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2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1494篇
安全科学   777篇
废物处理   125篇
环保管理   400篇
综合类   3320篇
基础理论   57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44篇
评价与监测   308篇
社会与环境   303篇
灾害及防治   30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北京市垃圾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了北京市近年垃圾的产量、成分、热值及其变化情况。并对北京市垃圾处理所遵循的方针以及为处理垃圾做的工作,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目前北京市垃圾处理率约40%,到2000年可达到60%以上,处理垃圾要逐步达到以焚烧和实现资源化为主,适当发展堆肥处理,尽量减少填埋处理的垃圾量。文中另就垃圾的资源化、产业化发表了意见。为了加快处理垃圾、减轻政府负担,应逐步建立处理垃圾的产业,并逐步实现社会化,为此建议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752.
为了揭示全氟辛磺酸(PFOS)的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干扰效应,并探索运用爪蟾动物模型同时检测多种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可能性,将NF48阶段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暴露于0.01、0.1和1mg·L-1PFOS中6个月,检测PFOS对爪蟾生长、变态、甲状腺和性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取样时间,PFOS组爪蟾体长、体重和蝌蚪尾长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个月后,PFOS组比对照组平均慢1个发育阶段,4和6个月后,0.01mg·L-1PFOS组反而比对照组分别快1和2个发育阶段.6个月后,PFOS组甲状腺出现滤泡上皮细胞增生、胶质减少甚至空泡化等现象,且随着PFOS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各组幼蛙性腺出现间性、睾丸珍珠状和先天性萎缩等畸形现象,外观为间性的性腺主要表现为睾丸组织中产生类似雌性个体的卵巢腔.对照组幼蛙的雌雄比为0.5:1,而暴露组分别为2.3:1(0.01mg·L-1组)、4.5:1(0.1mg·L-1组)和5:1(1mg·L-1组).上述结果表明,PFOS对爪蟾的变态过程具有小剂量刺激效应,能引起甲状腺组织结构的损伤,导致睾丸组织的雌性化和雌雄性比的异常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干扰效应,可以认定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实验同时表明非洲爪蟾可以用于多种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753.
发展中国工业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工业旅游在中国正逐渐兴起,工业已成为旅游开发的对象之一。本文阐述了工业旅游这一新概念,系统总结了工业旅游资源的特点,并探讨了我国工业旅游的基本模式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54.
聚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中和混凝-厌氧十好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在不同工况和运行参数条件下处理聚醚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中和混凝能有效地降低生物处理的污泥负荷,调节pH值6.7,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l00mg/L时.聚醚废水COD去除率可达28%,当进水的COD为3000~4000mg/L时,聚醚废水经此组合工艺处理后,COD的总去除率达96%以上,出水COD值约150mg/L.  相似文献   
755.
天津地区土壤中萘的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宇  石璇  徐福留  陶澍 《环境科学》2004,25(2):115-118
以天津地区表土188个样点的实测萘浓度以及萘对10种代表性土壤生物的半致死浓度为基础资料,尝试用3种方式评价了该地区土壤中萘的生态风险.并进行了方法学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暴露浓度和毒性效应概率密度函数的重叠面积与联合概率曲线一致地反映出很低的生态风险,准确计算的暴露浓度超过LC50的概率仅为1.67%.结果说明该地区土壤萘的生态风险极低,仅严重污染的局部地区可能发生最敏感生物种受害.用于进行风险评价的3种方法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756.
水中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施玮  牛军峰  余刚 《环境科学》2004,25(3):44-47
应用发光细菌检测法,考察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水体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钠的生物毒性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的EC50值随着pH值和硬度的增加而增加;五氯酚钠的15 min EC50和20 min EC50基本相符;与水体中相同浓度的常规有机污染物相比,五氯酚钠表现出更强的毒性,实验中常规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对五氯酚钠毒性测定的结果影响较小.原水毒性检测实验显示一定毒性(相对发光率降低14%),原水水质对测定结果影响程度与去离子水相似.  相似文献   
757.
针对某电厂1号锅炉燃烧器改造后锅炉结焦、飞灰及炉渣可燃物含量高、锅炉效率低等问题,在对锅炉结焦原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燃烧优化调整试验。通过采取降低一次风压、降低煤粉细度等措施,炉内结焦得到了有效控制,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从10.37%、4.75%降低至2.99%、0.91%。结果表明:优化调整试验效果明显,煤粉细度、一次风速均可控在合适范围之内,锅炉效率显著提高,有效防止了炉内结焦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58.
北京地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利用2002年7月—2003年6月可吸入颗粒物(PM10)20余站点的监测资料,分析获得了北京地区PM10的浓度水平和地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远郊区县城关镇与市区污染水平相当;西南部和南部较其他地区污染严重;北京地区背景浓度很高,是国家标准年浓度限值的75%。这一分析结果可为颗粒物污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59.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 Wastewater from the uranium mining industry contains toxic arsenate (AsO43–), selenate (SeO42–), and molybdate (MoO42–) that can be removed by...  相似文献   
760.
● A CNT filter enabled effective KMnO4 activation via facilitated electron transfer. ● Ultra-fast degradation of micropollutants were achieved in KMnO4/CNT system. ● CNT mediated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from electron-rich molecules to KMnO4. ● Electron transfer dominated organic degradation. Numerous reagents have been proposed as electron sacrificers to induce the decomposition of permanganate (KMnO4) by producing highly reactive Mn species for micropollutants degradation. However, this strategy can lead to low KMnO4 utilization efficiency due to limitations associated with poor mass transport an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ationally designed a catalytic carbon nanotube (CNT) membrane for KMnO4 activation toward enhanced degradation of micropollutants. The proposed flow-through system outperformed conventional batch reactor owing to the improved mass transfer via convection. Under optimal conditionals, a > 70% removal (equivalent to an oxidation flux of 2.43 mmol/(h·m2)) of 80 μmol/L sulfamethoxazole (SMX) solution can be achieved at single-pass mode.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DFT studies verified that CNT could mediate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from organic molecules to KMnO4, resulting in a high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KMnO4. Furthermore, the KMnO4/CNT system had outstanding reusability and CNT could maintain a long-lasting reactivity, which served as a green strategy for the remediation of micropollutants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electron transfer mechanisms and unveils the advantages of effective KMnO4 utilization in the KMnO4/CNT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