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3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821篇
安全科学   336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243篇
综合类   1784篇
基础理论   310篇
污染及防治   359篇
评价与监测   209篇
社会与环境   182篇
灾害及防治   13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国内外空气污染指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中国目前使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国内外空气污染指数在基本概念、级别限值和等级划分等方面的区别,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增加监测指标、提高发布效率、优化统计模型等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2.
为考察污泥龄与高浓度含氮废水亚硝化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排水SBR工艺,当水力停留时间为0.75 d,污泥停留时间为3 d时,系统亚硝化率约为75%和氨氮降解率约为60%。试验结果证明SRT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实现对硝酸菌的洗出,使亚硝酸菌占据系统中的优势地位,从而保证了系统较高的亚硝化率。  相似文献   
5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氢氧化钠耦合污泥脱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氢氧化钠(NaOH)耦合预处理对污泥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条件下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挥发性悬浮物(VSS)、总悬浮物(TSS)和有机酸溶出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NaOH耦合作用时能有效地加速VSS和TSS的溶解,提高污泥水解相SCOD的浓度,当SDBS和NaOH的投加量分别为0.02g·g-1污泥(污泥干基,下同)和0.1g·g-1污泥时,VSS溶解效率高达64.0%,此时TSS含量最低,仅为23.2mg·l-1;另外,当SDBS和NaOH添加量分别为0.02和0.25g·g-1时,污泥的脱水性能良好,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可降到72%左右,而未预处理的污泥其含水率高达84%。  相似文献   
54.
在我国大中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不断兴建使污泥处理问题应运而生。采用混合整数优化模型可以解决污泥处理厂的科学选址问题,达到科学布点、合理运输、节省投资费用的目的。在传统厂群规划模型的基础上将目标规划、周密的约束条件等融于其中,并采用对于线形规划和非线性规划问题适用的LINGO软件进行求解。根据东莞市拟建的36个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预测情况,对污泥处理厂的设置进行了分析预测,详细对比了建一个、两个、三个污泥处理厂的运输费用、投资费用、运行费用等,最终确定兴建两个规模均为800t/d的处理厂,其位置分别位于东莞市厚街镇和常平镇,为厂址选择和规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55.
运用Gambit软件建立了污泥好氧发酵堆体的多孔介质模型,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获得了堆体的通风粘性阻力系数和惯性阻力系数以及功能膜压差与透气量之间的关系,用Fluent软件分析了堆体不同截面形状及底部通风管数量对堆体通风均匀性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通风管数量及截面几何形状提供理论依据。对上海奉贤区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工程发酵仓进行堆体流场模拟,确定堆体采用小拱形截面形状,堆高2 m,宽8 m,底部设置4条通风管,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6.
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实验室选择性富集培养,从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获得了能以中原原油为碳源快速生长的石油降解菌群。结合黑麦草(Ryegrass)和苜蓿(Alfalfa),采用该降解菌群对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原位生物联合修复实验。接入降解菌的实验区分种植黑麦草、种植苜蓿、未种植区,另设黑麦草区和空白区。经过99 d的生物修复,石油烃累计降...  相似文献   
57.
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SO2、NOx、CO本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武夷山站是中国华东区域背景站点之一,可代表华东森林及高山区域背景状况。为了解该区域的大气背景状况,评估区域污染现状以及污染物输送在区域污染中的作用,选取福建武夷山背景站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主要气体污染物(SO2、NOx、CO)为期1年的监测数据,研究各污染物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浓度变化特征和相关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式探讨区域输送对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各气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武夷山背景点监测期间SO2、NOx、CO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9、5.1、409.8 μg/m3,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三者日变化幅度均很小,呈现出单谷型分布型态,说明武夷山背景点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很小,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2与NOx浓度相关性较好,与湿度有较好的负相关,与风速在冬季具有一定的正相关,NOx与CO浓度在秋季和冬季的相关性较好,且二者与温度的负相关性较好。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SO2全年最大浓度峰值主要来自北方采暖季燃煤排放的远距离输送影响,NOx、CO全年最大值则源于生物质燃烧的远距离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58.
利用逆向轨迹反演模式估算北京地区甲烷源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连续监测的大气甲烷浓度数据和拉格朗日逆向轨迹反演模式估算出北京甲烷源排放强度,并与根据最新调查数据建立的北京地区甲烷源排放清单进行了比较。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甲烷排放总量为296.4Gg/a,其中,最主要的甲烷排放源为城市垃圾和化石燃料,反映了北京作为一特大城市甲烷排放以人为源为主的特点。利用2000年6月至12月连续观测的有湿合层代表性的北京大气甲烷浓度,通过奇异值分解法(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反演出模拟区域的甲烷排放源强度和分布。模式计算与排放清单在甲烷源定性分布上对应较好,定量结果也是合理的。但由于可输入的气象数据有限,轨迹在整个模拟区域内覆盖不均匀,反演出的源块位置有偏差,其中偏差最大的为煤矿的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59.
广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二噁英含量和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仪(GC-HRMS)对广州市秋冬季6个区域环境空气样品中的17种2,3,7,8-氯代二英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广州市各观测区域大气中二英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0.151~2.230pg.m-3,均值为0.418pg.m-3.各观测区域空气中二英毒性当量浓度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的背景区、居民住宅区和商业区二英毒性当量浓度较低且水平相近,分别为(0.294±0.099)、(0.305±0.115)、(0.308±0.102)pg.m-3.交通枢纽区、郊区和工业区二英毒性当量浓度相对较高,分别为(0.342±0.049)、(0.423±0.113)和(0.838±0.704)pg·m-3.广州市不同功能区二英毒性当量浓度呈现背景区<住宅区<商业区<交通枢纽区<郊区<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与2004年相比,广州市城区二英毒性当量浓度有所下降,郊区毒性当量浓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60.
The studied agriculture-pasture interlacing zone has its specific natural conditions,at which the natural systems are unstable ,their self-regulation capability is low and the equilibrium is easily broken, and hence the habitat is fairly vulnerable.During last 20 years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livestock ,over-reclamation,over-pasturing,over-deforesting, and other intensified negative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zone resulted in coarsening of surface soil,decrease of organic mater content in soil, reduc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vari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flora structure, and hence in desertization of the land, although average of gales and sandstorms some decreased and the climate tended to be better in the region.However, the frequent sandstorms occurring in the springs of last and present year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Investigations confirmed that the main cause for the phenomena is the unreasonable human activites rater than the natural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