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235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解组合人工湿地系统深度处理污水的效果,利用水质分析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VF-HF组合人工湿地系统〔由VFCW(垂直流人工湿地)与HFCW(水平流人工湿地)串联组成〕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效果.结果表明:①稳定运行期间,VF-HF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出水的ρ(CODCr)、ρ(NH4+-N)、ρ(TN)和ρ(TP)的平均值分别为18.11、0.41、0.96和0.16 mg/L,对CODCr、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21%、89.83%、90.08%和70.91%,且VFCW对CODCr的去除性能好于HFCW,HFCW对氮的去除性能好于VFCW.②VF-HF组合人工湿地系统中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明显,VFCW和HFCW中上层填料中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大于下层,且系统中优势细菌富集明显,其中VFCW沸石层富集了优势反硝化细菌菌科(Comamonadaceae)和优势菌属(Desulfomicrobium),HFCW的石英砂层富集了优势反硝化细菌菌科(Xanthomonadaceae)和优势菌属(Silanimonas),HFCW的沸石层富集了优势反硝化细菌菌科(Rhodocyclaceae).研究显示,VF-HF组合人工湿地系统深度处理二级出水的效果较好,出水水质达到GB 39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要求,且系统中富集了优势反硝化细菌菌科(Comamonadaceae,Xanthomonadaceae,Rhodocyclacea)以及优势菌属(Desulfomicrobium,Silanimonas).   相似文献   
112.
针对醋糟中木质纤维素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接种瘤胃微生物可强化木质纤维素水解.采用逐步提升体系有机负荷的方式,考察瘤胃微生物生物强化对醋糟厌氧消化性能的提升效果,并运用绝对定量实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PCR)技术探究其微生物学强化机制.结果表明:长期连续运行成功塑造了高效的木质纤维素瘤胃强化体系.该体系的最高有机负荷达8.90 g/(L·d)(以VS计),是强化前的1.53倍,该有机负荷下半纤维素和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73.9%和40.1%,单位质量底物沼气和甲烷产量相应地分别达到451和261 m L/g(以VS计),半纤维素和纤维素较高的降解率是该体系维持高产气性能的主要原因.生物相机制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强化体系中与木质纤维素水解密切相关的GH5(糖苷水解酶家族5)水解菌逐步富集,其基因拷贝数从初始的964×1010copies/g升至最高有机负荷下的6.83×1011copies/g,这是底物在高有机负荷下仍能被高效生物转化的根本原因.研究显示,瘤胃微生物的介入可有效强化体系底物的降解能力,促进醋糟产甲烷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3.
将硅酮母粒作为两相分配体系中的固态非水相(SNAP)来处理氯苯废气,从细胞表面疏水性(CSH)、菌体表面胞外多聚物(EPS)和电子传递体系(ETS)来探究硅酮母粒的加入对微生物特性以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酮母粒在1 h内可捕集70%左右的氯苯,5次回收再利用的硅酮母粒在两相体系中对氯苯的去除率仍在99%以上;在较高的初始氯苯浓度下(10 mmol·L-1),两相体系中的ETS活性可达到112 mg·g-1·h-1,而在单相体系中未检测到ETS活性;两相体系中EPS量较于单相体系也有所提高,并且EPS中的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是单相体系的2.34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SH,使菌体更趋向于粘附在固/液界面,提高了传质效率;CSH总体上随硅酮母粒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且在2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4.
研究静电除尘器火花跟踪控制方式在不同煤种中的最佳火花率问题.火花率、燃煤灰分与除尘效率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利用模糊理论解决不同煤种对电除尘器最佳火花率的影响问题,根据实际的应用经验建立了由电场火花率、燃煤灰分决定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模糊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能根据不同煤种的变化找到电场的...  相似文献   
115.
针对废PP(聚丙烯)的抗冲击强度降幅明显的问题,分别采用POE(乙烯-辛烯共聚物)和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作为增韧剂,对废PP共混改性效果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POE和SBS均可有效改善废PP的韧性,提高冲击强度;当弹性体用量为15%(以w计,下同)左右时,其共混体系的冲击变化过程由脆性断裂逐渐向韧性断裂转变;添加16.7%的弹性体时,POE和SBS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可分别达到新PP的2.33和1.90倍,但POE对共混体系的冲击性能改善效果更佳. POE较SBS在废PP基体中分布更为均匀,弹性体用量为16.7%时,PP/POE体系熔体流动速率为17.4g/10min,大于PP/SBS体系(6.21g/10min),即PP/POE体系具有加工优势. 但是添加弹性体后,废PP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指标有所下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6.
