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2篇
  免费   2373篇
  国内免费   1288篇
安全科学   1096篇
废物处理   102篇
环保管理   463篇
综合类   4850篇
基础理论   1062篇
污染及防治   492篇
评价与监测   382篇
社会与环境   340篇
灾害及防治   226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233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506篇
  2020年   620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474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510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目的研制开发\"海军航空装备保障统筹图绘制系统\",实现海军航空装备保障管理智能化,有效利用保障资源,提高保障工作效率。方法采用C/S和B/S模式相结合,前台以NevronNETVision为系统开发平台,后台数据管理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SQLServe,通过网络计划技术和AOE网分析技术,实现图形绘制和确定关键路线。结果通过导入Excel工作薄,实现统筹图、甘特图、资源载荷图的自动生成,提供可视化的图形编辑和统筹图的规范性检查,能进行关键路径、时间参数计算和人员负荷分析。结论 \"海军航空装备保障统筹图绘制系统\"智能、高效,为海军航空装备保障管理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2.
目的研究高温受热条件下纳米复合隔热材料的结构转变特征及热稳定性。方法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及热重仪等检测方法。结果纤维增强气凝胶材料从室温到650℃存在连续的质量损失,从室温到放热前,质量损失为1.66%;365℃开始出现放热,温度升至398℃时达到峰值,整个放热过程对应质量损失约为1.3%;从435℃放热结束开始到650℃的质量损失为1.46%。经过400℃热处理后,试样比表面积从268m~2/g增加到437m~2/g;当试样热处理温度达到600℃时,试样的比表面积明显随之降低至198m~2/g。结论 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以无定形结构为主,存在少量的二氧化钛晶体。在400℃左右,SiO_2气凝胶结构中硅甲基Si—CH_3发生氧化,产生明显的放热峰,之后硅羟基Si—OH之间发生缩聚反应,使600℃热处理后气凝胶中Si—O—Si网络骨架强度有所提高。未处理的纤维增强气凝胶材料试样上气凝胶纳米颗粒构成的块体较为良好地包裹在玻璃纤维表面,而经过600℃的高温热处理1 h后,块体气凝胶脱离了光滑的纤维表面,气凝胶纳米粒子发生收缩,致使材料比表面积下降。  相似文献   
203.
轻质高强多功能点阵夹层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材料类型和点阵结构,对点阵夹层结构进行了分类简述,并从静态、动态力学性能上,分析了各类点阵夹层结构的优缺点。简要叙述了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材料、结构以及功能等影响因素,针对不同使用工况的要求,可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匹配设计,以实现传热特性、电磁波屏蔽特性、声学特性等不同的功能性需求。然后介绍了复合点阵夹层结构(嵌锁组装、模具热压成形、穿插编织)和金属点阵夹层结构(冲压成形、挤压线切割、拉伸网折叠、搭接拼装、熔模铸造以及增材制造)的主要制造工艺。最后提出如何将设计因子与多目标进行匹配及优化设计,是轻质高强点阵夹层结构的重点研究方向,轻质高强点阵夹层结构将朝多材料及多结构复合方向发展,开发新的制造工艺,提高费效比,是点阵夹层结构材料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4.
利用薄片穿透法确定铝合金最大蚀坑深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铝合金最大蚀坑深度与环境试验时间的对应关系,为新型合金服役前的耐蚀性评级和结构件服役过程中的剩余寿命预测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海洋大气环境中新型铝合金的腐蚀类型,并利用薄片穿透法研究铝合金薄片最大蚀坑深度与试验时间的对应关系。结果经过海洋大气环境暴露试验后,2A97铝合金发生了深入合金内部的严重点蚀,检测薄片试样背面电解液的出现时间,可以确定环境试验中蚀坑穿透薄片试样的时间。通过测量不同厚度薄片试样的穿透时间,可以确定最快生长局部腐蚀点的深度和时间的关系。结论中性盐雾试验环境下,达到相同的最大蚀坑深度,2A97铝合金与AA2024铝合金用时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205.
