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3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98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81.
介绍了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及国内目前已建立的一些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综合指数法、动态模式法和主观评价法等。并说明了这几种方法的使用特点和优点.展望了它们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为研发经济、高效的有机废物与烟气NOx协同控制技术,分别采用丙烯酸钠、工业酒精和萘磺酸钠高浓度有机废水替代氨水、尿素等常用脱硝剂,在热态燃煤试验炉上,研究了T(烟气温度)、φ(O2)、停留时间和废水与烟气混合方式等参数对烟气脱硝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烟气温度为1 190 K时,丙烯酸钠、酒精和萘磺酸钠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脱硝效率分别为12.7%、14.2%和9.1%;烟气温度为1 360 K时,三者的脱硝效率分别达到37.6%、39.8%和35.9%;烟气温度高于 1360 K后,脱硝效率下降. φ(O2)从4.1%增至5.2%时,脱硝效率降低了约21.5%、13.1%和15.7%;而φ(O2)升至6.8%时,脱硝效率降至11.2%~13.6%. 丙烯酸钠废水喷射入温度分别为1 185和1 303 K的烟气时,逆向喷入比正向喷入的脱硝效率分别提高30.4%和19.3%;停留时间从0.67 s升至0.82 s时,3类废水脱硝效率分别提高16.0%、18.8%和16.6%.   相似文献   
83.
铁硫改性生物炭去除水中的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磷元素向天然水体中的过度排放引发了严重环境问题.以吸附剂为技术核心的吸附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除磷方法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研究中,以壳聚糖、硫酸亚铁和硫化钠为改性剂研发的污泥生物炭对水中磷的去除效果良好.批次实验表明在最佳原料配比下,298 K时材料可吸附49.32 mg·g-1的磷.此外,实验模拟表明材料对磷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吸附速率主要受到孔隙内部三维扩散影响;吸附方式认定为物理化学吸附;吸附机制可概括为静电吸引、孔隙填充、表面化学沉淀、氢键结合和配位体效应.本研究证明了合成的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效除磷吸附剂,为吸附剂设计以及吸附机制的探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4.
中国东部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蒸散包括植被蒸腾、土壤蒸发、冠层截留蒸发三个组分,在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及能量流动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基于Priestley-Taylor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Model (PT-JPL)模型,估算温带针阔混交林、人工常绿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003-2008年蒸散(组分);在模拟结果基础上揭示了蒸散(组分)的季节变异规律及主控因子。结果表明:①PT-JPL模型在中国东部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估算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②蒸散(组分)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规律差异较小,但主控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温带针阔混交林蒸散和植被蒸腾季节变异主要由净辐射和增强植被指数(EVI)共同控制,而亚热带人工常绿针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受净辐射影响;EVI和饱和水汽压差(VPD)是土壤蒸发季节变异的主控因子,截留蒸发的季节变化则主要受VPD影响。  相似文献   
85.
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对其未来的脆弱性进行预测可以预估研究区未来的水安全状况,对其脆弱性问题做出预警,从而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因此,合理科学的水资源脆弱性预测研究是缓解水资源脆弱性的有效手段。目前,水资源脆弱性研究主要是针对水资源现状进行评价,对其未来状况的预测较少。集成了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两种方法,首先采用改进了的盲目删除法对构建的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约简,其次通过BP神经网络拟合约简后的指标数据与脆弱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预测模型。基于之前研究的样本数据和脆弱性结果,探讨淮河流域未来的水资源脆弱性状况。结果表明:淮河流域2015年、2020年和2025年的水资源脆弱度分别为0.305、0.359和0.390,处于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的状况,除2015年脆弱性状况有所好转以外,2020年和2025年的水资源脆弱性程度与近几年相比有所加剧,根据指标数据可知该现象主要是受年降水量、人均用水量、万元GDP废水排放量、垦殖指数、有效灌溉面积比和干旱面积受灾比6个指标的影响,为避免水资源脆弱性的加剧,应当有针对性的加强这几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86.
本文基于秦皇岛海洋站2015年3月至2020年11月海浪观测数据,对春、夏、秋季的海浪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和年份海浪的波型大致相同,仅有两种波型,以风浪(F)为主,出现的比例为90%以上;混合浪-涌浪为主(U/F)出现次数较少。海况为1~6级,以2、3级为主,4级为辅,1级次之,5、6级偶有发生。出现6级海况的月份分别为7月、8月;春季(3-5月)以3级海况为主、秋季(9-11月)以2~3级海况为主,呈明显的季节性。秦皇岛海洋站出现6级海况的年份为2017年、2018年,这两年出现6级海况是受温带气旋的影响。波高和周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秦皇岛沿岸大浪过程主要受冷空气、温带气旋、冷空气和温带气旋结合的影响,其中10月、11月波高增加主要与冷空气有关。  相似文献   
87.
城市生活垃圾可生物降解有机质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卫生填埋是我国现阶段最主要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定量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可生物降解有机质成分对于研究填埋垃圾的厌氧降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常规化学试验,利用抽提差重法、比色法及灼烧差重法,依次测定了垃圾中含水率,挥发分与灰分,脂肪类,易水解物与半纤维素,腐植酸,难水解物、不水解物与纤维素,木质素与固体残渣等成分,为入场垃圾可生化性评价及降解过程中固相成分变化的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解决石油开采电缆射孔工艺中雷管存在的早爆风险给井场带来的安全隐患。方法 设计油气井用安全避爆点火装置,选用高安全性大电流雷管,采用电路隔离、传爆序列隔离设计方案,对装置内的压缩弹簧进行选型设计与分析,并完成该装置的保险解除及复位模拟试验。结果 所设计的安全避爆点火装置,使用截径5 mm规格的弹簧能满足压力导通要求,以及泄压后弹簧克服蠕变性能损失使装置切换为安全状态的要求,确保了施工状态与未施工状态下的管柱安全性。结论 该装置应用于电缆射孔作业中,提高了施工可靠性,同时可确保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89.
对西安市第二和第三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硝化菌群落结构与性能进行调查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发现,进水中氨氧化菌(AOB)优势菌为Nitrosomonas europaea/Nitrosococcus mobilis lineage;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优势菌均为Nitrospira,次优势菌为Nitrobacter,且与Nitrococcus、Nitrospina并存.二污及三污进水中硝化菌个数占总细菌数(AOB+NOB)/EUB的平均个数百分比分别为(5.35±2.1)%和(6.0±2.8)%;在曝气2~16h后,活性基本恢复,最大氨氧化速率分别为(0.32±0.12)mg·(L·h)-1和(0.43±0.17)mg·(L·h)-1,亚硝酸盐氧化速率为(0.71±0.18)mg·(L·h)-1和(0.58±0.27)mg·(L·h)-1.因此,城市污水中含有活性硝化菌,对活性污泥系统有自然的连续接种作用,根据进水及活性污泥中硝化活性可以估算出城市污水中AOB与NOB对活性污泥的连续接种强度分别为0.08~0.09 g·(g·d)-1和0.11~0.24 g·(g·d)-1.  相似文献   
90.
国内外康养旅游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健康/养生与旅游的关系、康养旅游相关概念辨析、康养旅游供给、康养旅游需求、康养旅游专项研究5个主题,对国内外康养旅游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结果发现:国内外学术界在康养旅游研究领域积累了较多学术成果,但整体而言学术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具体表现在基础概念界定不清、研究内容深度不足、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等方面。未来研究应围绕厘清康养旅游及相关术语的概念内涵、深化康养旅游供给研究、重视康养旅游需求研究、加强康养旅游专项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逐步构建系统的康养旅游研究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