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3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450篇
安全科学   238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52篇
综合类   1199篇
基础理论   185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105篇
灾害及防治   10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我国森林资源产品流动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论文运用物流分析的基本思想,基于我国森林资源产品产量、贸易量统计资料,采用统一单位“原木当量”(m3),估算了1981~2000年森林资源采伐和产品加工环节的资源流量,进而分析我国森林资源产品流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从“六五”(1981~1985年)到“九五”(1996~2000年)期间,消耗森林资源量分别为10230×104、11678×104、13444×104和16962×104m3/a,呈加速增长趋势。其中,来自国外的资源流量占总流量的比重呈增加趋势,“六五”期间占19.1%,到“九五”期间上升为48.3%。流入资源以原木、木浆、纸及纸板、胶合板为主,它们主要来自北美、东亚、东南亚地区,有来源多地区化的变化趋向。森林资源在“六五”期间主要流向原木锯材类产品加工,随着产品流向结构的逐步改善,更多的资源流向人造板类产品的生产消费;纸类产品生产消费的资源流量增加迅速,但主要来自国外。  相似文献   
942.
三峡库区(重庆段)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三峡水库是我国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水库全部建成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达30m的涨落带。涨落带土地肥沃,出露水面的时间长,光、热、水、土条件匹配好,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对涨落带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将缓解库区的人地矛盾、促进库区小康进程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以三峡库区的主体--重庆段为例,论述了三峡重庆库区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开发价值;阐明了涨落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5个原则问题;结合库区气候、地貌及水位变动等条件,初步探讨了涨落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6种模式;对开发利用中可能存在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合理制定涨落带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3.
采用土壤室内培养,气相色谱仪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毒虫畏和倍硫磷2种有机磷杀虫剂的复合污染物在红壤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复合污染下,倍硫磷的降解显著快于其在单一污染下的降解;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倍硫磷的降解与对照差异不大,而毒虫畏的降解量在加入农药后的前21d比对照高33.3%~1 250%;在土壤干旱条件下,倍硫磷的降解量比对照略有降低,而毒虫畏的降解量在前期则比对照显著增加;施用氮肥能促进复合污染物的降解;在去除有机质的红壤矿物中,倍硫磷的化学降解量比对照降低22.4%~30.8%,而在加入农药后的前21d,毒虫畏的化学降解量比对照增加42.1%~2 370%,随后又下降.因此,复合与单一农药的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是不同的,复合污染的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944.
文中以芯片生产为例分析微电子行业的生产过程,发现该行业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使用的原料和排放废弃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高,对社会环境潜在的压力很大;提出了在该行业推行节约化、清洁化生产的解决措施企业生产管理措施,法规手段,经济手段和信息措施;呼吁在我国大力发展微电子产业时,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实施清洁生产,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945.
选择常州市太滆运河流域的葡萄园开展非点源污染类型源试验,监测葡萄园的降雨、产流及产污过程,计算次降雨平均浓度(EMCs),并结合施肥等葡萄园管理措施分析葡萄园径流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EMCs与平均降雨强度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而且不同场次降雨的EMCs差异很大;对于同一场次降雨,径流的产生滞后于降雨,污染物浓度也随径流过程而不断变化.污染物流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降雨量、降雨强度、施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6.
本文基于CHME理论,通过构建双向可比的动态指数对我国2003-2010年的环境规制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同时比较了几种主要的环境规制替代指标,研究表明:从横向看,命令型指数表明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效率与地区经济水平密切相关,激励政策是提高我国各地区环境规制水平的有效手段,而自愿性指数受企业生存环境影响明显,意识指数则地区差异明显且在样本期内未有缩小趋势。从纵向看,环境规制综合指数首先呈现出经济水平特征,即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具有较强的规制水平,而经济落后的地区规制水平也较弱,其次,地区产业结构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都会导致规制水平有所差异。另外,通过变动率和变动强度两个指标进行了变量的替代效果分析,结果发现人均收入表示的规制强度与本文的测算结果最为近似,而采用污染物排放量的替代效果则最差。最后提出我国应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完善和加强激励型政策的实施,同时相机选择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执行方式。  相似文献   
947.
江汉平原小麦开花前降水分布特点及同期渍害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平原小麦生长期易受渍害导致减产。在系统分析1983~2012年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市小麦生育期降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于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以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拔节期及孕穗期进行渍水处理,探讨其对株高、旗叶光合速率、叶片黄化进程的影响及其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江汉平原1983~2013年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1/3以上年份同期降水量在802 mm以上,极限降雨量达1944 mm,即较多年份有渍害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拔节期渍水和孕穗期渍水均导致旗叶光合速率降低,叶片黄化进程加快,其中孕穗期渍水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大于拔节期;拔节期渍水和孕穗期渍水均导致株高降低、干物质积累量降低,最终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其中拔节期渍水处理成熟期籽粒产量比对照降低163%,孕穗期渍水处理籽粒产量比对照降低218%。在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渍水处理和孕穗期渍水处理均导致小麦植株各种光合指标降低,最终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且孕穗期渍水处理对产量等的影响大于拔节期渍水处理  相似文献   
948.
1985年以来太湖流域耕地变化与粮食生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流域经济与城市化过程持续加速而耕地流失及粮食供需形势日趋严峻。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min)和耕地压力指数(K)模型及其分析与预测,定量研究流域耕地变化和粮食生产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流域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随人均GDP增长呈显著的对数型减少,粮食总产波动降低;Smin和K值经过1985~1997年的平缓波动后持续上升,2003年之后又有所降低。区域分析结果揭示了整个流域耕地压力凸显的现实;未来10a耕地生产力提高促使Smin逐年减小,但Sa递减速度较快,K值上升明显;两种预测情景表明降低粮食自给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耕地压力,但口粮供给还有缺口,由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耕地利用和粮食生产的调控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49.
城市水环境控制单元污染物入河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资料不全且无法进行试验的地区,为了估算污染物进入目标水体的负荷,需要充分利用易获得的数据.使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同时考虑距离对污染物入河过程的影响,来估算水环境控制单元内的污染物入河量.大辽河水环境控制单元营口段是以城区污染为主的城市水环境控制单元,以大辽河水环境控制单元营口段为例估算控制单元内污染物入河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根据距离考虑入河系数的情况下能够较准确的估算出污染物入河量,可以为后期进行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城市规划管理者提供制定减排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50.
为分析"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深层次原因,以有效纠正和预防这种行为,从犯罪心理学角度,运用犯罪学领域中威慑理论和中和技术理论,分析行人过马路闯红灯时对中和技术的运用,以及正式惩罚和非正式惩罚在日常规范行人过马路行为中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构建理论模型,并设计、发放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和技术理论对行人过马路闯红灯行为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正式惩罚、羞愧惩罚有显著负向影响,而非正式惩罚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