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90篇 |
免费 | 4568篇 |
国内免费 | 2726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74篇 |
废物处理 | 367篇 |
环保管理 | 1011篇 |
综合类 | 30883篇 |
基础理论 | 2709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5751篇 |
评价与监测 | 1522篇 |
社会与环境 | 300篇 |
灾害及防治 | 5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282篇 |
2021年 | 226篇 |
2020年 | 801篇 |
2019年 | 1982篇 |
2018年 | 2151篇 |
2017年 | 2150篇 |
2016年 | 1941篇 |
2015年 | 2394篇 |
2014年 | 3006篇 |
2013年 | 3180篇 |
2012年 | 3142篇 |
2011年 | 2745篇 |
2010年 | 2459篇 |
2009年 | 2379篇 |
2008年 | 2014篇 |
2007年 | 2030篇 |
2006年 | 1523篇 |
2005年 | 1139篇 |
2004年 | 1047篇 |
2003年 | 816篇 |
2002年 | 658篇 |
2001年 | 673篇 |
2000年 | 794篇 |
1999年 | 680篇 |
1998年 | 499篇 |
1997年 | 497篇 |
1996年 | 501篇 |
1995年 | 460篇 |
1994年 | 291篇 |
1993年 | 252篇 |
1992年 | 307篇 |
1991年 | 279篇 |
1990年 | 234篇 |
1989年 | 206篇 |
1988年 | 147篇 |
1987年 | 72篇 |
1986年 | 76篇 |
1985年 | 55篇 |
1984年 | 57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46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5篇 |
197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对珠江三角洲水体中来源广、毒性大的多氯代芳香化合物(PCAs)在两种自然沉积物和活性污泥中的吸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珠江广州河段鸦岗底泥和顺德鱼塘底泥中,1,2,4-三氯苯、1,2,4,5-四氯苯、五氯苯主要呈现为Fruendlich非线性吸附,六氯苯、2,4,6-三氯酚、七氯和Aroclor1260则表现为线性吸附;而在活性污泥颗粒物上几种PCAs均表现为线性吸附。PCAs的吸附行为与Kow有一定关系,但主要与固体颗粒物中有机碳和粘土成分含量有关。有机碳和粘土成分的高低不仅影响PCAs在颗粒物上吸附容量的大小,其比值还决定了PCAs的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852.
通过两季马铃薯大田试验,研究了嗪草酮在灌溉沙壤土中的消失和移动情况。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嗪草酮施用后最初7~15天内其含量急剧降低,此后随时间推移降低幅度平缓,1993年和1994年试验结束时的残留量分别为5.9μg/kg和2.3μg/kg。两年共采集的379个土样(分布在15~75cm各土层)中只有5个检测到有嗪草酮。1994年大田135cm土层处的水样中,嗪草酮的检测率高达66%,检测浓度范围为0.06~15.85μg/kg,平均浓度为1.94μg/kg。相比较,嗪草酮在大田试验中的消失速率远大于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854.
目的研究阳光的光谱能量分布特性。方法对高原、西北沙漠、热带海洋等3个地域200~800 nm波段的阳光进行光谱测量,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天气状况、不同扫描速度下的阳光光谱能量分布特性。结果高原地区阳光光谱中的紫外-可见波段的辐照强度明显比西北沙漠和热带海洋地区高,多云时200~800 nm波段的辐射总量与晴天相比降低1/4,200~400 nm的紫外波段的辐射总量仅为晴天时的54%。光谱测量仪的扫描速度对光谱测定结果基本无影响。结论研究获得的阳光紫外截止点、340 nm处的辐照强度、不同波段的辐照量,可为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中的光源选择、光谱能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5.
氧化沟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CFD数值计算和体视PIV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卡鲁塞尔氧化沟反应器流场特性。探索复杂边界条件下反应器流场的模拟方法,采用体视PIV技术分别测量了反应器直道、弯道处三维全场流速;研究不同位置处纵、横、垂三向的流动结构和沿程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验结果较吻合;纵、垂两向的流动分布是决定沟内水力特性的主要因素;横、垂两向的流动是决定污泥沉积位置的主要因数;外沟靠近曝气叶轮直道段的流速分布上大下小,在低速区底部易发生污泥沉积;外沟远离曝气叶轮直道段流速分布上小下大,利于防止泥水分离;弯道段受横比降和横向环流的影响,内侧容易形成低速区或停滞区而发生污泥沉积。 相似文献
856.
