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8篇
  免费   1010篇
  国内免费   1804篇
安全科学   1016篇
废物处理   103篇
环保管理   467篇
综合类   4659篇
基础理论   763篇
污染及防治   159篇
评价与监测   378篇
社会与环境   355篇
灾害及防治   22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576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62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响应面法优化赤泥负载Co催化剂制备及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华楠  徐冰冰  齐飞  孙德智 《环境科学》2013,34(11):4376-4385
以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苯扎贝特(bezafibrate,BZF)的处理效果为评价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法对Co/RM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浸渍质量分数和焙烧温度为催化剂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当浸渍质量分数为4.14%、煅烧温度为389℃时BZF去除率预测值最高(71.29%).采用上述最佳制备条件制备的Co/RM催化臭氧氧化去除苯扎贝特的去除率为70.74%,与模型预测值十分接近,偏差为1%(<5%),说明响应面法实验设计和数学模型具有较好可靠性.通过比较RM和Co/RM两种催化剂对BZF的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效果,发现Co/RM催化臭氧氧化去除BZF的效果较为显著.采用BET、XRD和UV-Vis等表征手段对两种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存在相同的变化规律(RM相似文献   
212.
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剂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目前以生物炭为代表的生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确定生物炭对溶液中镉的吸附性能,选用由棉花秸秆制备的生物炭,研究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以及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对生物炭吸附Cd2+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线较好地拟合,在不同温度下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9.738 mg.g-1(288.15 K)、10.14 mg.g-1(298.15 K)、10.40 mg.g-1(308.15 K)和10.71 mg.g-1(318.15 K),热力学参数表明生物炭吸附Cd2+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在40 min即可达到平衡;pH对生物炭吸附Cd2+的影响较大,在pH2~8范围时,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随pH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该项研究可为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13.
杭州市家庭室内空气中PBDEs的污染现状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评价了杭州市家庭室内空气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污染现状及特征.结果显示:杭州家庭客厅空气中气相和颗粒相PBDEs的总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2.57 pg·m-3,范围为21.37~83.47 pg·m-3、卧室浓度为43.78 pg·m-3,范围为28.72~58.75 pg·m-3,BDE-47和BDE-99是家庭室内空气中最重要的两种单体,占总浓度的62.75%.室内空气中气相PBDEs浓度是颗粒相的1.49倍.高层建筑中的PBDEs浓度与低层建筑差别不大,均处于较低水平.PBDEs的理化性质、环境条件是影响其气固分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14.
河套灌区土壤水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及水平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田间土壤水及地下水在不同作物种植区、不同灌期等情况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与水平衡特征,以春小麦、玉米、向日葵为典型作物,在河套灌区选取4块2亩的试验田,于2009年4-11月采集田间土壤及地下水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地块间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差别主要集中在5-9月的作物生长期.夏灌灌水量不足,土壤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田间土壤水分变化属于“蒸腾蒸发消耗型”;秋浇期内水量充足,各地块各土层含水率均明显增加,田间土壤水分呈“入渗补给型”.各地块地下水埋深月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于优先流的存在,地下水对灌溉降水响应快.本文定量研究了区域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灌区水平衡要素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可为灌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5.
环境因子对水蚯蚓呼吸速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蚯蚓能通过摄食剩余污泥而使污泥减量.因此,本文以颤蚓科蠕虫 (Tubificidae)为研究对象,考察环境因子(水质、水蚯蚓投加量、温度、pH、溶解氧)对水蚯蚓呼吸速率的影响,以探明水蚯蚓生长和新陈代谢的最佳条件,揭示环境因子影响水蚯蚓污泥减量的机理.结果表明,水蚯蚓在"水蚯蚓-微生物"共生系统污泥减量装置出水中的呼吸速率最大,为81.72 mg·g-1·h-1·L-1(以单位体积内每g干重水蚯蚓每小时消耗的O2质量计(mg)),在蒸馏水中的呼吸速率最小,仅为18.31 mg·g-1·h-1·L-1;在容积为1 L的系统中,水蚯蚓呼吸速率随着投加量增加而逐渐减小,当水蚯蚓投加量为0.25 g (以湿重计)时,呼吸速率最大,为81.72 mg·g-1·h-1·L-1;在8~22℃范围内,水蚯蚓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2~30℃范围内趋势则相反;当pH=8.00±0.05时呼吸速率最大,比其他pH值条件下测得的呼吸速率高1倍多;溶解氧在3.5~4.5 mg·L-1范围内,水蚯蚓的呼吸速率较高,在此溶解氧范围之外时,水蚯蚓呼吸速率均较低. 该研究结果可为污泥减量中水蚯蚓的培养和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从内在层次上揭示了环境因子影响水蚯蚓生长及代谢,进而影响污泥减量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216.
