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30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31.
土壤环境质量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环境质量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表征土壤容纳、吸收和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的能力。目前对土壤环境质量定义尚无统一的意见,陈怀满教授给出了土壤环境质量的参考定义,指出土壤环境质量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自身性状对其持续利用和其他环境要素,特别是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性。本文从土壤污染、环境容量、污染物迁移转化、生态安全以及修复技术等角度回顾了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的研究内容。对今后土壤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土壤环境质量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薄弱,在土壤持续污染物防治、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等方面急需加强。随着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土壤环境污染机理及其防治也提上议事日程,土壤环境质量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我国的农业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2.
高温过滤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高温滤料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介绍了各种高温滤料的性能及其在相关行业的应用状况,分析了高温滤料的市场前景和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33.
三峡水库156 m高程蓄水后重庆段水质变化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峡水库156 m高程蓄水期间重庆段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三峡水库156 m高程蓄水对库区重庆段水质的影响,对支流水质进行评价,并对库区干支流未来水质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长江干流重庆段未受蓄水影响区域水质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粪大肠菌群.蓄水后,受蓄水影响区域水体总磷、粪大肠菌群、重金属等浓度明显下降,干流水质类别总体有所好转;但长江水体流态变缓,加速了干流水体的富营养化,且成为因蓄水加速干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推动因素.三峡水库蓄水对沿江支流水质类别影响不明显.干流水体总磷浓度高于支流,蓄水后,干流总磷进入干支流混合区,给干支流混合区域水体的富营养化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成为此区域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334.
本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基础上,采用1991—2014年浙江省环境和经济数据,运用回归模型对其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浙江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SO2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均符合EKC假设,其中工业SO2和工业废水人均排放量与人均GDP呈倒U形关系,拐点分别出现在2005年与2010年;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尚处于倒U形左侧上升阶段,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人均产生量已接近拐点。而生活污水排放量与EKC假设并不相符,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呈单调递增的线形关系。对EKC驱动因子的分析表明,加强政府环境治理,以不断完善的环境法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以持续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关键行业节能减排,有利于克服规模效应,推动浙江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早日实现解耦。  相似文献   
335.
基于遥感的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典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是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3种典型植被--芦苇、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实验室测定和遥感技术进行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研究。首先,设置湿地3种典型植被样方,测量植被鲜重、高度、密度、盖度和叶面积指数(LAI)等反映植被生物学特性的特征参数,按不同植被类型分别建立基于LAI的样方NPP回归模型;其次,利用一景相近时相的SPOT5影像,经过几何纠正和辐射定标后,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影像分类,同时,计算出能较好地反映植被特征和消除土壤背景影响的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建立了基于MSAVI的3种典型植被LAI遥感估测模型;最后,分别根据样方3种典型植被的NPP估测模型以及LAI遥感估测模型,进行尺度化转换,估算出崇明东滩湿地典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简单可行,精度较高,可为快速定量评估湿地植被碳贡献及碳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6.
对烯肟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烯肟菌酯的最小检出量为4.10×10-13 g,对苹果和土壤中烯肟菌酯的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 mg·kg-1和0.003mg·kg-1,苹果中烯肟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2.19%-97.69%,变异系数为4.78%-10.71%;土壤中烯肟菌酯平均回收率为100.43%-107.84%,变异系数为2.21%-4.61%.烯肟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试验显示,烯肟菌酯消解较快,在天津市和合肥市两地苹果中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7.74d和2.91d,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8.85d和11.09d.在苹果树上按推荐剂量的2倍使用18%氟环唑·烯肟菌酯悬浮剂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d,烯肟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247mg·kg-1-0.0843mg·kg-1和0.1013mg·kg-1-0.1480mg·kg-1,苹果收获时烯肟菌酯的消解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37.
节肢动物体内的总汞和甲基汞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冬梅  王起超  张仲胜  郑娜  张秀武 《环境科学》2007,28(11):2586-2590
分析了汞污染区河流沿岸草本植物及节肢动物样品中的汞含量.结果表明,节肢动物飞蝗、中华蚱蜢总汞含量分别为0 .032~0 .402 mg·kg-1、0 .023~0 .362 mg·kg-1,高于非污染区1个数量级.飞蝗、中华蚱蜢甲基汞含量分别为0 .003~0 .031mg·kg-1、0 .004~0 .015 mg·kg-1,占总汞比例分别为3 .5%~49 .7%和2 .0%~44 .4%.飞蝗、中华蚱蜢体内(一级消费者)汞含量低于其食物草本植物,与未受污染地区不同;螳螂体内(二级消费者)汞明显累积.飞蝗体内总汞含量随着个体长度增长呈下降的趋势,在中华蚱蜢体内则先增长后下降,甲基汞随着个体长度增长呈上升趋势;节肢动物个体不同部位中汞含量明显不同,腹>胸>头.节肢动物体内汞和甲基汞可能导致野生鸟类、家禽、两栖类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38.
利用3S技术,对克孜勒苏州草地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现场实地调查与历史资料比对,查清草地的退化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草地退化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9.
近几年,海洋能发电作为海上新型清洁能源,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海洋环境复杂、施工条件的限制,海洋能发电存在间歇性、不稳定性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技术瓶颈,结合我国海洋能现状并借鉴陆上多能互补发电经验,提出海上多能源高效互补智能供电系统,避免了由于单一能源难以提供稳定持续电能的不足,将海洋能供电系统产生平稳的电力输出,为海上装备和海岛供电,对于解决能源供给与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海上多能源高效互补智能供电关键技术,探讨普适性理论与方法,并结合实际系统应用于实践,关键技术包括两方面:第一,研究面向多种能源的互补供电控制策略、系统状态监控、安全性要求、环境适应性能力;第二,进行高效能源效率控制研究,主要包括发电效率控制研究和转换效率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340.
徐冬梅  柯薇  王彦华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1):4348-4353
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在水环境中被频繁检测出,其复合污染对环境生物的联合毒性有别于单因子的生物效应.以淡水绿藻为受试生物,比较分析了有机磷农药毒死蜱(Chlorpyrifos)和重金属铜的单一及复合暴露对蛋白核小球藻急性毒性、细胞通透性及抗氧化应激的影响.铜、毒死蜱72小时单一暴露对小球藻的EC50分别为0.68和12.71μmol/L,藻细胞叶绿素含量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细胞通透性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藻细胞活性氧和抗氧化酶被显著诱导.利用相加指数法(Additive Index,AI)确定铜、毒死蜱联合暴露对小球藻急性毒性的联合作用类型为拮抗作用,这与小球藻ROS产生量及抗氧化酶等指标的显著性水平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