WU Yirui HE Tengteng ZHONG Mingqi ZHANG Yueling LI Enmin HUANG Tongwang HU Zhong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09,21(10):1446-1451
A bacterial strain BAP5 with a relatively high degradation ability of benzo[a]pyrene (BaP) was isolated from marine sediments of
Xiamen Western Sea, China and identified as Ochrobactrum sp. according to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s well as Biolog 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Strain BAP5 could grow in mineral salt medium with 50 mg/L of BaP and degrade about 20% BaP after 30
d of incubation. Ochrobactrum sp. BAP5 was able to utilize other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such as phenanthrene,
pyrene and fluoranthene)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and energy source, suggesting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PAHs bioremediation. The
profile of total soluble protein from Ochrobactrum sp. BAP5 was also investigated. Some over- and special-expressed proteins of strain
BAP5 when incub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BaP were detected by 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found to be
related with PAHs metabolism, DNA translation, and energy production based on peptide fingerprint analysis through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相似文献
857.
紫色水稻土颗粒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庆合川区和铜梁区随机采集了20个紫色水稻土,将其分成颗粒有机质(0.053~2 mm,POM)、砂粒(0.053~2mm)和细土(0.053 mm)这3个组分,通过比较不同组分的有机碳及重金属(Cu、Zn、Pb、Cd)含量和分布状况,研究了紫色水稻土中POM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如pH、CEC、黏粒和土壤有机碳(SOC)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采样区紫色水稻土的POM含量范围为7.31~44.76 g·kg~(-1),平均值为19.20 g·kg~(-1),有机碳含量为96.61~263.17 g·kg~(-1),平均值为151.34 g·kg~(-1),显著高于原土及其他组分,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为8.63%~48.62%,代表了一大部分土壤有机碳库.POM中的Cu、Zn、Pb和Cd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3.35、1.14、2.88和2.14,显著高于其他组分,表现出一定的富集作用,对上述重金属的贡献率分别为6.02%、2.22%、5.24%和3.21%,POM对Cu、Pb的富集能力和贡献率均显著大于Zn和C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OM含量与SOC、pH、CEC、黏粒(0.002 mm)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SOC是主要因素.POM-C含量与总量分别与黏粒含量、SOC呈显著相关.POM中重金属总量与SOC、pH、POM-C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SOC是最关键因子;与其他重金属相比,Zn在POM中的总量与土壤性质的回归系数最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58.
喀斯特灌丛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丰度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喀斯特灌丛生态系统中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变化,揭示不同坡位条件下影响灌丛生态系统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与丰度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差异显著,变化趋势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土壤AM真菌丰度变化趋势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与AM真菌丰度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RDA分析表明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AM真菌与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植物均匀度指数显著影响土壤AM群落结构组成,而土壤有机碳、全氮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可见,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结构共同作用影响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说明利用AM真菌用于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时,微形态(坡位)对AM真菌的影响应该纳入考虑范畴. 相似文献
859.
860.
膨润土对复合污染中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及机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选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为代表,研究了其在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膨润土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温度、盐度对CPC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Na基膨润土对CPC的吸附性能最好,对SDBS基本无吸附,对TX-100的吸附介于两者之间.Na基膨润土对CPC的吸附是阳离子交换和疏水键缔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对TX-100的吸附主要是通过其与膨润土硅氧表面间的氢键作用,同时通过疏水键作用形成吸附双分子层;SDBS在Ca基膨润土上的吸附损失量先增大后减小,在1.5倍临界胶束浓度 (CMC)时达到极大值,主要机理是SDBS与膨润土中的Ca2+产生沉淀作用,而胶束具有再溶解沉淀的作用.膨润土对CPC的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CEC的增大而增大,一定浓度NaCl的加入有利于其在膨润土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