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701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张兴昌  邵明安 《生态环境》2000,9(3):249-252
土壤侵蚀严重地影响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限制了作物生产;它对作物生产具有长期和短期效应,短期效应通过施肥和培肥土壤等措施可得到恢复,而长期效应在较短时间内很难得到弥补。土壤氮素随径流流失不仅造成土壤肥力退化,而且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902.
北京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类POPs残留状况研究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39  
2004年5—7月采集了北京地区115个土壤表层样品,利用ASE萃取技术,使用GC/MS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六氯苯、氯丹、滴滴涕(DDT,DDE和DDD)、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和灭蚁灵的检出率及残留量.结果表明,北京土壤中六氯苯、滴滴涕的检出率很高,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未检出.总有机氯农药类POPs物质质量分数平均值为77.7 μg/kg.其中滴滴涕占总有机氯农药类POPs物质的98.9%,是北京地区土壤中残留有机氯农药类POPs物质的主要成分,城市公园、园林土壤是城市滴滴涕的主要污染源.六氯苯是北京地区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但残留量很低.氯丹检出率和残留量均很低,六氯苯和氯丹没有对土壤质量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903.
北京铺装道路交通扬尘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樊守彬  田刚  李钢  邵霞 《环境科学》2007,28(10):2396-2399
根据对北京82条城区道路和56条郊区铺装道路路面尘负荷的监测,依据AP-42交通扬尘排放因子模型,针对道路类型、车流量、道路位置等研究了北京交通扬尘的排放规律,分析了2种确定路面尘负荷的方法.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路面尘负荷分别为:0.17、0.34、1.48和2.60 g/m2,北京郊区国道、省道、县道、乡级路和县城内城市道路路面尘负荷分别为:0.18、0.56、1.58、3.10和1.58 g/m2;根据路面尘负荷与车流量及道路类型的相关性分析,在城区利用尘负荷与车流量的关系式对尘负荷进行赋值相关性较好,在郊区利用不同类型道路尘负荷平均值对道路尘负荷进行赋值相关性较好;路面尘负荷及排放因子随着车流量的增大而降低,而交通扬尘PM10排放强度随车流量的增大而增强;城区主干道交通扬尘排放PM10强度最大为130.2 kg/(km·d),郊区国道交通扬尘PM10排放强度最大为43.8 kg/(km·d).  相似文献   
904.
为发展可支持生产性堆肥设施控制的有机废物好氧降解模型,对生物质分类蔬菜废物好氧降解速率模型(即:六因子的生物质分类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Mt=M0e-kt),以及通过主因子分析法(PCA)和生物质组分归类2种方法简化得到的二因子和三因子模型,利用太湖农村生活垃圾现场堆肥中试的一次发酵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检验.结果表明,生物质分类表征蔬菜废物好氧降解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中试的实际降解率,模拟与实测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r>0.966(p<0.001);且模拟效果基本不受原料生物质组成与堆肥工况控制条件的影响.而简化模型的模拟效果明显劣于六因子模型,这可能源于各类生物质好氧降解受温度影响的机制不同,组分的动力学参数难以合并简化.  相似文献   
905.
袁莉  何品晶  瞿贤  邵立明 《环境化学》2007,26(5):662-665
以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和粘壤土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渗滤液灌溉量、灌溉后土壤中矿物氮含量和反硝化酶活性对粘壤土N2O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滤液灌溉可促进土壤中N2O的释放,投加渗滤液的土壤样品N2O的释放通量是投加(NH4)2SO4溶液的2-3倍.粘壤土含水率为25%并且保持氧含量的条件下,渗滤液灌溉土壤后,土壤中N2O主要在硝化过程中产生.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N2O释放通量与NO-2和渗滤液灌溉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928,p<0.001;r=0.425,P<0.05),而与土壤中NO-3和反硝化酶活性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6.
