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74篇
安全科学   15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752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土壤水分是土地持续利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及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基础,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已经成为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论文以黄河流域43个国家级农气站点资料为数据基础,以Sufer7.0为技术手段,就不同旱作类型区土壤水分季节和垂直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由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半湿润区土壤水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呈逐渐增加趋势,而且半干旱偏旱区和半干旱区,因大量失墒的时间长、耗水强度大而引起的干旱比半湿润偏旱区和半湿润区更为强烈;②不同旱作类型区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的趋势均表现为上层变化幅度较下层大。且由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区→半湿润区,表层0~5cm→下层50~100cm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同时,可将土壤含水量从上到下的变化趋势分为增长型、降低型和波动型三种情况;③黄河流域土壤水分活跃变化层大致为0~30cm,缓慢变化层为30~100cm,相对稳定层为>100cm土层。活跃变化层由干旱区向半湿润区依次加厚,从0~5cm到0~30cm。  相似文献   
952.
填埋场酸可挥发硫测定及对重金属迁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可挥发硫(AVS)对于控制重金属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分配和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及迁移性有重要意义.填埋场环境与海洋底泥中相似,因此参考沉积物中AVS和SEM的测定方法来研究填埋垃圾中重金属的迁移性.测定了填埋垃圾AVS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在该条件下测定了杭州天子岭垃圾处理处置总场不同填埋深度垃圾的AVS与同步浸提金属(SEM),发现AVS随着填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n(SEM)/n(AVS)远远大于1,为25~45,说明填埋场中AVS不是重金属的主要结合相,AVS不是影响填埋场中重金属迁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3.
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在混凝处理中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循环回灌后的渗滤液出水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其生物降解性差、氨氮含量高,具有类似长填龄填埋层渗滤液的水质特征。用混凝法处理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通过混凝pH、混凝剂种类及其投加量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条件;并通过分析混凝处理前后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的分子量变化和从出水中分离出的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Hydrophilic(HyI)三种组分的变化,讨论了混凝法对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去除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表明,聚合硫酸铁(PFS)在pH=5、投药量为0.22g/L(以Fe2O3计)的条件下的混凝效果最佳,其对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的COD去除率达58.1%。混凝剂对渗滤液循环回灌出水中的HA、FA和HyI组分的去除效果依次为:HA>FA>HyI。  相似文献   
954.
目的 实现对缺失及不足的制导弹药贮存失效数据预测及补充的能力。方法 首先通过4种不同的预测算法(GA-BP、PSO-BP、GA-SVM、PSO-SVM),对自然贮存条件下弹药贮存失效数据进行预测,其次根据最小二乘拟合法,实现弹药贮存寿命评估模型的构建,再通过寿命评估模型,计算出不同方法下对应的贮存寿命。结果 通过不同模型的构建,4种预测方法与无优化条件下均能实现弹药贮存失效数据的预测,并且在规定可靠度,GA-BP和PSO-BP预测精度比另外2种方法更低。结论 GA-SVM与PSO-SVM更适合弹药贮存失效数据的预测,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55.
建立了气相色谱-热导检测器法测定页岩气中氮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烷、丙烷、异丁烷和正丁烷等组分的方法,检测数据利用仪器工作站采集和输出,采用保留时间定性,校正归一(扣除空气)法定量计算。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 03%~4. 88%,检出限为0. 03%~0. 06%,相对误差≤4%,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且快速、简便,可用于大批量页岩气样品组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56.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关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测度与分析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对于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SBM模型测算2000~2015年中国省际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刻画其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东高西低是发展常态,且目前多数省区仍处于非效率水平;核密度曲线显示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处于增长态势,随着时间推进呈现由“单峰”到“三峰”再到“双峰”分布的动态演进过程,面临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最后,构建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中国省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各省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一省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不仅受本省自身特点的影响,还与其邻近省区的发展情况相关联,具体表现为:各省旅游业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显著促进本省及邻近省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旅游业产权结构对本省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对邻近省的影响不明显;旅游业经济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对邻近省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外部性;受教育程度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SBM模型;Kernel密度估计;空间Durbin模型;中国  相似文献   
957.
以江西省浮梁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从自然条件、人类活动、景观格局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采用CRITIC-TOPSIS模型研究2000~2018年浮梁县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分异状况,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浮梁县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浮梁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小幅度下降的态势,在具体历程上经历了从较好到恶化再到恢复向好的一个过程.(2)浮梁县各乡镇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形成差异的原因也各有不同.较为良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中北部,较差的地区呈现围绕县城区聚集的特点,蛟潭镇、湘湖镇两地呈现出特殊性.(3)浮梁县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受到多种障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不同时间节点,障碍因素与作用程度也不尽相同,关系较为复杂.水网密度、地形位指数、水土协调指数、人均耕地面积4项障碍因素对浮梁县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58.
采用竖式SBR作为反应器,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通过不间断运行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限量曝气模式好氧颗粒污泥降解模拟污水的效果较好,其COD去除率可达98%以上。曝气量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当气速为26.5m/h时,好氧颗粒污泥的性状和处理有机废水效果最佳。同时好氧颗粒污泥对pH值的变化不明显,当pH为5—8范围内,其COD去除率都可达到85%以上。但是未经驯化的好氧颗粒污泥对对硝基苯酚和对氯苯酚两种芳香类有机物较敏感,而对硝基苯酚对其毒性更大。当对硝基苯酚和。对氯苯酚浓度为10mg/L时,其COD去除率仅为42.5%和52%。  相似文献   
959.
浅谈气相色谱仪的应用与日常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红艳  瞿小玲 《环境技术》2012,(4):50-52,60
气相色谱仪是流程性工业中常见的分析仪器,被广泛用于分析精细的物质。它对气体物质或可以在一定温度下转化为气体的物质通过物性的不同进行检测分析。仪器在运行过程中有它特殊的环境适应性,所以在使用中需要对仪器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保养。  相似文献   
960.
浅谈ANAMMOX反应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厌氧氨氧化细菌生长缓慢,倍增时间长达11d,因此,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文中概述了近年来的学者们在研究厌氧氨氧化启动时,以选择不同反应器、接种不同污泥和采用不同方法,富集培养的过程及经验。同时通过分析启动过程中各种氮的变化情况,来进一步理解启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