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409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取得的基础数据,筛选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锌等可量化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和特尔斐法建立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因子的层次分析模型。以ArcGIS统计分析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为平台,根据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划分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612.
选择山西省某地的四个土焦炉、两个热回收焦炉和两个机焦炉开展焦炉顶空气和烟气中颗粒物和SO2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热回收焦炉顶空气中颗粒物和SO2浓度最小,其次是机焦炉,土焦炉顶最高。机焦炉和热回收焦炉顶污染物浓度在出焦和装煤时明显升高。土焦炉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明显高于热回收焦炉和机焦炉;各种炉型烟气中SO2浓度差别较小,排放速率以机焦炉最高;土焦炉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吨焦排放量最高,而机焦炉和热回收焦炉由于环保设备的使用显著降低。生产过程污染物释放显示机焦炉和热回收焦炉的颗粒物和SO2释放主要来源于焦化过程和熄焦过程。由吨焦排放量估计炼焦烟尘和二氧化硫对全国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贡献小于5%,但对山西省的贡献接近15%和30%,控制炼焦污染对当地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13.
蜂窝煤燃烧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定量研究及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蜂窝煤燃烧排放的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定量分析,研究了17种多环芳烃在烟气颗粒相和气相中的分配以及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燃煤排放的多环芳烃总量以在气相中存在为主,但总体毒性则主要存在于颗粒相中;多环芳烃主要分布在亚微米级颗粒上,分子量越大的多环芳烃越趋于富集在细颗粒上,因而对健康的危害就越大。  相似文献   
614.
多环芳烃(PAHs)在大气中的相分布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通过对广州市老城区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表明 ,该区多环芳烃的污染相当严重 ,不同季节测定的多环芳烃总量差别不大 ,但颗粒相多环芳烃在春季占的比例 (44 8% )要高于夏季 (9 4 % ) .气相中主要以芴、菲、甲基菲、荧蒽、芘等低环数的多环芳烃为主 ,而高于四环的多环芳烃主要是分布在颗粒相中 ,苯并 (ghi)是最主要的颗粒相多环芳烃物质 .  相似文献   
615.
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的危害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由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淮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1993年至1997年造反某污灌区中0.667hm^2的蔬菜田及其邻近的某一地下水灌区中0.667hm^2的蔬菜田按梅花布点法分别布设8个测点,对其土壤中的总镉、总汞、总砷、总铬和总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藻区5年来综合污染指数变化不大,污染等级属安全级,说明该灌区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而污灌区的综合污染指数逐年增高,1995年  相似文献   
616.
混凝法处理鱼粉加工废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粉加工废水COD高,生物碎体多,为降低后续生物处理负荷,研究拟采用混凝法对鱼粉加工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正交实验,考察混凝剂种类、pH值、速度梯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絮凝效果优于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聚丙烯酰胺,COD去除率为46.5%,SS去除率为92.4%;聚合硫酸铁混凝预处理鱼粉加工废水的最佳条件为:投药量为600 mg/L;pH值为7;快搅梯度为200 r/min、120 s,GT值为26 832;慢搅梯度为80 r/min、8 min最佳总GT值为38 832.  相似文献   
617.
LPG船液货泄漏事故风险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液化石油气(LPG)船舶液货舱泄漏事故危险度因素分析,建立液化气液体货物泄漏源强、蒸气释放源强和蒸气扩散计算模型,并制定泄漏事故风险评价流程,基于VB语言编写泄漏事故风险评估系统。利用该系统能够计算得出泄漏事故发生后蒸发气在不同时刻不同区域的蒸发气浓度、爆炸或火灾后对生命财产的伤害半径以及伤害程度等相关参数。对某航行状态下的LPG实船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能够对LPG船舶泄漏事故进行有效风险评估,并能对船舶航行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事故后海事鉴定提供一定的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618.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酶促降解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Pseudomonas fluorescens FS1的邻苯二甲酸酯降解酶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降解特性;提出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酶促降解的途径,Pseudomonas fluorescens FS1细胞中的颗粒部分、溶液部分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都具有降解作用,Pseudomonas fluorescens FS1的邻苯二甲酸酯降解酶尾胞内酶;Pseudomonas fluorescens FS1  相似文献   
619.
Studies specifically addressing the elemental carbon (EC)/black carbon (BC)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clean-normal (CN) air quality to heavy haze (HH) are rare but have important health and climate implications. The present study, in which EC levels are measured using a thermal-optical method and BC levels are measured using an optical method (aethalometer), provides a preliminary insight into this issue. The average daily EC concentration was 3.08?±?1.10 μg/m3 during the CN stage but climbed to 11.77?±?2.01 μg/m3 during the HH stage. More importantly, the BC/EC ratio averaged 0.92?±?0.14 during the CN state and increased to 1.88?±?0.30 during the HH state. This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C/EC ratio has been confirmed to result partially from an increase in the in situ light absorption efficiency (σ ap) due to an enhanced internal mixing of the EC with other species. However, the exact enhancement of σ ap was unavailable because our monitoring scheme could not acquire the in situ absorption (b ap) essential for σ ap calculation. This reveals a need to perform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EC and b ap over a time period that includes both the CN and HH stages. In addition, the sensitivity of EC to both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and HH conditions implies a need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how to include EC complex (EC concentration, OC/EC ratio, and σ ap) as an indicator in air quality observations, in alert systems that assess air quality, and in the governance of emissions and human behaviors.  相似文献   
620.
广州市灰霾期PM10的化学组成对能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广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并分别对冬、夏两季灰霾和非灰霾期PM10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广州市灰霾期大气PM10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按质量浓度大小排序为OC>NO3->SO24->NH4+>EC(非灰霾期则依次为OC>SO24->EC>NH4+>NO3-),其质量浓度分别为非灰霾期的4.7、12.5、3.7、3.2和2.3倍。相关性分析表明,灰霾期总碳[TC(OC+EC)]及NO3-的质量浓度对大气能见度的降低起主要作用,而非灰霾期则主要是TC和SO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