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6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641篇
安全科学   344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124篇
综合类   1662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158篇
社会与环境   137篇
灾害及防治   9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411.
采用二分图理论来研究区域内不同产业部门或排污企业之间对于环境容量的竞争关系,建立产业环境资源竞争网络模型,并从点权分布和加权集聚系数等方面加以分析,依据强关联矩阵来确定排污企业对于区域环境容量需求强度的聚类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依据2010年广州开发区的排污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开发区产业现状,并对未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采用复杂网络模型来分析企业环境外部性的方法,不仅较传统的经济度量方式有理论上创新,而且根据区域不同情况来构建模型,从复杂系统视角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有利于改进环境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12.
研究湿地系统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以为阐明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会仙岩溶湿地和稻田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态网络分析对土壤团聚体(大团聚体0.25~2 mm、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粉、黏粒<0.053 mm)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微团聚体在稻田中占29.64%,显著高于其在天然湿地中的占比(22.20%).②门水平上,绿弯菌门在稻田土壤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粒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7.97%、8.56%和7.40%,显著高于其在天然湿地这3种粒径团聚体中的相对丰度(4.93%、4.81%和3.76%);目水平上,厌氧绳菌目在稻田这3种粒径团聚体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35%、3.03%和2.65%,显著高于其在天然湿地这3种粒径团聚体中的相对丰度(0.92%、0.91%和0.43%).③生态网络分析显示,稻田微团聚体和粉、黏粒网络的节点数、边数和平均邻居数均高于天然湿地,并且在这两种组分中网络的平均连通度更大,特征路径长度更短;稻田大团聚体网络具有更长的特征路径长度、更高的模块性.结果表明,天然湿地改变为稻田后,土壤团聚体细菌群落结构改变,稻田微团聚体和粉、黏粒中细菌群落具有更高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效率,而稻田大团聚体细菌网络紧密性低,模块性高,其细菌群落结构更稳定.  相似文献   
413.
曹丝雨  许路  付权超  金鑫  石烜  金鹏康 《环境科学》2022,43(6):3195-3203
近年来,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盐的类芬顿(Fe2+-PMS/PS)高级氧化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但因Fe3+无法还原导致反应停止的问题仍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结果发现,当把以双酚A(BPA)为代表的某些有机物与Fe3+和TiO2混合,所形成的某种络合物可以拓宽TiO2光响应范围捕获可见光,通过TiO2将光生电子传递给Fe3+进行还原,从而实现Fe3+/Fe2+的无限循环.依据上述原理,构建了可见光下BPA-TiO2-Fe3+-PS复合体系来降解BPA,并对其催化性能、催化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突出的催化性能,60 min内BPA(50 mg·L-1)降解率达到93.1%,矿化度达到70%.同时验证该体系可以通过双酚A自生光电子还原Fe3+, 60 min还原得到的Fe2+稳...  相似文献   
414.
靳美娟  屈康庆 《四川环境》2011,30(6):112-115
在探讨城市人居环境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宝鸡市区2004~2008年的人居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宝鸡市区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居住条件改善速度较快,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缓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宝鸡市区人居环境的具体...  相似文献   
415.
为评价卤代海因的危险特性,通过克南实验、时间压力实验以及固体氧化性实验分别对二氯海因、溴氯海因以及二溴海因的爆炸性和氧化性进行了测试,通过家兔皮肤刺激性/腐蚀性实验对三种卤代海因的刺激性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对三种卤代海因的危险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氯海因、溴氯海因以及二溴海因都具有氧化性、对家兔皮肤具有严重刺激性、在正常商业包件中可能达到的压力下点火会导致具有爆炸猛烈性的爆燃;溴氯海因以及二溴海因克南实验极限直径均小于1.0mm,在封闭条件下加热不显示效应,二氯海因的克南实验极限直径为2.0mm,在封闭空间加热显示某种效应。三种卤代海因的氧化性和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没有显著区别,但二氯海因较溴氯海因以及二溴海因在封闭空间加热显示的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416.
矿井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避难硐室的防护功能,确定防护系统由防火防爆、密闭、供氧、制冷除湿、监测监控、动力、通讯、定位、照明、医疗、食品、水、卫生几大系统组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防火防爆密闭系统抗爆压力影响因素为反射压力、入射压力、静压载荷、门体材料及安全系数;通过计算,可得100人避难硐室压风供氧系统总供风量不得低于36m3/min,其他供氧方式的最小供氧量不得低于60L/min。为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可靠数据,为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17.
耐高温酵母高浓度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水平部分因子设计(23Fractional Factorial),选取发酵温度、接种量、初始糖浓度为自变量考察因素,以最终发酵乙醇浓度和9 h生物量浓度为响应值,考察耐高温高浓度酵母的燃料乙醇发酵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模型变异分析(Ahalysis of variance,ANOVA),建立了三元二次方程数学...  相似文献   
418.
刘晓伟  谢丹平  李开明  金中  江栋  李明玉 《生态环境》2011,20(11):1713-1719
通过分析底泥氮污染物释放规律和转化过程,以及底泥生境、氮形态变化和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规律,探讨了不同曝气复氧条件影响底泥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生物代谢、物理化学联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曝气复氧对底泥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是一个包括微生物代谢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的复杂联合作用过程。水体好氧环境的改变主要引起参与底泥氮循环的硝化、亚硝化和反硝化功能菌群群落结构的演变,对异养菌和氨化菌的影响不大,证明环境好氧条件的改变对底泥有机质生物分解产生氨氮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影响不大,主要对底泥释放的氨氮硝化、反硝化等生物转化过程产生大的影响。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底泥释放的氮素在微生物作用下主要以NH4+-N和NO3--N的形式进入试验体系,并在特定的氧化还原电位(临界值-200 mV)和pH(临界值6.70)条件下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在底泥中以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铁锰氧化态氮(IMOF-N)及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等不同形态氮相互转化,同时,在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中部分输入上覆水体。在低溶解氧组实验条件下[ρ(DO)〈0.5 mg.L-1],底泥向水体输出氮总量为底泥可转化态氮的19.7%,主要为氨氮,最大释放速率达到289.13 mg.m-2.d-1,释放的质量浓度可达到18.8 mg.L-1;好氧条件下(DO饱和),底泥向水体输出氮总量为底泥可转化态氮的1.8%;好氧-缺氧条件下为11.7%,主要以N2的形式释出系统。  相似文献   
419.
对武汉市现有市政污泥的产生情况和处理作了介绍,并对比了现有的污泥处理技术.结合武汉市的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规划和武汉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将来适合武汉市市政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20.
气体ClO2与其他常用过氧化物消毒剂和含氯消毒剂在空间消毒方面比较有诸多优势.气体ClO2对各种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而且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氯化物,较之液态ClO2具有更好的扩散性、穿透性和使用均匀性,特别适用于对大面积环境微生物的杀菌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