南海大气环境对战术导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海上部署的战术导弹使用环境条件,分析了南海典型大气环境特点,主要包括高温、高湿度、高盐雾、强光照等,以及这些主要环境因素对典型战术导弹结构的作用效应和破坏模式,重点研究了南海大气环境导致腐蚀等对于结构可靠性的影响。最后,根据战术导弹结构的选用材料、结构形式等特点,提出了采取合理结构设计、选用耐腐蚀材料、采取表面处理防护技术、采取腐蚀检测/监测技术、建立数据库等措施建议,以期对提高南海地区导弹装备结构可靠性/耐久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6.
目的研究温度对常用镁合金阳极材料MIC、AZ31、AZ63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GB/T 17848—1999,采用四天加速试验法,在25~70℃的人造海水介质中进行阳极电化学性能评价,并观察腐蚀后阳极的宏观腐蚀形貌。采用极化曲线测试技术,研究温度对加速试验前后阳极的极化行为影响。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三种镁阳极的局部腐蚀明显加剧,溶解状态逐渐变得不均匀。随着温度的上升,三种镁阳极的实际电容量和电流效率呈小幅增加趋势,温度的影响不显著。极化曲线显示,镁阳极表现出活化溶解特征,温度升高明显促进了镁阳极的阴极过程,自腐蚀速率逐渐增加。结论在腐蚀初期,温度升高明显促进了镁合金阳极的腐蚀过程,但对镁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后期腐蚀产物生成以及表面状态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7.
航空装备腐蚀维护维修新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海洋环境下服役航空装备极易发生腐蚀的问题,介绍了清洗剂、去腐蚀产物膏、缓蚀剂等腐蚀维护维修新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功能、分类、技术指标等。清洗剂用于航空装备的日常清洗、维护以及维修,去除油污等污染物,防止腐蚀;去腐蚀产物膏用于外场航空装备腐蚀产物的原位去除;缓蚀剂用于在不能对现役航空装备的防护体系进行大幅改动的情况下,针对海洋环境下航空装备的防腐蚀需求,对航空装备进行附加防护或临时防护。综合运用腐蚀维护维修新材料进行航空装备的腐蚀防护,可以预防和减少腐蚀的发生,及时对腐蚀部位进行修复,保障航空装备的使用性能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8.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制备热障涂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设备的主要组成、工作原理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的结构特点,并重点论述了工件转速、工件温度、靶材蒸汽入射角度、工件表面的粗糙度、粘结层预氧化、改性粘结层和双层陶瓷层等对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9.
目的研究g-C_3N_4/C-Dots-M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性能。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技术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测试可见光照射下g-C_3N_4/C-Dots-M复合材料光电极偶联316L不锈钢后的光电化学阴极保护电流密度和电位变化曲线,研究材料的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性能。结果可见光照射下,该偶联体系的光致混合电位下降至-0.43 V(vs. Ag/AgCl),光电化学阴极保护电流密度达到4.3μA/cm。结论得益于碳量子点优异的电子传导特性,g-C_3N_4/C-Dots-550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性能比纯g-C_3N_4的明显增强。该复合材料在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方面展现了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10.
目的建立高温条件下结构的高速碰撞试验技术。方法基于理论和试验方法,研究影响试样加热/保温、碰靶速度和姿态的关键因素,利用次口径发射技术和电炉技术实现试样的加热、保温和加速。采用间接方法测试试样碰靶时的温度,联合应用次口径发射技术和靶体,控制试样的碰靶姿态,并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其进行测试。通过薄壁圆柱筒的高温高速碰靶验证高温试验技术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加热、加速和姿态控制一体化的高温高速碰撞试验技术,获得了不同尺寸薄壁圆柱筒不同姿态碰靶时的高温冲击动力学响应。正碰时,撞击端镦粗,尾端收缩,尾端的凹陷大于碰撞端的变形;侧碰时,圆筒呈马鞍状;角碰时的变形为楔形。随着圆筒的强度和刚度的降低,圆筒的变形增加,整体发生坍塌,出现大量的皱褶。结论建立的试验技术切实有效,可以用于高温条件下结构高速碰撞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