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328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31.
黑土真菌群落互作及其与梯度有机质碳分子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在土壤有机质积累、转化以及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本文利用高通量ITS扩增子测序和固态~(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比较低有机质(2%~5%)和高有机质(7%~9%)条件下,土壤真菌各类群间的互作关系及其与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的联系.~(13)C-NMR分析结果表明,O-Alkyl C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增大(25.8%~35.9%).有机质含量越高,A/A-O(Alkyl C/O-Alkyl C)越小,有机质分解程度越低.真菌群落中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 14.33%~28.17%)和被孢毛霉菌纲(Mortierellomycotina, 7.32%~23.14%)为优势类群,其相对丰度均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相比高有机质土壤,低有机质土壤中真菌生态网络的节点数、连接数和平均聚类系数较小,真菌互作关系更简单,且真菌与有机碳官能团联系更紧密,尤其与LOC联系更紧密.随机森林模型显示LOC对低有机质土壤真菌互作关系的解释量最高(10%),其次是难分解碳组分(ROC).相比LOC对高有机质土壤真菌互作关系的贡献相对较小(7.4%).在全球土壤碳损失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碳资源的限制,特别是LOC的减少,可能会降低土壤真菌群落的稳定性和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532.
船舶排放清单研究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洋船舶在港口和近海范围的排放清单是研究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和应对机制的迫切需求,船舶因其动态、多源、跨国注册等特点,是源清单研究中难度较大的部门.本文对现有研究在全球、区域、港口尺度的数据需求、方法学和适用性进行了综述,对比评价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归纳了能提供高分辨率排放清单的方法体系.其中燃油法更适用于全球清单计算,但不适用于区域清单;贸易法对基础数据要求较低,但不确定度较大;统计法依赖统计数据,更适用于港口范围;动力法准确性最高,但对基础数据有较高要求.此外,从全球、区域、港口尺度方面介绍了船舶清单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改进清单面临的排放因子和AIS数据方面的挑战,并展望了我国船舶排放清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33.
可持续消费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内容之一。如何在增加人类福利的同时,通过践行可持续消费模式以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总结和讨论的重要议题。在系统梳理可持续消费概念、必备条件以及可持续消费效果评估的基础上,综述了消费与人类福利的关系以及水足迹视角下消费的环境影响评估研究,通过阐释人类福利、环境影响以及可持续消费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在可持续发展模式实践中,缺少系统、科学、合理、针对性强、有效的“战略指导”和“战略引导”;(2)缺少对可持续消费状态的系统评估和评判标准;(3)虽明确了可持续消费模式优化的方向,但个人实践可持续消费的潜在行为能力仍有待评估;(4)宏观层面的可持续消费机制或约束机制较为缺乏、可持续消费实践研究相对缺位;(5)可持续消费模式与可持续生计关联机制研究较为缺乏。最终反思提出未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1)明确可持续消费的战略定位,完善顶层设计;(2)深化对可持续消费的系统评估,构建科学合理的可持续消费评估指标体系;(3)加强个人实践在可持续消费中潜在行为能力的测度;(4)深入研究宏观层面的可持续消费机制,以推动可持续消费的实践发展;(5)深入研究可持续消费模式与可持续生计关联机制,达成脱贫与长期福利的双赢红利。  相似文献   
534.
生物量碳密度是生态系统表征碳截存能力的重要功能特征之一。为明晰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物量碳密度特征,选取源区内3个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的退化天然草地(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区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及其碳密度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黑土滩”地上生物量高于退化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黑土滩”活根和死根生物量都低于天然草地和退化人工草地。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的总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719.47、706.57和2 233.09 g/m2。草地退化不仅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而且改变了地上部分、活根和死根中的碳密度分配比例。退化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活根和死根碳密度占总生物量碳密度的90%以上,“黑土滩”活根和死根碳密度占79.41%。活根碳密度与总生物量碳密度的比值在3种不同草地群落间的变化较地上植被和死根的大,因此,活根碳密度比例可以作为草地退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35.
洞庭湖流域冬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与全球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基于1961-2015年洞庭湖流域96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数据和英国哈德莱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利用EOF、Morlet小波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洞庭湖流域冬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和周期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流域冬季降水的关键海区及其关键时段。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洞庭湖流域冬季降水主要存在全区一致型、南北反向型和中部-南北部反向型3个模态,各模态分别具有12 a、16 a和7 a左右的长周期以及3 a左右的短周期。在与全球海温的关系方面,流域冬季降水与ENSO和南海海温均存在显著相关,平均而言,在ENSO处于暖位相或南海海温偏高时,流域冬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则流域冬季降水易偏少;但ENSO和南海海温对流域冬季降水的影响范围及其关键时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ENSO的影响范围主要分布在流域南部,其在前期10月与流域冬季降水相关性最好,而南海海温的影响范围集中在流域东部,其在次年2月与流域冬季降水相关性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36.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工业试验对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中的硫酸镁回收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烟气氧含量约为14%和吸收液以明流排入塔外吸收液池再循环的情况下,自然氧化和简易强制氧化均能将MgSO4浓度提升至循环温度下的饱和或准饱和浓度;吸收液循环氧化提浓未对脱硫产生负面影响,且脱硫率相对初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37.
农业旱灾遥感监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综述了各种旱灾遥感监测模型和方法的适宜地区和优缺点,并从植被覆盖度的角度对模型进行了分类,总结了针对区域选择旱灾遥感监测模型的要点。  相似文献   
538.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阳离子单体,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疏水单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乳液型清水剂。优化了制备清水剂的工艺条件,考察了清水剂对油田污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x(DMDAAC)小于20%、n(苯乙烯)∶n(丙烯酸丁酯)为2∶1、乳化剂占单体质量分数为5%、引发剂占单体质量分数为0.5%的优化条件下可制备形成稳定的阳离子乳液清水剂;分子量越大、x(DMDAAC)越大,清水剂的除油效果越好;在x(DMDAAC)为20%、其他最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制备的Q20清水剂使用浓度为30 mg/L时可使油田污水含油量从295 mg/L降至13 mg/L。自制清水剂的除油效果好于市售清水剂。  相似文献   
539.
液膜法处理含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膜法处理含氨氮废水,具有膜薄、比表面积大、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成本低、节能、用途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40.
观察两种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二甲基苯蒽(DMBA)和苯并(a)芘(BaP)对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产物和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选用雄性C57BL/OLA129小鼠,观察DMBA和BaP各50mg/kg一次腹腔注射染毒后24、48、72和144h后的动物肝脏重量、金属硫蛋白(MT)含量和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变化。MT测定采用镉-血红蛋白亲和分析法;脂质过氧化指标为硫代巴比妥酸测定丙二醛法。结果表明,DMBA和BaP均能引起小鼠肝脏重量增加、MT含量增加和MDA含量增加。随着DMBA和BaP染毒后的时间延长小鼠肝脏的重量不断增加,呈现时间效应关系。小鼠肝脏MT的含量在染毒后24和48h后明显增加1倍。肝脏MDA的含量增加在染毒后24h后达到高峰。本研究观察到DMBA和Bap可以MT增加。MT的增加与MDA的增加呈现一定平行的关。提示MT诱导可能与多环芳烃化合物所致的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