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5篇
  免费   908篇
  国内免费   2013篇
安全科学   957篇
废物处理   170篇
环保管理   577篇
综合类   4385篇
基础理论   83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11篇
评价与监测   445篇
社会与环境   444篇
灾害及防治   38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494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383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512篇
  2012年   555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利用PCR-DGGE研究膜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考查了天津某再生水处理厂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培养驯化直至正常运行全过程中总细菌群落结构的演替情况.结果表明,在MBR环境中,接种的传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在几天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进污水驯化时,微生物群落也遭受了冲击,最后经过培养驯化趋于稳定,一些菌种逐渐成长为顶级优势微生物,在反应器内占据主导地位.最终该反应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微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另外,对该微生物群落的部分优势总细菌进行了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通过鉴定获得的10条总细菌的16S rDNA序列,它们分别与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亚硝酸菌属、丛毛单胞菌属和杆菌的同源性在97%以上,这些优势微生物在MBR反应器去除有机物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2.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修复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汪杰  郑维爽  礼晓  黄艺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6):1228-1234
为了得到高效的石油降解菌,本研究利用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山东胜利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和陕西长庆油田3处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纯化出3株高效的石油降解菌,分别命名为WTS、Z3-P和H4-1.测试结果显示,经过10d的降解实验,这3株降解菌对柴油的降解率均达到60%以上,降解效果良好,其中,WTS的降解效率最高,达到75%;用这3株菌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污染土壤中石油烃降解半衰期为30d左右,为自然情况下的1/4左右.对石油降解菌进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以及细菌16S rRNA鉴定结果表明,WTS是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H4-1是木糖氧化产碱菌(Alcaligenes xylosoxydans),Z3-P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853.
基于16S rDNA的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研究了倒置A2/O(anoxic-anaerobic-aerobic)工艺处理染织废水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从兼氧、厌氧和好氧区共取6个不同处理阶段的样品,测量了不同处理阶段样品的COD、pH、NH4+-N、H2S、总磷(TP)、污泥含量(TS)、色度及其脱除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COD在处理后期降到了145mg·L-1,NH4+-N的脱除率可达到85%,硫化氢的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磷的脱除率可达80%以上,TS处于逐渐升高的趋势,色度的脱除率达到65%.DGGE图谱显示,好氧处理阶段的微生物多样性明显比兼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的阶段的要丰富.  相似文献   
854.
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特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由阳  彭轶  袁志国  李夕耀  彭永臻 《环境科学》2008,29(8):2242-2248
以实验室SBR反应器为载体.接种普通活性污泥,探讨了富集聚磷菌和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同时实现的可行性,以交替负荷的方法培养2个月后,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形成.颗粒形成后逐步改变碳源种类以提供选择压.淘汰系统中存在的聚糖菌.结果表明,与丙酸相比,乙酸更适合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生存,以乙酸为碳源,系统吸放磷量更多.颗粒平均粒径更大(2 mm),颗粒的性能指标(沉降速度、含水率、呼吸速率、密度、完整度系数)部相对优于以丙酸为碳源时的情况.以工艺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双重检测颗粒形成过程,发现颗粒吸放磷能力的逐渐提高伴随着聚磷菌占微生物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富集培养结束时聚磷菌占总菌的70%左右.实验证明,富含聚磷菌的好氧颗粒污泥具有优异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其对COD去除率可达95%以上,对磷的去除可达100%.  相似文献   
855.
2006年6~7月对东海长江口及外海海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所调查海域范围内32°N附近122°E~126°E之间存在NO2-N高值现象,NO2-N浓度最大值可达到2.38μmol/dm3,水深位于10 m以下。结合历史资料及不同季节调查数据分析:NO2-N高值现象春夏季存在,秋冬季消失。本文通过对NO2-N与温度、盐度、溶解氧、pH、表观耗氧量、颗粒有机碳及叶绿素之间的关系分析NO2-N高值现象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密度跃层的存在是形成NO2-N高值现象的必要条件,亚硝化过程是NO2-N高值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秋冬季节强风的搅拌作用使NO2-N垂直分布中跃层现象消失,从表到底NO2-N浓度相近,但秋季浓度水平仍较高;冬季则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56.
苏州澄湖湖底硬粘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位于太湖平原的苏州澄湖,湖底十分平坦,主要由硬粘土组成。在湖底获得18.00m长的柱样,0~6.00m为长江三角洲东部平原区的第一硬粘土层。通过AMS14C测年、元素含量测定及物源判别函数DF、n(Na)/n(K)与CIA指数计算和A-CN-K三角模型图等分析,探讨了该硬粘土的成因及堆积后的后期改造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硬粘土形成于大约29~10kaB.P,为晚更新世晚期的风成堆积物。湖底硬粘土自堆积后至澄湖形成,长期暴露于地表,经历了强烈的风化成土作用,为中等风化强度。且3.50m上下段化学风化过程明显不同,3.50m以下硬粘土段为早期去Na、Ca阶段;3.50m以上硬粘土段已经进入中期去K阶段,经历了比前期更加强烈的化学风化和成土作用。反映了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区域气候条件的响应。与典型风成堆积物相比,化学风化强度从洛川黄土→洛川古土壤、西峰红粘土→镇江下蜀土→澄湖SC6硬粘土→宣城风成红土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857.
黑箱加速大气暴露试验热强化效应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利用温湿度测量仪监测黑箱内的温湿度变化,分析黑箱自然加速试验装置的热强化效应。以3种不同配方的丙烯酸涂料为试验对象,在江津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下开展了黑箱加速大气暴露试验和朝南45°角大气暴露试验,从模拟性和加速性2个方面研究了2种试验方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箱加速大气暴露试验方法与朝南45°角大气暴露试验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相当高。  相似文献   
858.
5.12汶川地震后理县甘堡乡磨子沟泥石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子沟泥石流位于四川省理县甘堡乡,历史上泥石流活动明显,沟口317国道和村庄都曾遭受其破坏。5.12汶川地震后,沟内出现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59.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菌丝对 Cu(Ⅱ)和 Cd(Ⅱ)生物吸附的影响因子,考察了X. chrysenteron菌丝对 Cu(Ⅱ)和 Cd(Ⅱ)的吸附能力、去除率和平衡吸附量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和不同温度下所受影响,并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线性化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X. chrysenteron菌丝的生物吸附热力学特性. 结果表明:当菌丝的质量浓度为10g/L, 30 ℃时,X. chrysenteron非活性菌丝对 Cu(Ⅱ)和 Cd(Ⅱ)的最佳吸附量分别为47.11和11.72mg/g(以菌丝干质量计);X. chrysenteron非活性菌丝对 Cu(Ⅱ)和 Cd(Ⅱ)的吸附能力、去除率、平衡吸附量均优于活性菌丝;X. chrysenteron菌丝对 Cu(Ⅱ)和 Cd(Ⅱ)的吸附能力随其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去除率随其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分别呈指数下降和线性下降;30 ℃时X. chrysenteron菌丝对 Cu(Ⅱ)和 Cd(Ⅱ)的吸附能力、去除率、平衡吸附量均比 25 ℃时大.  相似文献   
860.
吸附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成分复杂多变,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介绍了近年来焦化废水的吸附处理技术,包括常用吸附剂及吸附法与其它方法联用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