3个致病力不同的特征峰,大小依次为峰3组分>峰2组分>峰1组分.对10株青枯菌进行色谱分析,并结合番茄组培苗感染试验检测其致病力,结果发现,强致病力菌株经过色谱分离只在峰3的保留时间位置出现单一特征峰,在9 d内即可引起100%的番茄组培苗发病;若菌株经过色谱分离形成3个特征峰,则峰3所占的面积比越大,该菌株的致病性相对就越强.25株不同致病力青枯菌的验证试验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番茄组培苗发病率x与峰3面积比y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9581x+5.4984,相关系数r=0.986.通过对青枯菌色谱行为、致病力、细胞表而黏附的EPS Ⅰ含量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青枯菌的致病力越强,则细胞表面黏附的EPSⅠ越多,峰3所占的面积比就越大.图3表6参15  相似文献   
107.
中国湖库洪水调蓄功能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湖泊是抵御湖区水系洪水灾害的天然屏障,而水库是现代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肩负我国防洪减灾的重任。为探明我国湖、库洪水调蓄功能状况,分析区域防洪需求进而提出对策建议,论文以湖泊可调蓄水量和水库防洪库容为评价指标,基于可调蓄水量与湖面面积以及防洪库容与总库容的数量关系构建模型,分别对我国湖泊和水库的洪水调蓄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湖泊可调蓄水量和水库防洪库容分别为1 475.47×108和2 506.85×108 m3,湖库洪水调蓄功能总量为3 982.33×108 m3。从空间分布来看,湖泊调蓄能力以西藏、青海、江苏等省以及西北诸河、长江、淮河等流域较强;水库调蓄能力以湖北、广东、湖南等省以及长江、珠江、黄河等流域较强;湖库综合调蓄能力则以西藏、湖北、青海、江苏、湖南等省以及长江、西北诸河等流域较强。从防洪需求来看,珠江、长江、海河、淮河等流域湖库调蓄能力与设计洪量的比值较小,防洪压力较大。针对珠江流域和海河流域,建议通过兴建水库等工程建设提高流域防洪能力;针对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可结合退田还湖和水库建设提高湖库综合调洪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防洪建设和洪水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8.
序言     
正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鱼类学家和淡水生态学家、我国淡水生态学奠基人和鱼类实验生物学主要开创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和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建康先生于2017年秋天离开了我们。为深切缅怀刘建康先生对我国鱼类学和淡水生态学的卓越贡献,同时呼吁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与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我们应《生态毒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的邀请一起策划组织了主题为"水生生物完整  相似文献   
109.
北京与成都大气污染特征及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评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气颗粒物浓度明显降低.为探究气象条件和减排措施对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相对贡献,选取两个典型代表城市——北京和成都,对比分析两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污染排放以及气象扩散条件.结果表明,北京与成都2013~2018年重污染天数及污染过程显著减少,SO2和PM2.5浓度降幅明显,与2013年相比,两城市2018年SO2浓度的降幅分别为77.8%和70.9%,PM2.5浓度分别降低了42.7%和48.5%.冬季PM2.5浓度下降速率最大,每年分别以13.5μg·m-3和14.1μg·m-3的速率降低.2013~2018年成都较北京风速偏小,温度偏高约3℃,静小风日数偏多,冬季静小风频率高,混合层高度、大气容量指数以及通风系数明显偏小,大气扩散条件较差.综合静稳天气指数(SWI)和环境气象指数(EMI)结果表明北京大气扩散条件优于成都,但近几年的变化程度有所不同.2014~2018年两城市的EMI呈减小趋势,2018年成都地区EMI降幅最显著,气象条件明显好转.与2014年相比,2018年北京与成都全年大气污染减排对PM2.5浓度的贡献分别为33.5%和24.0%,气象条件的贡献分别为7.2%和11.1%;冬季减排贡献分别为31.7%和32.5%,气象条件的贡献比全年的大.  相似文献   
110.
用自行设计的动力学装置,研究了酸性条件下Zn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的反应动力学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Zn吸附过程分快反应和慢反应.从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参数可知,土壤的最大吸附量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表观最大吸附量随酸度增加显著下降,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在流入液pH5.5时zn的吸附量为2.81、2.72和1.83 mmol·kg-1;pH3.3时为1.0、0.38和0.12 mmol·kg-1.用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常数b值,解释离子的表观扩散速率,三种土壤的b值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且随酸度的增大而降低.在Zn吸附过程中,pH5.5时,三种土壤流出液中有质子释放;当原液pH值为4.3、3.8和3.3时,都存在质子的消耗.砖红壤上快速消耗H+量远远大于红壤和赤红壤.反应初期,H+质子的消耗是快速反应,主要包括土壤交换阳离子的缓冲作用、土壤表面的质子化及硫酸专性吸附释放的羟基中和H+质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