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90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761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隧道火灾安全的“FAD”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隧道火灾的安全评估是有效地进行隧道火灾的预测、控制和防火设计的基础。隧道火灾发生的原因十分的复杂。由此,基于对影响隧道火灾的各个因素及因素之间的关系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隧道火灾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隧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以及隧道火灾危险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将模糊数学、层次比较分析法、德尔菲专家法相结合,建立了隧道火灾安全的“FAD”综合评价模型。结合上海市外环隧道实例,将该模型在隧道火灾的安全评估中加以应用,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为隧道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使隧道火灾的防治对策、安全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942.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忠升  邵明安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187-2193
论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柠条林为例,探讨了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不仅是确定森林植被恢复目标、调控植物水关系的理论基础,而且是确定森林植被合理经营方向和利用强度的理论基础。如果人工林密度大于土壤水分承载力,需要对人工林进行疏伐;如果人工林密度小于土壤水分承载力,需要增加密度或改换植被类型。当人工林密度等于土壤水分承载力时,人工林可持续利用土壤水资源。土壤水分承载力时的柠条林可以作为薪炭林和放牧林经营。单位面积结实量与密度关系可用正态分布曲线描述。承载力时的柠条林不仅能有效地保持水土,而且能生产较多的种子,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宜作为水土保持林经营。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植被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43.
有机-无机土壤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土降盐防碱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脱硫石膏为主要材料添加天然有机类物质制成的土壤改良剂,在碱性淡水淋盐过程中应用达到盐渍化土壤迅速脱盐防止碱化的效果.盆栽试验采取3因素3水平组合设计,2种质地土壤,3个灌水量,3个改良剂施用量,3次重复,以不施改良处理为对照,试验作物为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傲绿101".结果表明:灌水淋洗可以使盐渍化土壤迅速脱盐,灌水量525 m3·hm2、750 m3·hm-22种质地土壤全盐量分别由0.34%和0.54%下降至0.15%~0.309%和0.16%~0.38%.施用改良剂能够改变土壤盐分组成,降低土壤碱化度,与对照相比,土壤ESP和交换性Na+分别下降25.02%~64.86%和23.95%~57.83%.土壤HCO3-、Cl-与改良剂施用量呈负相关,土壤SO42-、Ca2+与改良剂施用量呈正相关.综合结果分析,重壤质土壤灌水量525 m3·hm2与改良剂施用量1 500 kg·hm-2组合、灌水量750 kg·hm3与改良剂施用量1 500kg·hm-2组合;中壤质土壤灌水量525m3·hm-2与改良剂施用量3 000 kg·hm-2七组合为首选.  相似文献   
944.
黄土高原沟壑区草地土壤深层干燥化与氮素消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设在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塬地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结合野外调查,对旱塬人工草地土壤0~1000cm水分含量及剖面氮素含量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旱地人工草地连续种植会显著消耗土壤深层储水与土壤氮素,苜蓿的耗水深度超过1000cm,剖面200cm以下平均含水量12.6%;同时,也使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150cm以下硝态氮含量均小于1mg/kg,荒草地的水分状况好于人工草地,这是因为荒草地的生物量远低于人工草地,200cm以下平均含水量18.8%。在干旱地区,土壤深层储水可以调节植物用水,但是人工苜蓿从土壤深层吸收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干燥化的发生。因此,土壤储水的调节作用丧失,合理的草地产量是控制土壤干燥化的途径。草地施肥并没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可以延缓人工草地的衰退时间。因为草地施肥的效益不明显,生产实践中农民并不施肥。  相似文献   
945.
不锈钢渣资源利用特性与重金属污染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2种不锈钢渣——电炉(EAF)钢渣和转炉(AOD)钢渣可资源化利用和重金属污染特性.结果表明:2种钢渣的粒径主要分布于小于5 mm的范围内;EAF钢渣的主要元素(w>1%)为Ca,Si,Mg,Al,Fe,O和Cr,主要矿物质为Ca2SiO4和Ca3Mg(SiO4)2;而AOD钢渣主要由Ca,Si,Mg,C和O等元素组成,主要矿物质为Ca2SiO4,资源化利用潜力大.不锈钢渣浸出毒性测试结果表明:除Cr外,所有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均低于或接近于检测限,Cr浸出质量浓度小于0.2 mg/L,远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3-1996)相应限值,且重金属主要以稳定的化学形态存在;根据有效浸出测试结果,不锈钢渣中的Cr在最不利条件下存在溶出风险,但以毒性较低的Cr(Ⅲ)为主,与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一致.因此,不锈钢渣中的重金属浸出污染风险低.   相似文献   
946.
从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化趋势入手,系统分析了滨海新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非突发性环境风险、突发性环境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滨海新区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环境安全系统是影响滨海新区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因素,滨海化工区是环境风险事故重点控制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是环境风险影响重点防范区。结合滨海新区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天津滨海新区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47.
我国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问题较严重,一级水权集中配置方案因其过于理想化而实施效率低下,难以应对冲突。提出应在规划和决策的前期给予各类主体充分的利益表达机会,创新一级水权配置模式,构建政府强互惠激励政策协调下的多用水主体分散优化配置模型。首先将分散优化与集中优化进行对比,分析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分散优化协调机制对提高跨界流域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配置方案的可操作性的作用;基于分散优化的基本模型,加入政府强互惠节水激励政策,通过节水激励水价这一因子代替原分散优化模型的自利因子,构建一般的一级水权分散优化模型和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一级水权分散优化模型;以漳河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计算及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分散优化配置模式中,主体的自利性使得流域整体利益受损,尤其是在来水极少的年份;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分散优化配置模式能够兼顾流域宏观和微观的利益。来水量对于跨界流域一级水权配置模式有重要影响,来水量充裕时,政府可放手用水主体进行自主治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来水量短缺时,政府必须注意改变管理模式,对不同用水主体实施差异化政策激励,加强主体的节水动力;来水量越少,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分散优化配置模式优势越明显。由于既充分考虑各用水主体的利益又能体现流域统一管理理念,因此,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跨界流域一级水权分散优化配置模式在当前流域统一管理和区域分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下避免了权力冲突。  相似文献   
948.
949.
尝试利用UV/Fe0体系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废水,探讨了pH、Fe0投加量、DEP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24mg/L的DEP废水,在pH=3、Fe0投加量为20mg/L时,反应60min后的DEP降解率可达93.5%,并且该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UV/Fe0体系降解DEP过程中,Fe2+、Fe3+浓度均在反应一定时间后趋于平衡,并且Fe2+的浓度始终高于Fe3+;UV、Fe0在DEP的降解中存在协同作用。UV/Fe0体系对DEP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并且不需要额外添加高价的H2O2,为DEP废水的工业化处理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0.
以鸡粪为原料热解制备的生物碳作为吸附剂,考察了水中磷在生物碳上的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磷的去除机制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以鸡粪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碳具有较高的灰分含量和较高的比表面积,这有利于其对磷的吸附;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描述水中磷在生物碳表面的吸附行为,水中磷是通过吸附到生物碳表面的胶体和MgO颗粒上而得以去除的;磷在生物碳上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用Freundlich、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来拟合,表明生物碳对磷的吸附是由非均质过程控制的;生物碳对磷的吸附作用受溶液pH的影响,这是由于pH影响溶液中磷的存在形式,而各种离子在生物碳表面的竞争吸附会影响磷的吸附效果;利用鸡粪热解产生的生物碳吸附去除水中磷是可行的,不仅成本低廉并且能够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