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366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1.
亚热带稻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稻田土壤中是否存在稳定的土壤有机碳(C)、氮(N)和磷(P)比值,基于亚热带区110个水稻土剖面和587个发生层的土壤调查数据库,在区域尺度上分析了典型水稻土C∶N∶P比值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应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水稻土C∶N∶P比值与土壤-环境因子(地形和母质、土壤发生层、土壤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亚热带区稻田土壤C∶N、C∶P和N∶P的剖面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 6、49和3. 9,C∶N∶P为38∶3. 2∶1.不同母质起源、不同土壤亚类和不同发生层的水稻土C∶N变异相对较小;但C∶P和N∶P的变异很大,两者均值也远低于全球(186和13. 1)和中国土壤(136和9. 3)的C∶P和N∶P的平均水平.尽管稻田土壤剖面的C∶N∶P相对不稳定,但由于稻田表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强烈,表土C∶N相对稳定(14. 2).这反映长期水耕熟化作用下,稻田表土中C和N仍存在紧密的耦合作用.然而,在稻田土壤剖面上,C∶P和N∶P并不稳定,SOC与全P含量、全N与全P含量也无显著相关性,表明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土壤C∶N∶P解耦.地形、土壤质地、氧化铁和容重是调控稻田土...  相似文献   
112.
利用共沉淀法将锂电池废液中的有价金属(Me:Co、Ni、Mn)固定在铁氧体晶格中,得到一种掺杂钴镍锰的铁氧体,不仅可以去除废液中的金属污染物,还可作为理想的臭氧氧化催化剂。研究表明,在T=90 ℃,Fe/Me(摩尔比)=20的条件下,掺杂钴、镍的铁氧体最佳pH为9,掺杂锰的铁氧体最佳pH为11。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pH条件下,铁氧体形成α-Fe2O3、γ-Fe2O3、Fe3O4 3种晶型的原因并探讨钴镍锰掺杂的铁氧体对臭氧催化降解苯酚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基于GIS的陇南灾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肃省陇南市地震灾区为例,运用AHP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地区气候地形、人口分布、交通区位、经济基础和地震易发程度等影响因子,并通过用地适宜性分区,对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格局进行重新审视,从协调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的相互关系出发,空间开发强调因地制宜,即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开发建设活动;而让生态和地质环境脆弱、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生态维护和生态产业功能。结果表明:陇南市用地适宜性呈现出极大的地缘差异性,适宜发展用地主要分布于东北部丘陵盆地地区,南部地区以限制发展用地为主,西北部地区由适度发展用地和限制发展用地构成。其中适宜发展用地占地区总面积1727%,适度发展用地占4441%,限制发展用地占3831%。  相似文献   
114.
为实现铁尾矿资源化回收利用,以H2、CO、CO2和N2模拟还原混气对铁尾矿进行悬浮磁化焙烧,通过磁选获得铁精矿。探究温度、时间、H2和CO占比对铁精矿铁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振动样品强磁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BET表面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光微区分析方法,探究悬浮磁化焙烧磁选过程中晶相结构变化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铁尾矿在温度、时间和H2∶CO∶CO2∶N2(体积比)分别为600 ℃、10 min和20∶15∶15∶50时,铁精矿铁品位和回收率最优分别为62.06%和98.03%。铁精矿饱和磁化强度由0.77 Am2·kg−1提升到59.43 Am2·kg-1。悬浮磁化焙烧能有效将赤铁矿针铁矿还原为磁铁矿,且BET表面积提升了13.1676 m2·g−1,并能通过磁选有效分离Fe3O4和SiO2等脉石。本研究可为从铁尾矿中回收铁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我国动力用煤煤灰自身固硫特性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186种我国典型动力用煤在实验室制灰条件下煤灰自身固硫特性的统计分析表明,含硫量越高的煤,其Ca/S以及Mg/S、2Na/S和2K/S摩尔比一般越低,因而其煤灰固硫率也越低;钙对煤灰自身固硫起主要作用,固硫率随Ca/S比的增加呈指数增加;而煤中其它碱性成分对固硫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不同间隙条件下冲裁件断面质量以及不同间隙条件下模具的磨损情况,分析说明了冲模间隙与模具磨损和产品质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7.
铬渣的细菌解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从铬渣堆埋场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的高效还原Cr(Ⅵ)的Ch-1菌进行细菌浸出的摇瓶实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液固比,温度,初始pH值情况下浸出液的pH值变化,Cr(Ⅵ)浓度变化及浸出过程铬渣中六价铬的浸出率变化和最终渣浸出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细菌的作用下,浸出液Cr(Ⅵ)浓度均能解毒为0ppm,同时,浸出液pH值降低到8~9之间, 细菌浸出渣毒性降低到0.05ppm以下,远低于GB5085.3-1996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1.5ppm.同时,渣中的Cr(Ⅵ)也大部分被有效浸出后还原为Cr(Ⅲ) 沉淀.特别是在液固比10:1,温度28℃,初始pH=10.0的条件下,铬渣中六价铬浸出率达到了95.43%,同时浸出液pH值=8.20,Cr(Ⅵ)浓度为0ppm,浸出渣浸出毒性0.007 ppm,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取得了较好的解毒效果.  相似文献   
118.
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合评述了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并进行了展望。国际上十分重视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的研究并已有一定基础,生物扰动作为海洋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开展了工作,但直到10余年前才真正开始定量研究,进入了实验模拟、现场观测与建立模型相结合的新阶段。国内的生物扰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技术方法落后,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层-底栖界面生物扰动效应研究基本上都在海洋中开展,尤其在河口、近岸和浅海水域进行,湖泊和河流研究明显薄弱。作为水生态动力学的重要分支和前沿领域,生物扰动研究具有广阔前景。急需针对我国水域特点,引进先进的现场观测和室内测试手段,进一步揭示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中的生物扰动机制,更精准和更详细地掌握水域中各种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全过程,为控制水体内源污染释放、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建模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克隆植物生理整合作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整合作用是克隆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克隆植物所表现出的许多独特的生态学行为,均与其所具有的生理整合效应密切相关.本文总结并分析了迄今为止在研究克隆植物生理整合作用方面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并将其归纳为直接和间接方法两个大类.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克隆植物生理整合效应的机制、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得到更加深入的揭示.在不断深化和拓展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今后在克隆植物生理整合效应的研究方面,还应较多地关注更为精确的研究方法,以及野外或自然条件下的实地研究.参104  相似文献   
120.
稻麦轮作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近年来氮素化肥施用量大而利用率较低现状,在江苏太湖地区设计田间试验,研究稻麦轮作田全年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稻季和麦季径流中氮损失量相近,麦季略高,约占施氮量的2%左右。麦稻轮作田径流氮损失中氨态氮较少,以硝态氮和其他形态氮为主,其中氨态氮损失以稻季为主,硝态氮损失稻季和麦季相近,其他形态氮损失麦季较多。不同作物田径流氮组成存在差异,麦季径流氮以硝态氮和其他形态氮为主,氨态氮极少,而稻季在施肥后短时间内径流氮中氨态氮、硝态氮和其他形态氮大致相当,其他时间以硝态氮和其他形态氮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