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377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改性西瓜皮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Pb (Ⅱ)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以西瓜皮为原料,使用硫化铵[(NH42S]对其改性制备生物炭(MBC),用于对Pb (Ⅱ)进行吸附.探究了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剂添加量、Pb (Ⅱ)初始质量浓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Pb (Ⅱ)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吸附时间为5 h,吸附反应的最佳pH为6,当Pb (Ⅱ)初始质量浓度1000 mg·L-1,吸附剂添加量为2.0 g·L-1时,MBC对Pb (Ⅱ)的最大吸附量可达97.63 mg·g-1,明显高于未改性西瓜皮生物炭(BC)对Pb (Ⅱ)的吸附量.改性西瓜皮生物炭对Pb (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证明吸附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对吸附Pb (Ⅱ)之后的MBC进行解吸来研究MBC的可重复使用性,在第六次循环中吸附量仍达64.74 mg·g-1.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吸附(BET)、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X射线衍射(XRD)和Zeta电位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分析,发现吸附机制主要是MBC含氧和MBC含硫基团通过络合作用和沉淀作用来吸附Pb (Ⅱ).因此,硫化铵改性西瓜皮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Pb (Ⅱ)吸附剂.  相似文献   
592.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除草剂咪唑乙烟酸在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土壤中的吸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Freundlich等温式最适合描述咪唑乙烟酸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4种土壤对咪唑乙烟酸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黑土>水稻土>盐碱土>白浆土.咪唑乙烟酸的吸附常数Kf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经过过氧化氢去除土壤有机质后,4种土壤...  相似文献   
593.
植物氮营养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植物氮素吸收利用能力的大小,设法提高作物氮素营养效率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养分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近年来有关小麦氮素营养效率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今后开展小麦氮素营养效率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94.
为促进嗜盐微生物及其所产蛋白酶的工业应用,采用脱脂奶粉培养基从我国天津近海盐田富集筛选得到产蛋白酶中度嗜盐菌株SY-7.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树进分析,确定菌株的分类.利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和响应面优化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SY-7为革兰氏阳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 7.5,最适NaCl为10%.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菌株SY-7与Thalassobacillus devorans亲缘性最近,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88%.利用PB设计从众多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葡萄糖含量、接种量和装液量;再利用响应面法中的杂合设计进优化,通过拟合得到响应曲面函数,获得了最佳的产酶条件.在该实验条件下酶活从870 U/mL提高到1 390 U/mL,实际酶活力达到理论预测值的98.3%,优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95.
北运河下游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高污染状况下的污水补给河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选取北运河干流不同类型河段及支流水体风港减河,采集河流沉积物,测定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的Cd、Cu、Cr、Ni、Pb、Zn,分析其历史分布累积及变化特征,并评估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存在空间和垂直(历史)差异.上游城镇型河段沉积物的重金属质量比较下游农村型河段(支流汇入前)的质量比高,方差分析显示二者有显著差异;从垂直(历史)分布看,Cu、Pb和Zn呈现由沉积物底层向表层逐渐增加的趋势.此外、支流沉积物重金属质量比高于附近干流,支流汇入后,干流沉积物重金属质量比明显升高,方差分析也显示支流重金属累积与支流汇入前的干流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别.这表明支流水体对北运河干流的污染贡献不可忽视.沉积物质量基准毒性评价表明,北运河及其支流沉积物中Cr及Ni的生物毒害作用存在频繁发生的可能,并且主要发生在下游农村型河段及支流.  相似文献   
596.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水样中11种全氟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方法以ACQUITY UPLC BEH C18为分析柱,甲醇和2 mmol/L 5%甲醇乙酸铵溶液为梯度淋洗液,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全氟十一烷酸、全氟十二烷酸、全氟十四烷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己基磺酸钾和全氟丁基磺酸钾可以在6min内分离,外标法定量.采用固相萃取作为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了两种淋洗液、3种洗脱液在不同pH值下的添加回收率.在试验条件下,所选取的全氟化合物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11~0.089pg/mL,这些化合物除全氟十四烷酸外,在水样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6%~144.7%,相对标准偏差为1.2%~9.2%.实际样品的检测显示,全氟丁基磺酸钾、全氟辛酸与全氟辛烷磺酸在所测污水中质量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597.
采用间歇法测定溶液吸光度,研究了3种常用浆料聚乙烯醇(PVA17-99)、改性淀粉和丙烯聚酯复合浆料(KS-22)的存在对臭氧降解染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浆科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臭氧氧化酸性灰BG 200%的脱色率均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0.090 g/L,PVA 17-99、改性淀粉和KS-22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13 g/L、0~0.2 g/L和0~0.1g/L时脱色率提高,当3种浆料的质量浓度大于上述质量浓度时,脱色率降低.同时,研究了这3种浆料对弱酸性灰ABL、直接混纺红D-BLL、活性红紫X-2R和活性黄HF-3RA等4种染料臭氧氧化脱色的影响.结果与酸性灰BG 200%类似:PVA17-99能够在较宽的质量浓度范围对臭氧氧化起促进作用,改性淀粉的范围次之,KS-22的范围最小.  相似文献   
598.
通过对公路交通噪声特征,低噪声路面的特点、结构、降噪机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对宁杭高速二期工程低噪声路面与普通路面噪声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认低噪声沥青路面具有比较明显的降噪效果,路肩处噪声可降低3~4 dB(A),路外15 m处可降低1.1~3.5 dB(A).  相似文献   
599.
杨喜存  单军勇 《装备环境工程》2014,11(1):101-104,110
目的针对某国产温湿高度试验箱,给出在低温-高度试验时,温度漂移的解决方法。方法在低温-高度试验时,对温度漂移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找出温度漂移的原因,给出了利用箱体微电脑触摸屏编程控制方法与设备控制参数设置的参考数据,找出了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结果在低温(如-55℃)、低气压(如11.9 kPa)阶段,温度波动小于±3℃。结论通过设备控制参数重置,特别是通过一种拟合编程摸底试验,成功地解决了低温-高度试验时温度漂移问题。试验结果满足试验技术条件要求,并且节约了人力物力,为产品的交付使用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600.
江淮农村生态型排水系统构建及截污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单保庆  李楠  唐文忠 《环境科学》2012,33(11):3797-3803
以安徽省巢湖北岸牌坊陈村为例,构建了一种由沟渠、水塘和湿地组合而成的生态型排水系统,并研究了该系统对农村降雨径流污染的截控作用.构建的牌坊陈村生态型排水系统实现了污水排放、收集和处理一体化,系统通过各组成单元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作用,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截留率,减少了营养盐对周围水体输出负荷.3场降雨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TSS、COD、TP和TN的平均截留率分别为78.2%、57.8%、55.5%和64.2%,系统出水中TSS、COD、TP和NH4+-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5、66.3、0.49和3.03 mg·L-1,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水塘作为系统主要截流、纳污以及蓄水单元,其日常水质指标TSS、COD、TP和T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8.0、31.2、0.47和4.65 mg·L-1,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