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4篇
  免费   1456篇
  国内免费   3635篇
安全科学   1431篇
废物处理   380篇
环保管理   917篇
综合类   8128篇
基础理论   168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641篇
评价与监测   721篇
社会与环境   848篇
灾害及防治   415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780篇
  2021年   748篇
  2020年   906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562篇
  2017年   671篇
  2016年   614篇
  2015年   726篇
  2014年   791篇
  2013年   900篇
  2012年   993篇
  2011年   989篇
  2010年   879篇
  2009年   784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725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研制了一种喷射式线-筒放电反应器,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了降解实际空气流中甲苯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器能够有效降解甲苯,但不同的通气方式对甲苯降解率有显著影响,验证了该反应器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证明,通过流场控制可以提高甲苯降解率。电场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则强化降解,两者方向相反则弱化降解。当电压为34kV时,正脉冲和负脉冲的甲苯降解率相差高达42.5%。当电压小于火花放电电压时,甲苯降解率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升高;当电压过大时,电极间发生火花放电,甲苯降解率不升反降。小电压时,小电容放电的甲苯降解率较高;但随着电压的增大,大电容的优势得以体现。甲苯降解率随气流中甲苯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气体流量的增大而降低;环境湿度过大时,甲苯降解率下降,并且甲苯氧化不完全,有CO生成。  相似文献   
972.
将预先经酸处理的铝钛硅(ATS)多相陶瓷片先后负载Al0.2Ti0.6Zr0.2O1.9复合氧化物与CeO2活性组分,制得新型CeO2/Al0.2Ti0.6Zr0.2O1.9/ATS复合脱硝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催化剂的晶相、微观形貌。评价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研究了H2O和SO2对其脱硝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eO2/Al0.2Ti0.6Zr0.2O1.9/ATS具有良好的脱硝活性,高活性温度窗口在100~350℃,当反应温度为250℃时,NO的转化率达98.49%。SO2和H2O在一定程度抑制该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脱硝活性逐渐恢复。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eO2具有储硫作用,当有SO2存在时,活性温度窗口向高温区偏移了100℃,在250~400℃时,H2O的存在反而提高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  相似文献   
973.
废弃中药渣催化热解制取生物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对植物类中药渣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用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了其热解动力学参数,得出中药渣热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活化能较低,为36.0kJ/mol。考察了热解温度对气体、液体、固体产物的影响,在723K时,液体产物生物油产率最高,为39%。以介孔分子筛SBA-15以及分别负载Al、Sn、Ni、Cu和Mg的SBA-15作为催化剂,研究催化热解对气体、液体、固体产率及生物油组分的影响。研究表明,Al-SBA-15的催化效果较好,液体产率最高,为36%;采用元素分析仪和热值测定仪,得到用Al-SBA-15作为催化剂时生物油的氧质量分数最低,低位热值最高。用GC/MS对生物油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添加Al-SBA-15后,热解产物中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增加,而含氧化合物减少。  相似文献   
974.
China is the largest rice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but rice production has given way to the production of vegetables during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trying to stop this land-use conversion and increase the area in rice-vegetable rotation. Important questions that must be answered to determine what strategy is best for society are, “What is the reason behind this conversion?”; “Which system is more productive and which is more sustainable?”; and “How can economic policy be used to adjust the pattern of farmland use to atta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a combined evaluation of the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was done using emergy, energy and economic methods. An economic analysis clearly showed that the reason for this conversion was simply that the economic output/input ratio and the benefit density of the vegetable production system were greater than that of rice. However, both energy and emergy evaluations showed that long-term rice was the best choi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llowed by rotation systems. The current price of rice is lower than the em-value of rice produced from the long-term rice system, but higher than that of rice produced from the rotation system. Scenario analysis showed that if the government increases the price of rice to the em-value of rice produced from the long-term rice system, US$0.4/kg, and takes the valu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to account, the economic output/input ratios of both the rice and rotation systems will b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vegetable system. The three methods, energy, emergy and economics, are different but complementary, each revealing a different aspect of the same system. Their combined use shows not only the reasons behind a system’s current state or condition, but also the way to adjust these systems to move toward more sustainable states.  相似文献   
975.
分析了当前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城镇污水处理厂是保证区域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以及污水处理厂应实行企业化运营的思路,阐述了政府各部门在城市收水系统中各自的职能和分工,并对污水处理厂出水超标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6.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植物恢复是水体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一个关键,而人工快速大面积恢复沉水植物存在较大的难度。在淀山湖318国道近岸水域生态带内,运用水泥涵管覆土种植、箩筐覆土种植、纱布包裹覆土种植、编织袋覆土种植和竹签扦插法对水生植物进行种植。通过实验得出,运用水泥涵管覆土种植的芦苇存活率比用箩筐覆土种植的存活率高;运用水泥涵管覆土+竹签扦插法种植的狐尾藻存活率比其他几种种植方法的存活率高,几种种植方式下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77.
研究了常规运行模式下循环式活性污泥(CAST)工艺对磷酸盐的去除,考察了运行周期内反应器选择区和主反应区中磷酸盐、硝酸盐的浓度变化,并分析了CAST反应器的除磷途径和限制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测定了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所占的比例。研究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后,出水磷酸盐的平均值为1.9mg/L,平均去除率约为62%;系统除磷是在聚磷菌和反硝化聚磷菌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其中反硝化聚磷菌所占比例为81.1%。  相似文献   
978.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呼伦湖流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干涉雷达技术任务(SRTM)数据处理,运用土壤与水评价工具(SWAT)模型对呼伦湖整个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水文特征提取,分析流域地形分布情况。呼伦湖全流域面积约为25.6万km2,蒙古国部分约为16.3万km2,约占总面积的63.7%。坡度为0~2.0°的地形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呼伦湖南岸和东岸以及贝尔湖周边的平坦草原上,降雨主要被植被截留和土壤吸收,产汇流条件差;而呼伦湖的主要水源、产汇流条件较好的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其产流区大部分位于蒙古国。2国应加强流域综合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以保证下游入湖的水量来防止呼伦湖的持续萎缩。  相似文献   
979.
基于时序MODIS-EVI监测华中地区耕地复种指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种指数是衡量耕地资源集约化程度的基础性指标,也是国家宏观评价耕地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技术指标,它能有效反映农业生产在时间尺度上利用农业资源的程度。时序的植被指数曲线蕴涵着植被的生长和枯萎的循环节律,可以反映农作物的出苗、拔节、抽穗、收获等过程。利用经过Savitzky Golay滤波平滑的250 m分辨率的时序MODIS 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增强型植被指数)监测华中地区2005~2008年复种指数。监测结果与根据统计数据得到的复种指数线性回归斜率为1.1097(〖WTBX〗R2=0.759,P<0.0001),样点验证总体精度为92.4%,样区验证精度为97.91%。结果表明,利用时序MODIS EVI能及时快速、低成本、高精度的监测复种指数,方法独立,提取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80.
2005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Utermhl分析方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5° ~ 32.5° N,121.0° ~ 123.5° E)2005年秋季浮游植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调查区初步鉴定浮游植物95种(含变种和变型),硅藻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其丰度比例达到93.1%;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种,少数为暖水种和大洋种;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WTBX〗(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WTBZ〗;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04 cells/mL,高值出现在长江口门偏南水域;Margalef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以及Pielou指数的分布显示:秋季调查区离岸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高,物种均一性好。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海水温度和硝酸盐含量是控制调查区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优势种中肋骨条藻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硝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