南京地区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采集了南京市5县4郊5个环境单元(矿冶区、交通干线、工厂周边、污灌地、农产品基地)共100个样点的农田土壤及部分蔬菜样品,测定了重金属(Pb、Cu、Zn、Cd)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土壤Pb、Cu、Zn、Cd 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1~4 138.8、16.5 ~3 375.1、46.0~3 587.6、0.09~17.61 mg/kg。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矿区周边农田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污灌地和公路沿线农田, 部分农产品基地存在轻度Cd污染,工厂周边农田土壤污染相对较小。19个样点的青菜地上部重金属Pb、Cu、Zn、Cd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1~7.11、5.04~76.42、36.8~364.3、0.04~2.96 mg/kg,同样以矿区周边污染农田的青菜样本重金属含量最高。青菜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含量和总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不合理的矿业开采和冶炼是导致南京地区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7.
为深入、准确揭示城市扩张特征,采用国土部门1996年、2005年、2014年3个年份1∶5000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基于ArcGIS10.2平台提取相应年份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以50 m为步长,分析了 50~1 000 m 尺度范围内城市扩张规模、分形特征和扩张模式差异,得出最佳分析尺度为350 m。基于最佳尺度,分析了1996~2014年苏州城市扩张特征,结果表明:(1)1996~2005年扩张速度明显高于2005~2014年,其规模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密切相关;(2)扩张类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与规律性,早期以蔓延式扩张和飞地式扩张为主,后期出现明显的填充式扩张,在各个方向上存在梯度推移现象;(3)近20a来,城市分形维数D逐渐提高,基于城市用地生成的凸包图形愈加复杂,表明城区进一步扩张趋势突出。最后提出了城市扩张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工业化中后期城市的研究及扩张管理提供可能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08.
2008年7月对海南万泉河、文昌/文教河河口及东部近岸悬浮颗粒态金属的分布进行调查,采用ICP-AES测定Al、Fe、Mn、Cr、Cu、Ni、V、Zn的含量,探讨颗粒态重金属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了海南岛东部河流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受颗粒物粒径影响,河口区颗粒态金属浓度先随盐度升高而后逐渐降低,至东部近岸含量略有升高;以Al为校正因子归一化消除颗粒粒径影响后,重金属浓度在万泉河河流/河口分布均匀,而在文昌/文教河河流/河口有较大变化.富集因子计算结果显示,万泉河重金属污染较轻,而文昌/文教河Cr、Ni相对富集,污染严重.在影响颗粒态重金属组成的因素中,颗粒物的来源占主导地位,同时也受水体氧化还原环境及污水排放、生物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9.
基于Tanks 4.0.9d模型的石化储罐VOCs排放定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靖  王敏燕  张健  何万清  聂磊  邵霞 《环境科学》2013,34(12):4718-4723
石化储罐VOCs排放是石化行业重要的VOCs排放源之一.为了掌握石化储罐VOCs的排放情况,研究了基于Tanks4.0.9d模型计算各种类型储罐VOCs排放量的方法,并对卧式固定顶罐、立式固定顶罐、内浮顶罐和外浮顶罐的VOCs排放量进行了实例计算.同时,探讨了在国内使用Tanks 4.0.9d模型时需要考虑的所在地气象数据、储罐密封情况、储存物质的参数选择及参数单位换算问题.Tanks 4.0.9d模型可以作为一种方便且准确性较高的石化储罐VOCs排放定量方法在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10.
邵科  尹文华  朱国华  巩宏平  周欣  王玲  刘劲松 《环境科学》2013,34(11):4434-4439
采集了电子垃圾拆解地周边125个点位的151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4~8氯代二噁英和二噁英类多氯联苯的浓度.表层土壤样品中总二噁英的浓度范围为280~7 010 pg·g-1,平均浓度为1 380 pg·g-1.中层和深层土壤样品中总二噁英的平均浓度分别为表土的63%和38%.表土样品中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以I-TEQ计)范围为1.4~94.8 pg·g-1.根据德国关于毒性当量浓度的指导方针,125个土壤样品中只有19个(15%)可以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无害,其余85%的土壤需要调查二噁英的来源.如果考虑多氯联苯对毒性当量的贡献,则有98%的土壤需要调查二噁英的来源.主因子分析被用来调查这一地区二噁英的排放源.通过对土壤中二噁英的同系物分布进行分析,发现拆解活动是这一地区热过程二噁英的主要排放源,也是这一地区土壤中二噁英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