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6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1057篇
安全科学   664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307篇
综合类   2506篇
基础理论   415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247篇
社会与环境   236篇
灾害及防治   24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上海城市样带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52,自引:27,他引:25  
为揭示城市化、工业化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能反映上海城郊乡梯度差异的城市样带,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表层土壤样品Cu、Zn、Pb、Cr、Mn共5种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土壤样品Cu、Pb、Zn、Cr、Mn这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27.80、28.86、99.36、87.72、556.97 mg.kg-1.表层土壤Cu、Cr、Mn、Pb、Zn均属中等变异,Mn、Cr呈正态分布,Cu、Pb、Zn呈对数正态分布;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结果显示Cu、Pb、Zn、Cr符合线状模型,Mn符合指数模型.通过泛克里格插值得到城市样带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图,发现Cu呈条带状,Cr、Mn呈岛状,Pb、Zn呈条带和岛状分布相结合的特点.土壤污染评价结果说明土壤Cr、Zn、Pb污染相对严重.土壤Cr、Zn、Pb、Mn和Cu之间呈显著相关,土壤重金属之间表现为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城郊乡梯度差异明显,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2.
采用静态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用1.0 mg/L久效磷暴露孔雀鱼40 d,统计孔雀鱼的繁殖情况,同时每隔10 d取精巢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研究了久效磷对雄性孔雀鱼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L久效磷暴露的雌鱼繁殖次数、产仔鱼数量以及仔鱼存活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雄鱼体色逐渐变浅,由鲜艳的橘红色转变为黯淡的橘黄色.精巢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对精母细胞和谢尔托立氏细胞的影响,并且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精巢组织损伤逐渐加剧.精母细胞出现核膜溶解、染色质溢出现象; 基膜部分溶解、局部融合的精小囊数量增多; 部分小囊里的精子细胞发育出现不同步现象; 精巢的精小囊数量逐渐减少; 精巢出现多个空泡; 输精小管基膜溶解.谢尔托立氏细胞出现提前膨大并大量增生,局部解体的精子束数量增多,游离精子现象加剧.久效磷对精巢结构的损伤,抑制了精巢内的正常精子发生过程,降低了精子的密度和数量,导致孔雀鱼繁殖次数和仔鱼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3.
水环境中轮状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是重要的水介传播病原体,其感染性强,稳定性高,是水环境中危害严重的病原微生物,快速、准确地检测水环境中的轮状病毒对于控制疾病爆发和保障水质公共卫生安全极为重要.本文系统介绍了水环境中病毒浓集方法、核酸提取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综述了水中轮状病毒浓集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检测水环境中轮状病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4.
深埋岛式地铁车站突发事件时人员疏散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铁安全性分析中,人员安全疏散是一个关键的考核指标。笔者首先介绍基于规范的人员疏散设计、基于火灾工程学的性能化人员疏散设计思路及计算方法;以某市轨道交通S号线深埋车站为系统原型,通过人员疏散动力学模型对深埋车站的人员疏散过程(1 200人)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突发事件时,深埋站点内人员能否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65.
Several main metabolites of benzo[a]pyrene (BaP) formed by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Benzo[a]pyrene-1,6-quinone (BP 1,6- quinone), trans-7,8-dihydroxy-7,8-dihydrobenzo[a]pyrene (BP 7,8-diol), 3-hydroxybenzo[a]pyrene (3-OHBP), were identifi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three metabolites were liable to be accumulated and were hardly further metabolized because of their toxicity to microorganisms. However, their further degradation was essential for the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BaP. To enhance their degradation, two methods, degradation by coupling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with KMnO4 and degradation only by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were compared; Meanwhile, the parameters of degradation in the superior method were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method of coupling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with KMnO4 was better and was the first method to be us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BaP and its metabolites; (2) the metabolite, BP 1,6-quinone was the most liable to be accumulated in pure cultures; (3) the effect of degradation was the bes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KMnO4 in the cultures was 0.01% (w/v), concentration of the three compounds was 5 mg/L and pH was 6.2.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 novel concept with regard to the bioremediation of BaP-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was discuss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n environmental toxicity of the accumulated metabolites.  相似文献   
166.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SPMD辅助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开发一种表征土壤中憎水性有机污染物解吸及生物有效性的新方法,建立了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SPMD)研究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解吸行为的方法,利用SPMD分析了多环芳烃菲、芘和苯并[a]芘在3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的辅助解吸行为.结果表明,SPMD是一种很好地表征土壤中憎水性有机污染物解吸及生物有效性的手段. SPMD辅助解吸多环芳烃的效率与土壤有机质及多环芳烃性质有关.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土壤中菲和芘的SPMD解吸率逐渐升高,对于10 mg/kg染毒水平,当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8.68%降低到0.3%时,2种化合物的解吸率分别由56.45%和48.28%上升到接近100%;但是对于苯并[a]芘,粘土表现出明显的滞留能力,在有机质含量(0.3%)很低、粘土含量(39.05%)较高的3号土壤中,苯并[a]芘的解吸率仅有66.97%.不同多环芳烃SPMD辅助解吸率差别很大,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以及污染物浓度的提高,菲和芘的解吸差异逐渐缩小,而苯并[a]芘与上述2种多环芳烃的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苯并[a]芘具有高度亲脂性,并且分子较大,造成其容易滞留在粘土的微孔及有机质的致密结构中.  相似文献   
167.
南京冬季雾霾过程中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2007年冬季南京雾外场试验获得了雾霾转换过程的大气气溶胶和雾滴尺度谱分布同步观测资料,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4个不同阶段,进而分析了不同阶段粗、细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4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3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尺度谱分布为双峰或多峰型,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0.010μm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0.04~0.13μm和0.02~0.14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0.02~0.06μm.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0.060~0.090μm为界,小粒子减少,大粒子增多.雾霾演变过程中气溶胶粒子数浓度与均方根直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雾阶段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最低、平均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8.
史建君 《环境科学》2011,32(2):479-482
为了探明14CO2(14C)在环境中的行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金鱼藻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并探讨了金鱼藻作为监测大气14CO2污染指示植物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生长在水中的金鱼藻会通过某些途径吸收空气中14CO2并形成积累趋势,吸收途径主要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从水体中吸收游离14CO2和H14CO3-.金鱼...  相似文献   
169.
不同氮、磷肥用量下双季稻田的CH4和N2O排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红壤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2009年水稻生长期内不施肥(CK),平衡施肥(BF)、减氮磷一(DNP1)、减氮磷二(DNP2)和增氮磷(INP)等5个处理的CH4和N2O排放通量以及环境因素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早稻生长期间BF、DNP1、DNP2和INP的CH4平均排放通量为4.57、5.42、...  相似文献   
170.
采用暴雨过后垃圾填埋表层30~60 cm的覆土、表层1.5 m以下的垃圾,以及刚刚开挖出来的9年矿化垃圾进行硫酸盐还原菌阳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填埋体不同填埋层都存在不同数量级的硫酸盐还原菌,且底层矿化垃圾中的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最多,表层覆土中最少.颗粒大小比例为50%:50%的垃圾样品表现出最佳的甲烷好氧与厌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