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438篇
安全科学   237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162篇
基础理论   181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104篇
灾害及防治   1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传统及现有水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模型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供给及净化服务功能的贵州省水生态占用概念与模型,将其划分为生物生产和非生物生产的水生态占用两部分,建立水产品、水资源、水环境3类账户,并在此基础上以2000—2014年的贵州省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水产品账户中,贵州省水产品消费的水生态占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水生态承载力波动变化较小,水产品消费呈生态赤字状态,且其生态压力较大;(2)水资源账户中,贵州省淡水资源的水生态占用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水生态承载力则呈明显波动的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大,淡水资源消费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且其与水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态势一致,淡水资源消费的生态压力较小;(3)水环境账户中,水环境生态压力主要来源于氮污染,2000—2010年消纳污染的水生态占用变化不大,2011—2014年波动较大,历年生活水污染账户值均大于工业,今后要注重加强生活水污染防治,消纳污染的水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的趋势,水环境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其生态压力较高;(4)与现有生态足迹模型的比较分析可知:该模型核算更为全面;不考虑均衡因子,并以最大水生态压力指数来评价区域水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状态具有合理性,更能准确反映贵州水生态的实际情况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82.
不同季节气象条件对北京城区高黑碳浓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3年至2015年北京城区黑碳气溶胶(下文统称为"BC")和PM2.5观测资料,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ECMWF边界层高度再分析资料和FNL/NCEP不同高度风速再分析资料,讨论了BC质量浓度及其在PM_(2.5)质量浓度中所占比例(下文统称"黑碳占比")的季节、月、日变化特征,并通过计算北京城区BC浓度与不同高度风速的相关矢量,分析了气象条件和外来输送对北京城区BC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时段内北京城区BC浓度平均值为(4.77±4.49)μg·m~(-3);黑碳占比为8.23%±5.47%.BC浓度和黑碳占比在春、夏季低,秋、冬季高,其日变化特征在4个季节均为"白天低夜间高"的单峰型特征.随着PM_(2.5)浓度的升高,BC浓度增大,黑碳占比减小.当北京地区风向为东北、东北偏东、东南和西南偏西(主风向)时,BC浓度与风速和边界层高度均呈反向变化,即随风速和边界层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另外不同季节BC浓度随风速变化的临界值及其变化速率不同.冬季高BC浓度时段,北京城区BC浓度在低层大气的关键影响区分别位于河北南部与山东交界地区以及河北西北部与山西内蒙交界地区;高空关键影响区主要位于北京以西的河北西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地区.  相似文献   
83.
废旧锌锰电池生物淋滤-水热法制备纳米锰锌铁氧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牛志睿  李彤  苏沉  韩爽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9):3356-3363
以氧化硫硫杆菌(A.thiooxidans)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L.ferrooxidans)为混合淋滤菌株对废旧锌锰电池进行了生物浸提,并以获取的淋滤液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系列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Mn_(1-x)Zn_xFe_2O_4,x=0.2~0.8);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X)、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表征手段对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磁学性能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固液比(质量体积比,5 g/100 mL,以下均表述为"5%固液比")下,经过5 d的外源酸调控生物浸提,分别获得了84.5%、63.2%的Zn、Mn浸出效率;当Zn∶Mn∶Fe=0.4∶0.6∶2.0(物质的量比,即x=0.4)时,制备的纳米级Mn_(0.6)Zn_(0.4)Fe_2O_4性能最优,属纯相的立方尖晶石结构,颗粒分布均匀,饱和磁化强度(M_s)、剩余磁化强度(M_r)和矫顽力(H_c)分别为68.9 emu·g~(-1)、4.7 emu·g~(-1)和53.6 Oe,具有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磁性材料.  相似文献   
84.
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场地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已成为土木工程界关注的一个新的课题。对南京市栖霞镇某场地进行了列车振动现场试验,得到了不同列车车型与车速下的地面振动速度时程曲线,给出了地面振动速度的频谱特性和衰减规律,分析了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的传递路径,为进一步研究轨道交通振动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5.
为探究事故车辆对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影响机制,首先,分析考虑事故车辆的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流特征;然后,构建左车道优先且考虑主动抢道和被动抢道行为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最后;研究事故持续时间td变化时事故车辆分别位于M道和R道的城市道路交通流演化.结果 表明:事故车辆会形成交通瓶颈,呈现上游车辆聚集下游车辆稀疏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86.
在"后脱贫时代",规避返贫风险、实现持续稳定脱贫将是精准扶贫政策的逻辑延续,更是促进乡村长期振兴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在贫困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新的情势下也迫切需要做出系统总结与展望.本文在整理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关联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可持续生计研究在返贫治...  相似文献   
87.
苏洁  牛奕 《火灾科学》2022,31(1):1-7
为了对木材燃料层流扩散火焰碳黑生成特性进行研究,搭建了基于消光法原理的轴对称层流火焰碳黑浓度测量平台,选用马尾松针、柚木以及红橡木三种典型木材燃料粉碎成针状试样,并堆成直径3.5 cm堆垛,利用酒精引燃后可获得稳定的层流扩散火焰,同时通过电热丝辅助加热延长稳定燃烧。通过对三种典型木材燃料层流燃烧过程的质量损失和火焰碳黑浓度的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燃料中马尾松针碳黑生成能力最大,这说明木材的碳黑生成能力可能与其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8.
研究影响公众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的因素,有助于寻找风险因子,为加强风险沟通与理解、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基础依据。防洪工程作为人类抵御水灾的重要手段,具备使公众对其产生信任动机的条件,成为影响公众水灾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位于长江流域上游的重庆、中游的九江和岳阳、下游的上海和吴江等地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共88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研究了公众对于防洪工程的信任程度,及其对水灾风险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防洪工程明显的御灾效果改变了大多数(3/4强)民众对水灾灾害属性的认识,由此建立了工程信任;信任使得多数(80%)公众对水灾风险的评估值很小,尤其是对个人受灾的风险估计出现乐观偏差;进而产生了消极与积极并存的防灾意愿倾向,并导致实际的防灾备灾行为不足。研究还发现,工程信任、风险评估是属于社会共构的心理特性,各地公众基本持一致的观点或态度,但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相较而言,长江中游的民众对水灾的风险感知最强,其次是上游地区的民众,下游地区民众的风险感知最弱。由于对防洪工程的信赖而降低风险意识,是公众风险认知中存在的风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9.
在总结爆炸荷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作用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爆炸荷载与地震作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认为就建筑结构整体而言,两者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应当区别对待;但对具体结构构件来说,二者的要求接近一致。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抵抗爆炸荷载作用的问题,可以在其满足抗震要求的基础上,加以优化,实现“多灾害设计”。  相似文献   
90.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悬臂式排桩支护的基坑开挖对邻近地基条形基础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性状。主要考虑了在基坑开挖深度、荷载与基坑的距离、荷载宽度、支护刚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减损性状。研究表明,基坑开挖深度H较浅时,对地基极限承载力P_u的影响较小,P_u随H的增大略有降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H对P_u值的影响显著增大,且P_u值显著降低;当L/H≤2时,荷载与基坑的距离L对地基极限承载力P_u的影响很大,地基极限承载力P_u随L的减小而显著减小,当L/H>3时,L的影响逐渐减小,且P_u逐渐趋近于无基坑开挖时的值;P_u随地基荷载作用宽度B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大;支护桩的位移越小,P_u值越接近无基坑开挖时的地基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