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8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814篇
安全科学   285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48篇
综合类   1804篇
基础理论   328篇
污染及防治   171篇
评价与监测   222篇
社会与环境   156篇
灾害及防治   8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氮在高含沙水向人工浅水湖泊补水期间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媛  申宇  杨世迎 《环境科学》2013,34(9):3437-3444
外来补给水源的水质和作为污染物载体的悬浮颗粒物对人工浅水湖泊的影响备受关注.在2012年4月23~25日东昌湖引黄河水补水期间,从入湖口到出湖口的纵断面5个监测点同步监测流量、泥沙和溶解态氮、颗粒态氮含量,并于23日和26日在整个湖区12个监测点采集水样和底泥样进行不同形态氮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补水导致入湖口附近的流速、悬浮颗粒物含量有明显的上升和回落,但影响范围有限;氮素的空间分布沿入湖湖流方向呈现一定的浓度梯度,入湖口附近水体、悬浮颗粒物和底泥中各形态氮含量比其他湖区高;从入湖口到出湖口的纵断面,补水阶段各种形态氮含量变化幅度依次降低,补水后溶解态和颗粒态总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颗粒态总氮增幅较大,受黄河补水影响显著.本次黄河补水氮素以溶解态氮为主,溶解态总氮∶颗粒态总氮=7.3∶1,溶解态氮形态以硝氮为主,颗粒态氮形态以氨氮为主.氨氮受外源补水和悬浮颗粒物吸附沉降影响较大,补水阶段悬浮颗粒物含量与颗粒态氨氮、总氮的相关系数是0.868、0.876,而硝氮受其影响不大.东昌湖底泥氮主要以有机氮形式存在,其输入源是黄河水及泥沙颗粒.  相似文献   
982.
自来水处理工艺对溶解相中全氟化合物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究自来水原水到出厂水各处理环节对自来水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残留的影响,了解原水中PFCs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应用WAX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某自来水厂一年间原水、出厂水及絮凝池、沉降池、砂滤池、臭氧+活性炭池出水溶解相中13种PFCs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原水和出厂水中ΣPFCs残留呈春夏高而秋冬低的趋势,检出的PFCs呈中短链(C≤10)长链(C≥11)的分布,而全氟辛烷磺酸是PFCs最典型残留种态.在原水经过的5个处理环节中,臭氧+活性炭、沉降和砂滤具有PFCs去除效应,然而絮凝和液氯消毒却分别使短链(C≤6)和中链(10≥C≥7)PFCs显著上升,导致出厂水中ΣPFCs浓度较原水增加了10%~44%.但出厂水中PFCs残留远低于其限值,尚不足以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83.
乙醇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处理乙醇废水的工艺过程,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反应中间产物和最终,550℃,25MPa,停留时间大于15s时,SCWO能将乙醇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达到稳彻底处理的目的,随停留时间增大,湿度升高,乙醇的去除率增大,而压力和氧气浓度的变化对过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84.
交通环境承载力动态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污染物在环境系统中的输入输出模式 ,尝试性地建立了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动态量化模型 ,从而为交通管理部门规划城市交通规模 ,确定交通环境整治方向 ,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85.
从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的耐盐苯酚降解菌,该菌株能够在温度20~30 ℃、pH5.0~9.0和盐度1% ~ 10%范围内以苯酚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Rhodococcus sp.,命名为W2.在温度30℃、pH =7.0、NaCl50g·L-1的条件下,菌株可耐受苯酚的最大浓度为700 mg·L-1.粗酶中检测到的邻苯二酚l,2-双加氧酶活性表明,菌株W2通过邻位开环断裂途径代谢苯酚.底物广谱性考察结果表明,菌株W2能够在高盐条件下利用苯甲酸、水杨酸等多种芳香化合物作为碳源生长.对耐盐机理进行的初步分析表明,细胞内甜菜碱和四氢嘧啶的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四氢嘧啶和甜菜碱的积累是菌株W2抵抗高盐度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86.
