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71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388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2 毫秒
91.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藻类群落季节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郭劲松  盛金萍  李哲  高旭  方芳  周红 《环境科学》2010,31(7):1492-1497
根据对三峡小江(澎溪河)回水区2007年5月~2008年5月藻类的跟踪观测,分析了在水库蓄水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藻类的群落结构组成和演替特点.结果发现藻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细胞密度的最高值达到421.64×105cells·L-1,而最低值只有2.06×105cells·L-1;生物量的最高值是39231.84μg·L-1,而最低值为226.17μg·L-1.从2007年5月~2008年5月在小江共鉴定出藻类7门,101属,262种,其中绿藻51属占50.5%、硅藻22属占21.8%、蓝藻18属占17.8%,此外,甲藻4属、隐藻2属、裸藻3属、黄藻及其他1属.隐藻、小球藻、小环藻、栅藻、卵囊藻、衣藻、弓形藻、直链藻、冠盘藻和针杆藻是小江回水区段的常见藻属.星杆藻、直链藻、空星藻、小球藻、栅藻、集星藻、网球藻、鱼腥藻、束丝藻、平裂藻、角甲藻、多甲藻和隐藻等12个藻属是小江回水区不同季节的优势藻属.  相似文献   
92.
作业疲劳测量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业疲劳是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作业疲劳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以及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业疲劳测量方法是作业疲劳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首先对作业疲劳的分类及其导致疲劳的原因进行了简单概述,并归纳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几种作业疲劳测量方法,包括:主观感觉询问表评价法、生理参数测试法、生物化学测试法、心理学测试方法以及几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测试方法,并分析了上述几种作业疲劳测量方法的测量目的、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且针对不同研究目的提出了作业疲劳测量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原则,并探讨了几个重点作业疲劳测量方法的研究方向,以及作业疲劳测量方法的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管道高后果区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和风险可接收标准.将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在我国某长输原油管道城市穿越段的应用表明,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适用于人口密集的管道高后果区,能对管道高后果区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
双季稻品种根际特征与甲烷排放差异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水稻品种间甲烷排放差异形成的机制,选取早晚稻各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CH4气体.结果表明,早晚稻甲烷排放通量品种间差异显著,全生育甲烷排放通量均值湘早籼24号最高,株两优819最低,相差34. 6%;晚稻种,T优15最高,资优299最低,相差33. 9%.不同双季稻品种间甲烷排放量、单位产量温室效应差异显著.早稻品种的CH4累计排放量介于198. 3~303. 44 kg·hm-2之间,排放量最低是株两优819;单位产量温室效应介于0. 67~1. 40 kg·kg~(-1)之间,陆两优996最低.晚稻品种的CH4累计排放量明显高于早稻,介于291. 93~388. 28kg·hm-2之间,资优299最低;单位产量温室效应介于0. 94~1. 68 kg·kg~(-1)之间,Y两优1号最低.稻田甲烷排放与水稻产量、根冠比、根系孔隙度、土壤溶液Eh值、甲烷浓度、可溶性碳浓度及铵态氮浓度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双季稻品种甲烷排放与水稻根冠比及根孔隙度关系密切,降低早稻品种根系孔隙度或者根冠比可减排甲烷,而晚稻品种则与早稻相反;根际土壤溶液碳氮浓度的降低和Eh值的提高也可减少甲烷的排放.  相似文献   
95.
本文模拟夏季高温,考察了温度(30~45℃)和氨氮容积负荷对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活性污泥硝化功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同时探讨中温富集硝化污泥高温驯化前后用于强化受高温冲击的生物处理系统的硝化效果.结果表明,在30~40℃水温下好氧池活性污泥的氨氮去除效果保持在90%以上,硝化菌含量也逐步升高至4. 55%;当水温升至45℃时氨氮去除率和硝化菌含量均分别降至40%和1. 97%.为快速恢复受夏季高温冲击的生物系统,将中温富集硝化污泥在40℃下驯化61 d后,获得硝化活性为(60±5) mg·(L·h)-1的硝化污泥,考察中温富集硝化污泥驯化前后对受高温冲击的生物处理系统的强化效果,发现驯化后的中温富集硝化污泥只需投加5%(体积分数)即可提高10%的氨氮去除率,而未驯化的则需要投加10%(体积分数).上述结果表明,中温富集硝化污泥经驯化后能更好地用于强化受高温冲击的生物处理系统的硝化功能.  相似文献   
96.
采用现场水团追踪法,研究了浏阳河长沙段CODMn、NH3-N和TP的综合降解系数与河段水流流速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河段历史水文和水质监测数据对所建立的相关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浏阳河长沙段CODMn、NH3-N和TP的综合降解系数与流速之间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方程形式分别为K(CODMn)=0.037+0.635vK(NH3-N)=0.059+0.315vK(TP)=0.004+0.140v.所建立的线性相关方程对研究河段CODMn、NH3-N和TP浓度预测结果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0、相对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10.受风浪作用、紊动水流和弯道环流的影响,当流速小于0.35m/s时,顺直河段的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均大于弯曲河段的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当流速大于0.46m/s时,弯曲河段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均大于顺直河段的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研究成果对浏阳河长沙段水质管理与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与富营养化控制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根据滇池水污染防治的决策需求,在系统分析滇池水环境演变趋势和评估演变诱因的基础上,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方案及容量总量控制方案为基础,提出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问题驱动、调查诊断、规划基础、规划方案、评估调控、规划战略;提出了源头控制、工程控制和末端控制相结合的污染减排对策;通过构建3个尺度、8个分区及4个规划重点的流域污染减排集成体系及情景方案,来实现在2个规划期、3类水质目标、4种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的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滇池富营养化控制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98.
建立了描述挥发性有机物在大气、水、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动态分布的多相传质模型,并用于分析长江流域江苏段及太湖水系区域内三氟乙酸(TFA)在各环境相中的分布. 采集实测数据约300个,比较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模型的可靠行进行验证. 建立了检测环境中微量TFA前处理及方法. 结果表明:多相传质模型能够正确描述研究区域内环境中的TFA分布. 在给定排放量变化规律的前提下,预测未来10年内研究区域环境水体中ρ(TFA)将接近100 ng/L,接近现阶段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水体中的ρ(TFA).   相似文献   
99.
胡萝卜中滴滴涕对人体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基于生理学的体外实验,通过模拟人体胃和小肠的环境,分析了胡萝卜中p,p'-DDT,p,p'-DDD和p,p'-DDE在人体胃肠系统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DDTs在小肠环境下的生物有效性大于胃环境,胆汁和胰液对生物有效性有正影响;当胡萝卜的质量恒定时,p,p'-DDE,p,p'-DDD和p,p'-DDT在胃和小肠中的生物有效性不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在胃和小肠中的生物有效性分别为12.72%,12.71%,11.99%和47.14%,41.16%,46.29%,然而,当p,p'-DDT,p,p'-DDD和p,P'-DDE的量恒定时,其生物有效性随胡萝卜质量的增大而减小,且两者之间呈现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0.
千层塔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扦插试验,采用不同浓度水平的吲哚丁酸、萘乙酸、生根粉和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药剂处理千层塔插条,研究对插条的生根量、生根率、成活率等的影响和插条萌芽状况及扦插基质对插条生根的影响,为千层塔资源快速再生提供有效的繁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