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43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510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01.
闫绪娴  范玲  阮嘉珺 《灾害学》2021,(1):7-12,2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区域的产业关联强度增加,灾害链也日益复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部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该文梳理了台风灾害损失传导机制,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MRIO),以2018年“山竹”台风为例,量化分析“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24个部门的关联损失情况。研究认为:①2018年“山竹”台风对我国各部门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42.31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到1272.73亿元;②“山竹”台风灾害对沿线其他国家带来的关联损失为1232.13亿元,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菲律宾;③部门关联损失最大的是制造业,其间接损失是直接损失的60倍。  相似文献   
902.
研究了在Ce-Mn复合氧化物上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尾气中有机杂质的催化燃烧效果。考察了W/V杂质、床层入口温度、有机杂质体积分数和总体积空速等对对二甲苯、醋酸甲酯催化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空气作为氧化剂,当W/V杂质大于200 g.min/L,有机杂质体积分数低于0.8%,反应气体总空速低于30 000 h-1,...  相似文献   
903.
IC-A/O-Fenton氧化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废纸再生造纸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差异较大,用单一的处理单元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本实验采用IC-NO-Fenton氧化工艺来处理该废水,中试实验运行结果表明,此工艺能够有效地处理废纸再生造纸废水,COD、SS的去除率均达到99%,色度的去除率达到95%,其他各项指标也能达到新的国家排放标准GB3544-20...  相似文献   
904.
比较了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两种方法对左炔诺孕酮的萃取效果,为含左炔诺孕酮水样分析预处理提供参考.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4种有机溶剂和StrataTM-X(60 mg,3mL)固相萃取柱对左炔诺孕酮的萃取回收率;萃取回收率分别为:乙酸乙酯(97.22%)>二氯甲烷(91.89%)>正己...  相似文献   
905.
黄乐  徐颖峰  谢茜青  赵娴  冯华军 《环境科学》2020,41(4):1716-1724
高盐废水处理存在处理难度大和能耗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发展的界面光蒸汽水处理技术以绿色、高效和低能耗等特点成为了目前水资源回收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纤维状结构的碳化氮(h-CN)修饰石墨烯(r-GO),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新型三维多孔石墨烯复合材料(3D h-CN/r-GO),并以硝基苯和苯酚作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其光热蒸发处理高盐废水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3D h-CN/r-GO材料具备宽光谱吸收范围和多级孔道结构,并呈现出快速热响应的特点.在模拟太阳光照条件下,光蒸汽转化效率可达90.4%.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可实现硝基苯和苯酚等常见挥发性污染物的吸附,其吸附容量分别为67.6 mg·g-1和57.5 mg·g-1.而且,3D h-CN/r-GO可实现长时间稳定的光热水体蒸发回收,且对污染物及盐分截留率高达98%左右,冷凝水体达到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因此,本研究为高盐废水的低能耗和低成本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906.
浅析气田开发钻井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内某大型气田开发工程为例,分析了钻井工程固体废物产生量、特性,归纳了钻井固体废物污染物种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钻井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并提出处理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907.
秦淮河流域中游地区两变量洪水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淮河流域地处长江下游,其中游地区主要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境内,受汛期强降雨、上游洪峰以及下游长江水位顶托影响,洪水灾害频繁。针对秦淮河流域中游地区暴雨洪水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利用二维Gumbel模型,开展了基于暴雨与洪水水位两变量的洪水风险分析。结果显示,与单变量极值分布相比,两变量极值分布综合考虑了暴雨和洪水的不同频率特征,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水文极值事件的统计规律,从而使洪水风险分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08.
藻类释放的异味化合物导致水体嗅味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水环境问题之一,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磷(P)对8种常见微囊藻(Microcystis)释放异味物质—β-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的影响.结果表明,P对微囊藻生长及释放β-cyclocitral有较大影响,其中,中低P浓度(0~0.5 mg·L-1)有利于多数种类的微囊藻生长,但对藻类活性(Fv/Fm)的影响与叶绿素a(Chl-a)并不一致.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释放β-cyclocitral的能力与P浓度成正比,也是常见微囊藻中β-cyclocitral产率(β-cyclocitral/Chl-a)最高的藻类,可达34.2 ng·μg-1, 其次为华美微囊藻(Microcystis elabens)达24.1 ng·μg-1,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的β-cyclocitral产率最低,仅为0.21 ng·μg-1.数据分析表明不同种微囊藻,在不同P浓度下释放β-cyclocitral的巨大差异与其产率紧密相关,β-cyclocitral产率与藻类活性(Fv/Fm)紧密相关.结合文献报道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同样表明在富营养化湖泊中随着P浓度的升高,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释放β-cyclocitral增加,与室内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通过室内实验,揭示了P对不同微囊藻生长和活性影响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微囊藻释放β-cyclocitral差异的重要原因, 得出P是调节微囊藻释放β-cyclocitral的重要因素,这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异味物质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9.
淤地坝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有效工程措施之一,在拦泥淤地、建设农田、巩固退耕还林(草)、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WorldView-2、Google Earth、Bing、Sentinel-2多源遥感影像并结合实地淤地坝监测资料、NDVI和土地类型数据,本文完成了晋西南地区淤地坝坝地资源(数目、面积、位置、坝系、流域面积)的统计,并对其运行现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晋西南地区淤地坝共计12167座,总面积达71.19 km2。规模上该区主要以小型淤地坝(<0.015 km2)为主;空间上主要集中于中部的汾西县、洪洞县和浮山县地区,坝地数量和面积分别占总数量和面积的67.37%(8197座)和56.67%(40.35 km2)。目前,56.58%的淤地坝已经处于服务超限状态,平均超限5—10 a,其中,隰县、大宁县、汾西县、吉县和乡宁县地区淤地坝超限较为严重,60%以上的淤地坝已处于淤满状态。淤地坝的修建明显促进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拦泥蓄容、建设耕地资源,但随着一些淤地坝的“淤满”,其生态和经济服务功能明显下降,并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亟需地方流域管理部门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10.
广州某工业区大气中PCDD/Fs含量水平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宪  苏原  苏青  张素坤  任明忠 《环境科学》2014,35(2):464-469
通过对广州某工业区大气中2,3,7,8-PCDD/Fs的季节性监测,并对大气中PCDD/Fs的浓度与季节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工业区大气中PCDD/Fs的浓度范围为2.33~75.4 pg·m-3,平均值为23.2 pg·m-3,毒性当量浓度I-TEQ范围为0.229~10.7 pg·m-3,平均值为2.00 pg·m-3,高于日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推荐年均值0.6 pg·m-3.该工业区PCDD/Fs浓度季节性变化明显,最高的季节为春季(37.8 pg·m-3),浓度最低的季节为夏季(13.5 pg·m-3),其次为秋季(22.3 pg·m-3)和冬季(19.1 pg·m-3);毒性当量浓度变化高低顺序为:春季(5.58 pg·m-3)>夏季(1.06 pg·m-3)>秋季(0.839 pg·m-3)>冬季(0.525 pg·m-3).降雨、季风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引起大气中PCDD/Fs浓度季节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