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701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21.
天津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渤海湾天津海域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重金属和核素放射性活度测量,结果显示,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其粒径在研究区横纵向上分别呈由南至北、由东至西逐渐变粗的分布特征.重金属元素含量为Cu:25.6~35.1mg/kg、Pb:44.1~67.7mg/kg、Zn:60~73.5mg/kg;210Pb活度为13.2~35.3Bq/kg,137Cs活度为0.05~1.28Bq/kg,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大,总体上呈由北至南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在中部和南部分别呈由西北至东南和由西至东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细颗粒组分对Cu、Pb、Zn、210Pb和137Cs的吸附作用大于粗颗粒组分,因此,其分布受渤海湾水流及其所导致的粒径变化所影响.  相似文献   
222.
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其迁移过程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高时,胡敏酸迁移的阻滞因子和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均较低,有利于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低时,土壤对胡敏酸迁移的阻滞作用较大.胡敏酸的迁移还与土壤性质有关,土壤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越高,胡敏酸在土壤中吸附的越多,越不利于迁移.在土壤中的吸附是胡敏酸迁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在预测胡敏酸在水土环境中迁移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  相似文献   
223.
PAHs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能力测定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以芴、菲、蒽、芘为碳源和能源筛选、分离PAHs降解菌。14株能降解利用PAHs的菌株被分离。通过HPLC分析,在含芴、菲、蒽、芘的混合培养基质中10号菌的降解能力最强。研究它的降解性能和生长情况,表明该菌在混合反应体系中培养30d后对芴、菲、蒽、芘的降解率分别为95.27、90.46、28和80%;在只含一种PAH的单反应体系中该菌对芴、菲、蒽的降解能力提高,降解率分别可达98.91、94.32和52.17%,而对芘的降解能力则降低,降解率仅为62.47%。与混合PAHs培养体系相比,在单一PAH培养体系中,细菌的对数生长期缩短1/3。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对比分析,确定10号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spFAP10。  相似文献   
224.
基于DPSIR模型的生态港口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港口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生态港口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可操作的实际应用阶段的重要步骤,建立生态港口指标体系的实质就是确定生态港口的具体建设内容和考核标准体系.在生态港口内涵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生态港口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原则和方法,并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以天津生态港口建设为背景,建立了天津生态港口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25.
炼焦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其大气化学反应活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不锈钢采样罐和全自动预浓缩/GC/MS系统,在58-Ⅱ型和JN43-80型焦炉顶测试了炼焦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各组分的浓度,研究了VOCs排放特征,结合OH自由基消耗速率分析了这些物质的反应活性.研究发现,在装煤时刻和炼焦过程中,58-Ⅱ型焦炉产生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分别为7022 μg·m-3和6266μg·m-3;JN43-80型焦炉产生的TVOCs浓度分别为4185 μg·m-3和3298μg·m-3.装煤时刻产生的TVOCs浓度明显高于炼焦过程产生的.炼焦过程(包括装煤时刻)无组织排放的VOCs,包含烯烃、烷烃、芳香烃、卤代烃以及少量的醛和酮,其中乙烯、乙烷、丙烯、苯以及甲苯等为主要成分.这些产生的VOCs反应活性各不相同,活性最大的是烯烃类物质.其活性占TVOCs反应活性比重为86.2%±2.1%;其次是芳香烃类物质,其活性比重为9.2%±3.1%;反应活性最大的5个物种分别是丙烯、乙烯、1,3-丁二烯、1-丁烯以及苯乙烯.  相似文献   
226.
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以2006年研究区域TM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等为基础,在GIS平台上通过栅格运算生成了潮白新河下游流域非点源污染潜在敏感区分布图,并划分了敏感区类型。  相似文献   
227.
曹禹  董小棠  邵雪婷  刘琳  王德高 《环境科学》2021,42(12):5912-5920
毒品滥用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对城市毒品滥用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污水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大连市毒品的滥用情况进行连续长期调查.2020~2021年采集大连市22个污水处理厂的进口污水,通过气相色谱衍生化方法分析测定甲基苯丙胺、海洛因、氯胺酮、摇头丸和可卡因的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即其尿液代谢产物甲基苯丙胺、吗啡、氯胺酮、摇头丸和苯甲酰芽子碱.结果表明,2020年p(甲基苯丙胺)、p(吗啡)和p(氯胺酮)均值分别为23.69、23.21和2.40 ng·L-1;2021年均值分别为20.64、20.92和0.47 ng·L-1,在所有的污水样品中均未检测出摇头丸和苯甲酰芽子碱,根据相关信息估算5种毒品的人均滥用量,并结合往年监测数据分析大连市这5种毒品的滥用趋势.甲基苯丙胺和海洛因滥用量均在2019年有上升趋势,2020大幅度下降,2021年基本保持不变;氯胺酮的滥用则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为大连市实时监控毒品滥用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对防治毒品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8.
本文首先研究了电絮凝与电芬顿对Ni-EDTA去除效率对比,结果发现电絮凝对Ni-EDTA去除效率较低.通过电化学阳极溶解产生Fe2+,外加H2O2反应的阳极电芬顿过程可有效去除Ni-EDTA.详细考察Ni-EDTA初始浓度、电流密度、p H值及H2O2投加量对Ni-EDTA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芬顿方法处理Ni-EDTA络合物其初始浓度越低,去除效果越好.反应最佳p H值为3.5,H2O2投加量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最优值,而络合物的去除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对Ni-EDTA去除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29.
提出了故障物理模型的基本概念,对几种常见的电子产品故障物理模型,包括互连热疲劳模型、互连振动疲劳模型、电迁移模型和与时间相关的介质击穿模型等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基于失效发生因素和失效发生过程的损伤模型建模等两种故障物理模型的建模方法。结合工程应用情况,对两种故障物理模型的应用方法——可靠性仿真分析方法和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故障物理模型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峡库区土壤侵蚀强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侵蚀力变化是一复杂过程,其变化存在一定的随机波动性,土壤侵蚀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查明库区土壤侵蚀强度的演化过程及未来趋势是库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论文基于三峡库区1990年侵蚀降雨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对2010年75个站点降雨侵蚀力进行模拟、验证,预测2030年75个站点降雨侵蚀力。选取2030年预测结果中位于库区周围的27个站点,结合2030年库区自然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模拟数据,使用RUSLE计算2030年土壤侵蚀强度。结果表明:1)2010年库区降雨侵蚀力模拟相对误差为15%,测试样本数据相对误差为14.67%,预测相对误差为19.65%,NE系数为0.85,说明BP神经网络对库区降雨侵蚀力具有良好模拟效果;2)2010年库区土壤侵蚀强度的Kappa指数为0.75,计算结果能满足模拟与预测需求;3)在土地利用不变情况下,2030年库区轻度、中度侵蚀面积均有所增加,微度及强烈以上侵蚀面积均呈减少趋势,且侵蚀强度转变中的58%来源于相邻侵蚀强度,跨侵蚀等级区的较少;4)在降雨侵蚀力不变情况下,自然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土壤侵蚀均呈下降趋势,后者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5)在降雨侵蚀力及土地利用均变化的情况下,自然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壤侵蚀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