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38篇 |
免费 | 1324篇 |
国内免费 | 154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47篇 |
废物处理 | 262篇 |
环保管理 | 435篇 |
综合类 | 3870篇 |
基础理论 | 1034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320篇 |
评价与监测 | 344篇 |
社会与环境 | 268篇 |
灾害及防治 | 2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4篇 |
2023年 | 205篇 |
2022年 | 351篇 |
2021年 | 342篇 |
2020年 | 332篇 |
2019年 | 285篇 |
2018年 | 244篇 |
2017年 | 340篇 |
2016年 | 359篇 |
2015年 | 401篇 |
2014年 | 474篇 |
2013年 | 532篇 |
2012年 | 543篇 |
2011年 | 531篇 |
2010年 | 424篇 |
2009年 | 378篇 |
2008年 | 419篇 |
2007年 | 362篇 |
2006年 | 299篇 |
2005年 | 214篇 |
2004年 | 153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131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为研究生物膜技术在低污染水体净化中的应用前景,以洱海入湖河流——白鹤溪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进水和分区曝气方式强化砾间接触氧化工艺的脱氮性能,探讨HRT(水力停留时间)、O/A(曝气区和非曝气区容积比)对低污染水体中CODMn、NH4+-N、TN去除的影响. 结果显示:①HRT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在HRT为0.8、1.5、2.5、3.5 h下,CODMn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14.7%、28.6%、42.7%、48.8%;而当HRT为2.5 h时为较佳运行工况,CODMn、NH4+-N、TN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42.7%、83.6%、31.6%. ②O/A对NH4+-N的去除影响不大,在O/A为1∶1、1∶2、1∶3下,NH4+-N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86.7%、83.1%、80.5%;而当O/A为1∶3时具有较佳的脱氮除碳效果,CODMn、NH4+-N、TN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42.2%、80.5%、40.2%. ③在HRT为2.5 h、O/A为1∶3下稳定运行15 d后,对生物膜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装置后段有脱氮微生物的富集,其优势菌为Pseudomonas、Pantoe、Synechococcus、Chloroflexi bacterium. 研究表明,砾间接触氧化工艺对低污染水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碳效果. 相似文献
702.
703.
针对环境监测通常需要对大量的监测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且多为重复性计算过程,导致工作量大、人工工作效率低、处理与分析时间长等,以Excel电子表格软件为技术手段,提出了更为精确和方便的修约函数公式,并通过《2010环境质量报告》中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对修约函数公式进行了实际验证.结果表明,与普通手工计算方法相比,通过Excel函数的计算,Excel工作表格计算结果更准确,也减少了大量的重复性人工计算过程,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通过函数公式自动计算完成因基础数据发生改变(因上报错误或输入错误等)而产生的新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04.
CH3NH2(一甲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而被大量使用,其嗅阈值低,具有刺鼻的鱼臭味,是一种典型的恶臭气体. 选取PS(过二硫酸盐)作为氧化剂,采用湿法吸收氧化去除CH3NH2. 在探讨CH3NH2的吸收性能的基础上,比较了4种方式〔Fe2+活化PS、CA(柠檬酸)螯合Fe2+活化PS、Fe0活化PS、CA联合Fe0活化PS〕对CH3NH2湿法氧化去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CH3NH2 气体在酸性条件下易溶于水;单独用Fe2+或Fe0活化PS处理CH3NH2时,Fe0活化后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Fe2+;然而,在联合使用螯合剂CA之后,Fe2+活化的去除效果反而优于Fe0. CA螯合Fe2+的CH3NH2去除率由单独Fe2+活化时的32%升至64%,Fe0活化与CA联合Fe0活化去除率均提升至40%.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活化方式下Fe2+释放速率不同所致,释放速率直接影响了Fe2+的存在时间,Fe2+活化PS速率对于氧化去除效果有影响,并最终影响CH3NH2的脱除. 相似文献
705.
706.
不同施磷量(KH2PO4)作用对Cu、Zn在红壤中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施磷量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土壤柱进行室内淋溶实验,研究常见的磷肥磷酸二氢钾在少量5 mg·kg-1,适量15 mg·kg-1以及过量25 mg·kg-1条件下对Cu、Zn在红壤中的淋溶效应.结果表明土壤施用磷酸二氢钾降低了土壤渗滤液的pH,不同施磷量对土壤渗滤液pH影响不大,在整个淋滤过程,渗滤液pH呈现上升的趋势.磷酸盐作用下重金属Cu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集中表层土壤中,而Zn逐渐向深层土壤中迁移.土壤深层渗滤液中Cu、Zn浓度均比较低,对浅层地下水的危害性不大.淋滤结束后,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土壤中,重金属Cu残渣态的比例为60%左右,重金属Zn残渣态比例为40%左右.高浓度磷酸二氢钾作用下有利于重金属Zn从残渣态及有机结合态向交换态转化. 相似文献
707.
708.
目前气象观测业务和空气污染分析中存在对霾日统计的分歧,甚至出现空气污染日无霾的现象,对霾观测标准的科学划分,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利用2013—2015年廊坊市气象观测站能见度、相对湿度、霾人工观测资料和廊坊市环保局AQI、PM25浓度等气象环保资料,对目前观测业务和空气污染分析中常用的三种霾观测、统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目前廊坊气象观测站所依据的记录霾天气现象的标准,与实际大气污染相趋甚远,不能反映实际的空气污染状况,建议国家及省级相关部门及早根据实际情况,更新霾观测标准,更好地为当前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09.
为研究汾渭平原各城市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2015—2019年汾渭平原11市秋冬季污染物逐时浓度,基于日变化分析构建了各城市慢速积累和快速积累的评价指标,量化了各城市的积累水平.结果表明:汾渭平原各城市PM2.5积累水平差异显著,积累速率最快的城市是宝鸡,最慢的是三门峡;快速积累阈值最高的是临汾,最低的是三门峡.结合各地积累速率值的分布特征,11地市的积累水平可分为较强(宝鸡、临汾、吕梁、晋中)、中等(咸阳、渭南、铜川、运城、洛阳)和较弱(西安、三门峡)3种.积累速率多随浓度的增高呈上升趋势,其中吕梁和临汾最为显著,而西安增幅最小.从年变化来看,各地快速积累占比从2017年或2018年开始减少,从月变化来看,12月和1月为快速积累出现最多的月份.二次污染物和区域传输对PM2.5积累速率均有影响,发生快速积累时,前体物SO2和NO2的浓度明显升高,二次反应显著;对临汾和西安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西偏南方向气流的增加更易引起当地PM2.5的快速积累. 相似文献
710.
文章以闲置12个月的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填料重新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并对反应器的活性恢复情况、脱氮效果和微生物菌群结构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启动的200 d逐渐将进水氨氮、亚硝态氮浓度从50 mg/L提高到70 mg/L,水力停留时间从12 h缩短到4 h,后期氨氮去除率达80%以上,亚硝酸盐去除率达95%。170~200 d的稳定期中,平均去除负荷0.71±0.15 kg/(m~3·d)。另外,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启动过程中填料中污泥微生物浮霉菌门Planctomyctes的相对丰度从13.7%增长到了36.0%,成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