北京夏季灰霾天臭氧近地层垂直分布与边界层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后奥运时期首都北京的空气质量被更加关注,尤其是对于灰霾天与光化学复合污染的状况,而近地层数百米高度内的大气污染物与大气物理参数垂直分布观测对于空气质量变化过程评估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于2009年8月1-16日,在北京市325 m气象塔进行了相应的立体观测,观测平台垂直分布在距离地面高度8、47、120和280 m四层中.同时,在近地面320 m高度以内,分15层分别观测了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另外,使用气溶胶后向散射云高仪观测了边界层2.5 km内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利用垂直分层的O3数据与边界层物理观测数据并结合天气形势、后向轨迹模式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本次观测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夏季西北部低压槽控制的北京区域不利于低空大气扩散,容易形成光化学污染叠加灰霾污染,污染形成时白天地面小时最大φ(O3)可达120×10-9,280 m高度处可达155×10-9;来自西北偏西的气流一般较为干净,有利于北京污染物的清除,而来自西南和偏南的气流使北京的O3污染加重,导致区域性高浓度O3污染;在稳定天气条件下,夜间残留层与地面的φ(O3)差别越大,次日光化学生成的φ(O3)起点越高,表明残留层O3在次日混合层抬升过程中卷夹到地面,影响地面空气质量;300 m以内的近地层,在50 m高度左右存在φ(O3)变化程度剧烈层,这是城市冠层界面与大气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17.
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和传统浸渍法制备了TiO2-分子筛复合载体及复合载体负载过渡金属与稀土元素催化剂,通过微波辅助催化氧化甲苯的性能实验考察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TiO2明显提高了载体结构的稳定性与耐温性,并使过渡金属铜(Cu)、锰(Mn)和稀土元素铈(Ce)等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更均匀;在复合载体吸附、吸波性能与多相活性组分催化的共同作用下,Cu-Mn-Ce/TiO2-分子筛催化剂微波辅助催化氧化甲苯的完全燃烧温度仅为175℃,此时甲苯去除率可达99%;15 h的连续性实验表明,TiO2复合型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由催化剂表征分析结果可知,活性组分颗粒的均匀分布与铜、锰氧化物及铜锰尖晶石固溶物等活性相的存在促进了甲苯的催化氧化,锐钛矿型TiO2较高的电子迁移速率与催化剂孔径的增大均有助于甲苯的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218.
海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分区、分级、分期和分类"管理的基础.通过分析海河流域的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特点,确定了一级二级分区的指标体系,一级分区指标包括地貌类型、径流深、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反映水资源供给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共划分了6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区;二级分区利用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反映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及水质净化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共划分了16个二级水生态功能区.最后,通过野外调查各个分区的水生态系统结构和生境差异性(水量、水质、河流生境、水生动植物等),对一级和二级分区结果进行了评价.分区结果能够为海河流域的水质目标管理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持,分区方法和指标体系也可以为国内其它类似流域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9.
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特征解析及分类控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识别流域内关键源区并加以重点控制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的最有效手段.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单分析法核算了流域173个县(市、区)的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农田种植、水产养殖4种污染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利用SPSS和GIS软件对污染排放强度进行聚类分析、敏感性评价及空间解析,解析出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敏感地区、重点污染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依据污染源贡献大小对流域进行分类控制.结果表明,2009年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COD、TN、TP排放量分别为206.74×104t、66.49×104t、8.74×104t;排放强度分别为7.69、2.47、0.32 t·hm-2;COD、TN、TP排放比重分别为73%、24%、3%.识别出COD、TN、TP的主要贡献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解析出淮河上游沙河、颍河、北汝河、贾鲁河以及清潩河等子流域为整个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敏感区和优先控制区,畜禽养殖为流域优先控制区中的重点污染源.畜禽污染型和综合污染型分别是流域污染贡献率最高和控制难度大的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220.
2株降解菲的植物内生细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倪雪  刘娟  高彦征  朱雪竹  孙凯 《环境科学》2013,34(2):746-752
为了获得具有菲降解特性的植物内生细菌,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本研究从多环芳烃污染区植物体内分离得到2株能够降解液体培养基中高浓度菲(200 mg·L-1)的植物内生细菌(菌株P1和P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分别将菌株P1和P3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细菌.菌株P1和P3均为好氧生长,28℃、150 r·min-1摇床培养7 d,2株菌对无机盐培养基中菲(100 mg·L-1)的降解率均高于90%.条件实验表明,温度20~30℃,pH 6.0~8.0,盐含量0%~4%,装液量10~30 mL(100 mL三角瓶)2菌株生长良好且对菲降解率高于70%.其最适生长和降解温度为30℃,pH为7.0,盐含量≤4%,装液量≤30 mL.综合比较2株菌对菲的降解特性,P1菌株高温耐受性稍强,而P3菌株对环境pH改变和缺氧的耐受性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