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5篇
  免费   1520篇
  国内免费   3526篇
安全科学   1430篇
废物处理   358篇
环保管理   875篇
综合类   8064篇
基础理论   155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37篇
评价与监测   684篇
社会与环境   594篇
灾害及防治   43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700篇
  2021年   674篇
  2020年   854篇
  2019年   524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605篇
  2016年   563篇
  2015年   676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859篇
  2012年   1014篇
  2011年   1011篇
  2010年   899篇
  2009年   776篇
  2008年   804篇
  2007年   741篇
  2006年   683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为实现风送管道物料静电监测与控制,预防料仓静电燃爆事故,提高聚烯烃装置料仓安全水平,基于非平衡式双极性离子风消电技术,开发了双极性离子风消电器;基于离子风消电器和静电监测器,探讨了石化粉体料仓用离子风消电控制系统组成、电路、气路布局;对非平衡式双极性离子风消电系统进行现场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此管道粉体消静电技术,合理调节正、负侧控制电压,可有效控制管道物料荷质比稳定在±0.3 μC/kg以内,保障聚烯烃装置料仓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12.
矿井通风阻力系数是通风安全最重要的基础参数之一,为了实现矿井通风阻力系数简单准确地预测,提出了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来预测矿井通风阻力系数的方法。通过分析影响因子与矿井通风阻力系数的相关性关系,并利用MATLAB逐步建立单影响因素与矿井通风阻力系数、多影响因素与矿井通风阻力系数之间的SVM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各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确定最佳矿井通风阻力系数预测模型,即当输入模型影响因素为巷道断面积、周长和支护方式时,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0%的样本数占测试样本的76%,相对误差小于20%的样本数占测试样本的90%。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在矿井通风阻力系数预测中是可行的,并具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13.
为了探讨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管理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在概述职业工效相关因素类别、相互关联及评价方法等基础上,提出基于职业病危害防治要求、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建设模式的职业工效不良因素干预管理的初步策略及实施要点。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相关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工艺设备及其布局、工作系统设计、作业环境、作业管理和社会心理因素等,不同因素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并最终影响到微观层面劳动者职业活动的工效特点及宏观层面工作场所整体的职业工效特征;实施有效的职业工效管理,在于科学辨识、评估不良职业工效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不同阶段采取合理可行的管理方法进行干预,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14.
为了合理设计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方案,以晋牛煤矿1303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采空区进、回风侧布置束管监测系统,连续测定采空区气体浓度变化,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区域,并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流体力学COMSOL计算软件,研究不同注氮量、注氮位置下采空区氧化自燃带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氮量和注氮位置参数的变化,对氧化自燃带上界限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氧化自燃带的下界限影响比较显著;最合适的注氮位置应该在距离切顶线30 m左右,运用Origin软件得出注氮量与氧化自燃带宽度呈指数关系,由拟合式计算出最优注氮量为386 m3/h,此时氧化自燃带的宽度为31.5 m。  相似文献   
915.
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探讨省域尺度下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西省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16 582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普通克里格、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土壤全氮(TN)含量在026~375 g/kg之间,平均值为158 g/kg,变异系数为3101%;碱解氮(AN)含量值域范围为1160~39970 mg/kg,平均值为16431 mg/kg,变异系数为3460%;二者均呈中等程度的变异性。(2)经半方差分析,TN与AN的变程分别为31489和3030 km,TN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大而AN较小。(3)在空间分布上,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新余市、抚州市与景德镇市。(4)回归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耕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影响极显著(P<001)。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TN与A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分别为271%与42%,是影响江西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16.
The annual relative mass of storage organs cycle of Bufo gargarizans in southwestern China was studied from December 2005 to November 2006. We described how those organs changed in response to extreme temperatures. Energy reservation dropped to the lowest levels after dormancy for both sexes, and then increased for period of 4.25 month. However, the mass of these organs dropped again rapidly until August (liver) and September (fat bodies) due to the constraint from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occurred during the summer, and then non-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efore hibernation. For ovaries, varied with a different profile to those of liver and fat bodies have a resting period of four months. In addition, the toads’ ovaries kept growing when the mass of liver and fat bodies declining accordingly during hibernation. Therefore, ovarian mass increased during the hibernation and non-hibern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917.
以南京市汽油车遥测试验结果为例,对汽油车的单次遥测数据与年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组数据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车速等检测环境的差异造成的。整体遥测值的变化并不会随着年检值的增加或减少而呈现某一趋势,车辆的单次遥测数据并不具有代表性,不能作为车辆是否超标的判定依据。在对汽油车遥测不合格次数、排放限值设定、遥测年检时间间隔等分析中发现,若将汽油车的NO、CO遥测排放限值分别设为2 000×10-6和5%,当汽油车的遥测不合格次数≥5次,或汽油车的遥测不合格次数达到3次,同时这3次的遥测时间距离年检不超过60 d(遥测在前,年检在后),那么在这些遥测不合格车辆中,有80%以上的年检结果也不合格,遥测与年检的检测结果判定较为一致。虽然两者的检测方法和排放标准不同,但都能有效筛选出排放超标车辆,而且遥测法更快速,也无需停车检测,不影响车辆行驶。  相似文献   
918.
利用TSI公司的APS和SMPS系统,于2017年4月在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点位连续一个月进行大气颗粒物数谱观测,结果表明,南京市春季典型月份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和体积浓度均值分别为1.64×104cm~(-3)和1.65×106μm~3/m~3;核模态、爱根核膜态、积聚模态和粗粒子模态数浓度占比分别为22.72%,53.52%,23.72%和0.05%,体积浓度占比分别为0.01%,1.76%,55.82%和42.41%;颗粒物数浓度平均日变化呈现双峰结构;PM_(2.5)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具有高度相关性;存在明显的新生粒子事件,3~10 nm颗粒物数浓度小时均值短时7 500 cm~(-3)。  相似文献   
919.
以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为例,以2010年为基准年,在ESTDA的框架下,运用ESDA、LISA时间路径和LISA时空跃迁等方法分析了2011~2015年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时空动态特征,同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2)东部地区具有相对稳定的局部空间结构;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北京稳定性最强,新疆波动性最大;(3)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空间格局演化的整合性较弱,稳定性较强,协同高增长省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协同低增长省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4)影响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自给度和能源消费结构。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时空动态;LISA时间路径;LISA时空跃迁;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920.
利用1963~2015年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不同极端降水指标的空间变化特点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3 a来,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年极端降水量与年降水量从下游到上游逐渐递减,两者变化趋势大致呈现“增-减-增”的空间分布格局。年极端降水量对年降水量贡献(PEP)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但贡献比例在流域内普遍呈现增加的趋势。持续1 d的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与年极端降水量的分布特征类似,其对年极端降水量的贡献比例高达65%以上,说明长江流域极端降水以持续1 d的极端降水事件为主。持续2 d及以上的极端降水事件主要集在中皖苏赣局部地区和四川中部地区,但其降水量对年极端降水量的贡献比例较小。从上游到下游,年最大日降水量(MDP)逐渐增大。其中,上游源头地区的沱沱河、曲麻莱和玉树3个站点MDP主要集中在0~25 mm之间,其他站点均以25~50 mm量级为主;长江流域中部地区的MDP大部分以50~100 mm的量级为主,处于100~150 mm之间的次之;长江流域东部地区主要以100~150 mm量级的MDP为主。 关键词: 极端降水;降水贡献;不同历时;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