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22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376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21.
小尺度流域河湖水质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巢湖潜溪河流域和六叉河流域作为江淮农业小流域代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方法,对比研究小尺度流域入湖河流对河湖交汇区水质的影响.河水及河湖交汇区水质周年变化状况监测结果表明,巢湖水质1 a中富营养化最为严重时段是10-12月,营养元素N、P和溶解性金属离子Mn、Fe、Al含量也达到年内最高.河湖水质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个流域河流水质与河湖交汇区水质高度关联,灰色关联度为0.687~0.896.对于小尺度流域而言,湖泊水质对于流域河流水质变化响应迅速,农业流域面源污染对湖泊水体污染的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422.
磺胺嘧啶和磺胺噻唑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磺胺嘧啶(SDZ)和磺胺噻唑(STZ)在五种典型土壤及一种泥炭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SDZ和STZ在土壤及泥炭中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减小,与溶液中SDZ和STZ阳离子的含量呈正相关.(2)SDZ和STZ的吸附均可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最大吸附量(Qm)的大小依次为:泥炭土>黑土>棕壤≥灰褐土>红壤≥灰漠土.除红壤和灰漠土外,Freundlich吸附系数(K)的大小次序和(Qm)基本相同.SDZ和STZ的(Qm)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粉粒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SDZ和STZ更容易吸附在有机质的含量比较高的泥炭土和黑土中.  相似文献   
423.
兽药的环境污染现状及管理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兽药在国内外的环境污染现状,以及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国内外对于兽药的环境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大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力度,以及建设兽药风险评估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24.
以南昌市红角洲景观渠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生生境调查、水质监测、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等方式对其水生态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红角洲景观渠为劣Ⅴ类水体,主要超标指标为总氮、氨氮、总磷,各渠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52.28~68.20之间,达到了轻度-中度富营养化水平。红角洲景观渠共检测到90种浮游植物、48种浮游动物、10种鱼类,优势藻类为硅藻、绿藻和蓝藻,优势浮游动物为原生动物和轮虫,优势鱼类为杂食性鱼类。红角洲景观渠存在生境多样性低、水体自净能力受损、生物群落结构简单等水生态问题,建议从截污控源、生境改善、水力调控、群落构建等4个层面尽快开展水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425.
不同水化学因素对砷在河砂上的吸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岸带作为一种常见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作用带,砷在其主要含水层介质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较少有研究报道.基于此,采集河岸带河砂开展室内实验,查明砷在河砂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重点探究不同pH、氧化还原条件和共存离子对砷与河砂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As(III)和As(V)在河砂上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均能很好地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R2>0.99);随着pH值(3~11)的增大,河砂对As(III)和As(V)的平衡吸附量(qe)逐渐减小;相对于有氧环境,缺氧环境下qe较低且随着初始S2-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整体上,共存阴离子对河砂吸附砷存在抑制作用,顺序为:PO■>SiO■>S2->HCO-3>SO■>NO-3,共存阳离子对河砂吸附砷具有促进作用,顺序为:Fe3+>Fe  相似文献   
426.
四氯化碳浓度对其自身厌氧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饱和(含APL与DNAPL两相)与非饱和(只含APL一相)四氯化碳污染中,初始浓度对其自身生物降解的影响及其对微生物的影响。富集培养的高效降解菌是从污染源区土壤钻孔中筛选到的。研究表明,在实验浓度(v/v)范围内,随初始浓度升高,四氯化碳降解效率降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增加。>0.1%~0.2%的四氯化碳(APL与DNAPL两相)对微生物生长有明显的抑制延滞作用。该降解菌群对<0.005(%APL)的四氯化碳污染降解效率很高;经驯化后,能降解初始浓度更高的四氯化碳污染。在降解产物中检测到氯仿,分离纯化的降解菌初步鉴定为链状杆菌、革兰氏阳性。  相似文献   
427.
高含酚焦化废水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改型二段好氧活性污泥法,对鞍钢焦化厂产生的高含酚废水进行了脱酚处理研究.试验中发现:采用"生物-铁"法进行培养驯化后,脱酚污泥活性高、耐酚负荷能力强;在微生物"饥饿态"下,脱酚速率进一步加快,工艺运行时间缩短.工艺运行过程稳定,酚去除率高,大部分被降解.处理后废水酚浓度小于0.5mg/l,COD浓度小于100mg/L,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本研究为高含酚焦化废水等工业废水的生物脱酚处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28.
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型土壤动物对土壤碳库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利用14C示踪技术,以14C-葡萄糖制备微生物源的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以蚯蚓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为代表,研究了14C-SOM在含有蚯蚓的两种土壤、不含蚯蚓的对照土壤和不含蚯蚓的蚓粪中的矿化、残留物在土壤和蚓粪中分布以及蚯蚓对14C-SOM的吸收。结果显示,15 d的培育期内蚯蚓显著加快了14C-SOM的矿化,在土壤中的矿化量是不含蚯蚓的对照土壤中矿化量的1.5~1.7倍,然而当移出蚯蚓后,残留14C-SOM在两种土壤中40 d内的矿化都比对照土壤中低。大约有4.2%~4.8%的14C-SOM被蚯蚓吸收利用。在有蚯蚓存在的土壤中,14C-SOM残留物在胡敏素中的含量有所增高,而在溶解有机物(DOM)中的含量显著降低。14C-SOM在不含蚯蚓的蚓粪中55 d内的矿化量和矿化动力学以及残留分布与在对照土壤中均没有显著区别。这些结果表明,蚯蚓对微生物源14C-SOM转化的影响主要是蚯蚓的肠道作用,这种作用可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初期对14C-SOM矿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后期对14C-SOM残留物的稳定化作用。后续工作中应进一步研究蚯蚓对其它来源SOM降解和转化的作用,阐明蚯蚓对SOM稳定性的控制机理,对揭示全球碳循环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9.
六叉河小流域多水塘沉积物中镉含量历史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六叉河流域多水塘沉积物,利用沉积物年代学方法,建立未受扰动水塘沉积物年代序列,研究流域Cd累积的历史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江淮地区近30 a来农业集约化的迅速发展、磷肥的大量施用导致Cd在水塘沉积物中大量累积.利用水塘沉积物反演的Cd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将Cd输入历史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流域没有或者只有轻度Cd污染;第2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活动的迅速集约化过程导致了水塘沉积物中Cd的快速累积,人为活动输入的Cd含量呈增加趋势.对沉积物中Cd的风险评价表明,Cd总量中有10%~30%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多水塘沉积物存在中等程度的Cd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430.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对花生种子进行包衣,然后测定在其萌发阶段种子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主要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花生种子可明显提高花生PAL、CAT的活性,对POD影响不显著.各种防御酶在5天内比空白对照组出现较明显的增加,说明外源壳聚糖提高了花生种子的防御酶活性,使花生得到更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