4-乙烯基苯酚广泛用作食品的调味剂及聚4-乙烯基苯酚类聚合物等的合成。近年来,研究发现4-乙烯基苯酚是苯乙烯在小鼠和人体中的次要代谢物,具有肝毒性和呼吸毒性。因此,利用生物定向转化技术降低4-乙烯基苯酚的毒性将具有实际意义。文章考察了含苯酚羟化酶基因的工程菌PH_IND生物转化4-乙烯基苯酚的条件,确定其最优条件为:菌株PH_IND的OD600为2.5,4-乙烯基苯酚的浓度为1 mmol/L,葡萄糖浓度为20 mmol/L,缓冲溶液的pH为8。在该条件下,生物转化呈一级动力学趋势,反应180 min后,转化率为31%。分子对接结果表明,4-乙烯基苯酚可以和苯酚羟化酶大亚基的活性位点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4-乙烯基苯酚被转化为4-乙烯基儿茶酚。  相似文献   
987.
申霞  王彬  朱静平  曾丹  谌书  任东  黄莎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2):5210-5218
研究了紫外光照条件下不同来源的胡敏酸(HA),包括标准品胡敏酸(SPHA)、水稻土胡敏酸(SDHA)、泥炭土胡敏酸(NTHA)和落叶覆盖地胡敏酸(LYHA)对抗生素磺胺嘧啶(SDZ)光降解的影响以及主要活性物种对其光降解效能的贡献.结果表明:SDZ在纯水中及与HA共存条件下,其光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HA对SDZ的光降解具有促进作用,其促进效果从大到小为SPHA > SDHA > NTHA > LYHA.通过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2)淬灭实验发现,不同来源HA产生·OH和1O2的能力具有一定差异性.同等背景条件下,SPHA产生的·OH量相对较多,其对SDZ光降解的贡献率(26.97%)最大,而LYHA贡献相对较小(9.33%).同时,1O2对SDZ光降解起主导作用,其降解贡献率为41.33%~51.95%.  相似文献   
988.
国土空间纠错是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落实“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的重要手段,是国土空间管控和治理的重要内容。以江苏省仪征市和张家港市为例,探究国土空间错配类型、表现形式及成因,尝试构建国土空间纠错实施机制,以期为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构建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错配类型主要有:因规划欠合理、规划缺乏、规划冲突引起的错配,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现状用途错配,因劳动力、资本、土地错配及环境规制要求引起的行业错配,因资源过度利用或低效利用引起的强度错配。(2)针对不同错配类型,可从建立“三线”协调机制、构建“全流程、多主体、多路径”分类纠错机制、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保障机制及动态监管机制等角度入手,构建国土空间纠错机制体系。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纠错、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89.
中国东海区大陆岸线变迁及其开发利用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东海区海岸带1990-2015年6个时期遥感影像,分析其大陆岸线变迁,并评价其岸线利用强度。结果表明:(1)大陆岸线持续向海推进,且岸线长度缩减了495.91 km。岸线变迁强度呈现波动变化状态。岸线结构中大量自然岸线转变为人工岸线,自然岸线比例缩减了14.18%,而人工岸线占比上升了21.94%,岸线的多样性快速增长。(2)岸线平均分形维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形态向平直、规则方向发展。海岸带海陆格局表现为陆进海退,陆地面积增加了2655.01 km2,海岸带受滩涂养殖、围填海、港口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显著。(3)岸线的开发利用强度加强。岸线人工化指数增加,2015年增长至53.88%。开发利用主体度由单一主体模式发展形成二元主体模式,至2015年,岸线二元主体转变为基岩岸线和建设岸线,主体度分别为30.53%和20.26%。岸线综合利用指数上升了32.42%,人类活动对岸线变化影响力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90.
为探究头发指甲中有机氟污染物的残留特征及分布规律,应用循环中子活化与液质联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津成人发甲样品中的总氟(total fluorine,TF)、可萃取的有机氟(extractable organic fluorine,EOF)和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chemicals,PFCs)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头发、指甲中TF以无机氟(均值:2.0 mg·kg-1,4.5 mg·kg-1)为主,EOF(均值:0.7mg·kg-1,1.8 mg·kg-1)为辅;头发、指甲中可鉴别的F(均值:0.038 mg·kg-1,0.047 mg·kg-1)分别占其EOF的7.1%(2.6%~16%)和3.5%(1.1%~11%),显示84%以上的EOF仍属未知.发甲中PFCs残留主要为中、短链PFCs,其中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为其主要残留种态.染烫头发中TF、EOF、可鉴别F均显著高于非染烫头发(P<0.05),但发甲中ΣPFCs残留未见性别间显著性差异.指甲中ΣPFCs和典型残留PFOS均极显著高于头发(P<0.01),是较头发更灵敏的指示人体PFCs暴露水平潜在的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