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06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97篇
综合类   667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232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91.
小麦中T-2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2毒素是某些植物致病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由镰刀菌(Fusarium sp)引致的麦类、玉米等作物的赤霉病,菌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大量的该类毒素.T-2毒素对人畜的毒性很大,同时,还与某些癌症的发病率有密切的关系.T-2毒素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有薄层层析法,气相、液相色谱法以及气-质联用等,这些方法,有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92.
中国环境专业学科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专业学科是一个多维学科体系.在简要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环境专业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得失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中国环境专业学科体系建设和高等学校环境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详细说明和重点分析.最后对新时期环境专业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并从(1)注意与公共环境教育相结合;(2)加强横向综合性研究;(3) 鼓励环境人文和社科类专业的发展;(4) 扩大与国外科研院校及国际组织的合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93.
麦饭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麦饭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作用。其吸附率与粒度、用量、铜离子溶液、溶液的pH值和吸附时的温度等因素有关,比较了相同实验条件下麦饭石和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提出了工业应用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594.
纳米Fe0颗粒对三种单氯酚的降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Fe0颗粒,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纳米Fe0对3种单氯酚(2-CP, 3-CP, 4-CP)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纳米Fe0对单氯酚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主要降解途径为先脱氯后开环,实现氯酚分子与Fe原子间的电子转移,达到还原脱氯的效果.3种单氯酚的脱氯难易程度为2-CP>3-CP>4-CP,脱氯反应活性与其分子最低空轨道能量(ELUMO)有关.随着氯酚初始浓度的增大,其相对去除率略有降低, 但绝对降解量有较大提高.温度不仅影响脱氯速率,而且影响氯酚去除的途径,温度较高时,氯酚先脱氯后开环;温度低时,较易产生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   
595.
文章针对水样中测定挥发酚时,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法挥发酚空白值高,且不稳定以及出现萃取现象,严重等不稳定因素,这一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对4-氨基安替比林的加入量和铁氰化钾的加入量进行了确定,并对此进行了验证,较为理想.对氯仿萃取时不同试剂及不同加入顺序时对吸光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96.
杨舒茗  雷振  黄兴园  王俊  李倩  陈荣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0):3265-3272
本研究分别启动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 AnMBR)和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PN/A),两者达到稳态后耦合为"AnMBR+PN/Anammox"新系统,实现前段有机质甲烷化、后段自养脱氮的污水处理目的.耦合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在AnMBR的去除率为96%,其中80.3%的COD在此段转化为CH_4,Anammox内一定的反硝化作用进一步强化了COD去除,系统COD总去除率达97%以上;氮污染物经AnMBR处理后均以NH~+_4-N形态存在,再经PN/A处理后,总氮(total nitrogen, TN)平均去除率达78%;系统出水COD和TN值分别低于13和11 mg·L~(-1).因此,AnMBR-Anammox耦合系统在同步实现污水甲烷回收、自养脱氮、低碳氮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结果为开发AnMBR-Anammox耦合新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7.
GOAL, SCOPE AND BACKGROUND: Mercury (Hg) emission from combustion flue gas is a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oncern due to its toxicity and high volatility. A number of the research effor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past decade exploiting mercury emiss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from combustion flue gases. Most recently, increasing activities are focused on evaluating the behavior of mercury in coal combustion systems and developing novel Hg control technologies. This is partly due to the new regulatory requirement on mercury emissions from coal-fired combustors to be enacted under the U.S. Title III of the 1990 Clean Air Act Amendments. The aim of this review work i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ate-of-the-art technologies of flue gas mercury control and identify the gaps of knowledge hence areas for further opportunitie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IN FEATURES: This paper examines mercury behaviors in combustion system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About 70 published papers and reports were cited and studied. RESULTS AND DISCUSS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of mercury containing compounds during combustion, its speciation and reaction in flue gas, as well as subsequent mobiliz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It also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techniques designed for real-time, 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CEM) for mercury. Most importantly, current flue gas mercury control technologies are reviewed while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a technology that offers the greatest potential for the control of gas-phase mercury emissions, is highlighted.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lthough much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last decade, techniques developed for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mercury from combustion flue gases are not yet mature and gaps in knowledge exist for further advancement. More R&D efforts are required for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Hg emissions and the main focuses a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598.
温度、pH、有机质及不同价态阳离子对铅吸持-解吸量有明显的影响.土壤中的铅在低浓度范围内(红茶园土为100μg/g,石灰性菜园土为500μg/g)对小白菜生长有刺激作用,超过一定浓度(红菜园土为≥500μg/g,石灰性莱园土为≥100μg/g)则有抑制作用.小白莱的含铅量随土壤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三种改良剂对铅污染土壤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其中以猪粪、石灰两种改良剂的效果为好,钙镁磷肥次之.  相似文献   
599.
模型评估方法研究是模型研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科学性验证与统计性确认提出了大气扩散CFD模型的综合确认评估方法,通过示例的方式展示了方法的使用效果。综合确认评估方法可以提高模型筛选的速度,降低统计性评估对确认性试验数据的需求量,从总体上提高模型确认的效率。评估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基于模型的大气扩散研究的准确性,也有利于高精度模型和试验的设计、开发与遴选。  相似文献   
600.
Fe-Al改性硅藻土的制备及其对土壤Cd污染固定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硅藻土对土壤镉污染的原位固定化效果,采用羟基Fe-Al对硅藻土进行改性,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Fe/Al摩尔比、OH/cation摩尔比、陈化时间、(Fe+Al)/硅藻土比、反应温度、老化时间对土壤镉污染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改性前后硅藻土理化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硅藻土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Fe/Al摩尔比1∶8、OH/cation摩尔比2.0~2.2、陈化时间2 d、(Fe+Al)/硅藻土比10 mmol·g-1、反应温度60℃、老化时间2 d.改性硅藻土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可交换态镉的含量,硅藻土改性前后对交换态Cd含量的降低率由11.83%提升到39.52%.SEM与FTIR分析表明,通过改性增加了硅藻土的比表面积和Si—O—H基团,并且羟基铁铝被成功置入硅藻壳体内部,形成了有效柱体,增大了孔道间距,增强了硅藻土的表面活性.因此,羟基铁铝改性能有效地促进硅藻土对土壤镉的固定效果.提供的改性方法和实验结果,为硅藻土固定土壤重金属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