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23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563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192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采用A/O—Fenton氧化—混凝组合工艺处理丁苯橡胶生产废水。试验结果表明:A/O工段中,在兼氧池HRT 8 h、好氧池HRT 16 h、好氧池MLSS 2 500~3 500 mg/L的优化参数下,平均COD,NH3-N,TP去除率分别为72.9%,96.2%,51.3%;Fenton氧化工段中,在30%(w)H2O2溶液加入量0.2%(φ)、n(H2O2)∶n(Fe SO4)=2∶1、Fenton氧化反应时间70 min、Fenton氧化进水p H 5.0的优化条件下,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6.0%和57.0%;A/O—Fenton氧化—混凝组合工艺对COD、NH3-N、TP、浊度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4.8%,96.2%,100%,94.0%,处理后出水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82.
采用改性矿物吸附法和O3氧化法对某制药厂维生素B12废水进行脱色处理。以废水色度去除率大于50%为目的,通过实验确定改性矿物吸附法和O3氧化法处理维生素B12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废水的pH为3.00,有机化膨润土的投加量为5g/L,PAC的投加量为6g/L,投加有机化膨润土后搅拌时间为30min时,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可达到51.3%,处理成本为12.85元/t。O3氧化法的最佳条件:废水的pH保持不变,O3流量为5g/h,反应时间为2min,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可达到68.8%,处理成本为0.96元/t。对比这2种方法,O3氧化法处理该废水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并且能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便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983.
江西省县域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采用碳转化系数法对江西省县域农业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2000~2010年江西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23085万t增长到2010年的29051万t,不同年份农业碳排放均主要源于化肥施用与农业机械使用;(2)全省农业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碳排放区均集中于鄱阳湖周边地区;碳排放强度多为Ⅱ级水平,空间分布上与碳排放量相比更为均衡;(3)江西省县域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整体上均呈明显扩大的趋势;(4)生产效率、结构、劳动力等因素对农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则促进碳排放量增加,农业碳排放还受社会、政策等影响  相似文献   
984.
Lead (II) has been as one of the most toxic heavy metals because it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health hazards. Therefore,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discovering new methods for effectively and economically scavenging lead (II) from the aquatic system.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 biosorption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the treatment of pollutant streams. To apply these techniques, suitable adsorbent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are demanded. The waste biomass of Bacillus gibsonii S-2 biosorbent was used as low-cost biosorbent to remove metallic cations lead (II) from aqueous solution. To optimize the maximum removal efficiency, the effect of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studied. The isotherm models, kinetic models an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analysed to describe the adsorptive behaviour of B. gibsonii S-2 biosorbent. The mechanisms of lead (II) biosorption were also analysed by FTIR and ED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H values for the biosorption at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e. 20, 30 and 40 °C, were determined as 4. The equilibrium data were well fitted to Langmuir model, with the maximum lead (II) uptake capacities of 333.3 mg?g?1. The kinetics for lead (II) biosorption follow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equation. The thermodynamic data showed that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were endothermic (?G?<?0), spontaneous (?H?>?0) and irreversible (?S?>?0). The mechanism of lead (II) biosorption by the waste biomass of B. gibsonii S-2 biosorbent could be a combination of ion exchange and complexation with the functional groups present on the biosorbent surfa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aste biomass of B. gibsonii S-2 for lead (II) adsorption, characterized with higher lead (II) sorption capacity and lower cost, may fi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85.
不同堆肥方式对鸡粪与秸秆混合堆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材料,进行了露天堆肥和反应器堆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堆肥(堆体P2)较露天堆肥(堆体P1)升温快,堆体P2达到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的要求,堆体P1未达到;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堆体P1的水分总损失量(26.5%)大于堆体P2的水分总损失量(20.6%);堆体P1和P2的有机质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前期0~21d,分别完成了81.4%和84.5%的有机质降解量;堆体P1和P2的C/N比在堆肥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最终C/N比分别为18.3和14.8;种子发芽指数GI_P1〈GI_P2,表明采用堆体P2的堆肥产品的植物毒性较堆体P1更小。各指标实测数据表明,反应器堆肥的堆肥产品的稳定性和腐熟程度较露天堆肥更好。  相似文献   
986.
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的微量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砷铋钼三元杂多酸的形成条件及其还原产物的光度性质。结果表明:显色体系最大吸收位于825 nm处,ε′为1.54×104L/(mol·cm)。在室温下至少稳定8 h。砷量在0~40 μg/10 mL遵守比尔定律,r为0.9995。用丘氏定砷器使砷呈AsH3逸出分离   相似文献   
987.
由中国环境学会环境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湖北省环境学会和宜昌环境学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14—17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来自全国75个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4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160多篇,会议交流48篇。与会代表就我国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988.
以异狄氏剂、狄氏剂和p,p'-滴滴涕3种持久性有机氯农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验证了三油酸甘油脂-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富集水中自由溶解态疏水性有机物的假设,研究了水中溶解性有机碳对TECAM富集3种有机氯农药的影响,并与相同暴露条件下日本青鳉鱼的富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ECAM只富集水中自由溶解形态的疏水性有机物;水中存在的溶解性有机碳会降低3种有机氯农药被TECAM和青鳉富集的可利用性;TECAM和青鳉的富集结果有很好的可比性.因此,TECAM能够用来预测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不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的水中被鱼体富集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9.
平原典型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固体废弃物的增加,垃圾焚烧逐步成为城市垃圾处理应用一个较为理想可行的选择。垃圾焚烧不仅可以回收能源,且相对其他处理方式其减量效果显著。垃圾焚烧厂排出的尾气中的某些特定重金属可以通过大气干湿沉降进入土壤。采用XRF 荧光光谱仪、岛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测汞仪测定了杭嘉湖平原的嘉兴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74个土壤样品中Cr、Mn、Cu、Pb、Fe五种重金属元素浓度的空间分布,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土壤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垃圾焚烧厂周边表层土壤上述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依次为174.05、707.76、47.68、41.95、39057.89 mg·kg-1。表层富集因子分析表明表层土壤中Cu和Pb的含量受到人为影响。因子分析将5种重金属分成3类,并揭示了3类金属在该区域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Cr、Mn、Fe以土壤地球化学作用(37.88%方差贡献)为主导影响因素,Cu、Pb分别以农药施用作用为主(22.06%)、垃圾焚烧源尾气排放(22.74%)为主导影响因素。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最大污染贡献来自于Pb(单因子污染指数高达2.16),厂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存在累积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0.
为了验证PM2.5进入肺部后,在肺巨噬细胞清除PM2.5组分中是否发生细胞焦亡效应,本研究以THP-1细胞作为人巨噬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PM2.5暴露于THP-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PI染色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PI染色,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GSDMD的表达,以及ELISA法检测IL-1β、IL-18的分泌等来检测PM2.5暴露诱导THP-1细胞的焦亡发生和炎症因子释放水平.结果显示:THP-1细胞暴露于PM2.5后,细胞存活率的降低与PM2.5暴露浓度的增加呈正相关;THP-1暴露PM2.548 h后,细胞胀大并呈气泡状;与空白对照(PBS)组相比,PM2.5暴露组与阳性对照组(1.0μg·mL-1LPS+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