荧光原位杂交与微量自动照相集成技术(FISH/MAR)能够同时在单细胞水平原位进行细胞的分类鉴定和细胞对底物的吸收特性研究,这是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目前,这一技术已有效应用于工程系统(污水处理厂、生物反应器等)和自然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研究。污染水体的原位强化净化及其生态修复与微生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系统污水处理效率,也将为受损水生态系统的原位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7.
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要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文章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评价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的应用,在评价中将循环经济指标纳入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入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指标,组成融合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理念的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佛山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法,探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规划目标的设置是否对佛山十一五可持续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分析规划末期的阶段目标和理想目标的贴近程度和差距,并从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构建循环型城市的角度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8.
中国东海区大陆岸线变迁及其开发利用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东海区海岸带1990-2015年6个时期遥感影像,分析其大陆岸线变迁,并评价其岸线利用强度。结果表明:(1)大陆岸线持续向海推进,且岸线长度缩减了495.91 km。岸线变迁强度呈现波动变化状态。岸线结构中大量自然岸线转变为人工岸线,自然岸线比例缩减了14.18%,而人工岸线占比上升了21.94%,岸线的多样性快速增长。(2)岸线平均分形维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形态向平直、规则方向发展。海岸带海陆格局表现为陆进海退,陆地面积增加了2655.01 km2,海岸带受滩涂养殖、围填海、港口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显著。(3)岸线的开发利用强度加强。岸线人工化指数增加,2015年增长至53.88%。开发利用主体度由单一主体模式发展形成二元主体模式,至2015年,岸线二元主体转变为基岩岸线和建设岸线,主体度分别为30.53%和20.26%。岸线综合利用指数上升了32.42%,人类活动对岸线变化影响力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9.
污水再生过程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转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将污水中的消毒副产物(DBP)前体物分离为亲水性物质(HPI)、强疏水性物质(HPO)和弱疏水性物质(TPI)这3个组分,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再生水处理各沿程前体物进行表征,并测定各沿程出水的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DBPs前体物主要组分为腐殖质和脂肪烃,以HPI为主.一级处理(沉淀)基于HPO与水互斥的物理性能对疏水性腐殖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腐殖质的去除会导致含碳消毒副产物生成势(CDBPFP)的降低.此外由于DON/DOC的增加,含氮消毒副产物生成势(N-DBPFP)有所增加.二级处理(生物处理)对腐殖质和脂类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会产生大量疏水性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因此生物处理后DBPs前体物主要表现为疏水性.SMP的累积会导致C-DBPFP和N-DBPFP的大幅增加.深度处理(滤布滤池)能截留部分腐殖质和疏水性的SMP,因此前体物HPO占比减少,HPI占比增加.深度处理可以通过对SMP的去除来降低C-DBPFP和N-DBPFP.  相似文献   
120.
为了解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l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空气净化器在小学教室和寝室的净化效果,于2019年3—4月在北京市一所全寄宿小学开展了一项HEPA空气净化器的交叉干预研究.记录干预组、非干预组室内和室外PM2.5、PM10、PM1的浓度,计算空气净化器的净化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净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空气净化器对PM2.5、PM10、PM1的净化率分别为41.3%〔Ql~Qu(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同):0~53.1%〕、40.7%(10.5%~46.2%)和34.9%(9.6%~40.3%),其中对PM2.5的净化率最高;寝室的净化率高于教室的净化率.②当室外PM2.5浓度为[115,150)μg/m3时对PM2.5的净化率最高,为52.83%(50.26%~56.13%),PM10和PM1亦有类似结果.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室外PM2.5浓度 < 35 μg/m3时,开门通风和室内人员活动分别使室内PM2.5浓度下降3.73 μg/m3〔95%置信区间(95% CI):(0.60 μg/m3,6.86 μg/m3)〕和升高3.4 μg/m3(0.22 μg/m3,6.58 μg/m3);室外PM2.5浓度为[35,150)μg/m3时,空气净化器使室内PM2.5浓度下降33.36 μg/m3(16.47 μg/m3,50.25 μg/m3);室外PM2.5浓度≥150 μg/m3时,空气净化器和开门通风分别使室内PM2.5浓度下降48.87 μg/m3(25.62 μg/m3,72.12 μg/m3)和升高37.65 μg/m3(5.60 μg/m3,69.69 μg/m3).研究显示:空气净化器可同时降低室内PM2.5、PM10、PM1的浓度;当室外PM2.5浓度 < 35 μg/m3时,不需开启空气净化器;当室外PM2.5浓度为[35,150)μg/m3时,空气净化器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偶尔开窗通风不影响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当室外PM2.5浓度≥150 μg/m3时,开启空气净化器时应关闭门窗,以免影响其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