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4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3611篇
安全科学   653篇
废物处理   611篇
环保管理   734篇
综合类   5293篇
基础理论   1685篇
污染及防治   3888篇
评价与监测   423篇
社会与环境   409篇
灾害及防治   40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417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574篇
  2014年   734篇
  2013年   979篇
  2012年   830篇
  2011年   849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684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乡村生活空间网络是一定地域乡村居民依托社区节点,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彼此联系而形成的社会空间系统,探究其空间结构与优化策略对认识乡村生活空间内涵、重塑乡村日常生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以江汉平原典型乡建片区培育的9个节点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生活空间网络三元系统,构建社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描述网络结构总体与节点特征,提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区域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处于发育阶段,网络兼具整体松散与局部集聚特征,社区间联系正在加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节点质量有待提升,网络呈现层次清晰的3级节点体系,核心节点虽具有无法替代的网络地位但本身质量不高,次级节点的结构具有相似性需要择优培育,边缘节点需要丰富网络内外联系;基于此,必须构建“1心、8点、1轴、3区”的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为评估并识别区域网络节点特征,预测并构建区域网络化发展体系提供了新思路,为平原农区的乡建片区提供了网络化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2.
能源利用中烃类气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烃类气体作为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地下油气藏的直接指标,以及钻井液检测中指导钻井作业的重要因素,在挥发性烃类污染控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各类烃类气体检测技术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整理,为该类技术针对不同目标的选择与组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为揭示成渝地区大气复合污染成因,选择乡村点资阳站的冬季,实测了颗粒物数浓度及其粒径谱分布、云凝结核(CCN),在二氧化硫、光解速率(JO1D)实测值基础上估算了新粒子生成的重要前体物气态硫酸的浓度.2012年12月5日到2013年1月5日观测期间,3~582nm颗粒物数浓度水平较高,平均值为(16072±9713)cm-3.颗粒物数谱分布呈现以积聚模态为主体的特征,占总颗粒物数浓度的46%,此比值高于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的乡村点和背景点.在较高颗粒物凝结汇(CS)水平下[(4.3±3.6)×10-2s-1],甄别出7次新粒子生成(NPF)事件,占观测天数的23%.NPF事件发生时,颗粒物生成速率与增长速率分别为(5.2±1.4)cm-3s-1,(3.6±2.5)nm/h. NPF事件对CCN数浓度有明显贡献,NPF发生后CCN数浓度平均增长19%.  相似文献   
74.
针对传统Fenton体系Fe(Ⅲ)累积和pH适用范围过窄等缺点,采用羟胺(HA)强化的HA-Fenton体系,以对氯苯酚(4-CP)为目标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考察了Fe(Ⅱ)投加量、H2O2投加量、HA投加量和溶液pH等工艺条件对4-CP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A-Fenton体系适用于酸性和弱酸性条件,最佳pH范围为3.0~4.0;在溶液pH为3.0、Fe(Ⅱ)投加量为5.0 μmol/L、H2O2投加量为0.4 mmol/L、HA投加量为0.20 mmol/L的最适条件下,反应10 min, 4-CP去除率达64.25 %。  相似文献   
75.
陈莉荣  陈毛毛  刘文 《化工环保》2015,35(3):318-323
以拜耳法赤泥为原料、Na Cl为助溶剂,采用酸浸法溶出赤泥中的铁、铝元素,再与硅酸钠、硫酸氧钛反应制备出高效混凝剂含钛聚硅酸铝铁(T-PSAF),并将其用于模拟亚甲基蓝印染废水的脱色。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为8 mol/L、液固比(硫酸体积与干赤泥质量之比)为14 m L/g、酸浸温度为80℃、酸浸时间为80 min、Na Cl加入量为0.10 g/g(以干赤泥计)的优化酸浸条件下,铁、铝的浸出率分别为88.25%和73.21%;在n(Fe+Al)∶n(Ti)∶n(Si)=0.3∶0.3∶1、熟化p H为4~5、熟化时间为2 h、混凝剂加入量为25 m L/L的优化混凝条件下,初始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为10 mg/L的废水的脱色率可达87.1%,而当初始亚甲基蓝质量浓度增至150~200 mg/L时废水脱色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76.
人工浮床对汾江河水质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山市汾江河内布置浮床的水域的7个断面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了布置浮床侧与未布置浮床侧各水质指标的差异,以考察人工浮床对汾江河水质的净化效果。同时比较了圆币草、水罂粟、梭鱼草、狐尾草、美人蕉和鸢尾6种浮床植物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结果表明,布置人工浮床一侧的水质TN、TP、COD和NH4+-N含量均显著低于未布置浮床一侧的水质,表明人工浮床对水体水质的有净化效果。总面积约4 900 m2的浮床植物经过3个月的生长,从水体中共吸收了192.5 kg的氮和76.1 kg的磷。6种浮床植物中,狐尾草的净增生物量最高,达到64.2 kg/m2;圆币草次之,为62.2 kg/m2。狐尾草和圆币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在6种植物中处于较高水平,每平方米狐尾草和圆币草从水体中分别吸收了51.61g氮、19.79 g磷和46.90 g氮、22.93 g磷。综合比较得出,狐尾草和圆币草在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上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是较好的浮床植物。本研究为人工浮床在南方类似河流中的应用及植物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
以堇青石蜂窝陶瓷(C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堇青石负载Pd和过渡金属混合氧化物催化剂,记作Pd-M-Mn(M=Cu,Co,Fe,Ni)/CC。实验结果表明:Pd-Co-Mn/C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随着Pd负载量的增加,CO转化率提高;当Pd负载量为1.00%时,反应温度为150℃时CO转化率达到98%,200℃时CO转化率达到100%;在反应温度150℃条件下,Pd-Co-Mn/CC催化剂(Pd负载量1.00%)的CO转化率在前30h内小幅度下降,随后稳定在90%以上,反应100h后,催化剂表面颜色由黑色变为棕褐色。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降低红磷(RP)烟火剂的吸湿率及感度,以此提高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方法 以生物基材料壳聚糖(CS)为囊壳结构,采用高效简便的工艺,制备壳聚糖包覆微胶囊红磷(CSRP),对CSRP进行红外光谱测试(FTIR)、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及热重(TG)测试,并对RP及CSRP进行吸...  相似文献   
79.
边(滑)坡分类是进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边(滑)坡灾害防治的基础。为此,首先对国内外边(滑)坡分类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按照分类方法及分类目的,把现有的边(滑)坡分类方法分为了4类:基于单因素及多因素的滑坡分类方法、基于破坏模式与治理措施的滑坡分类方法、基于监测预警的滑坡分类方法和基于稳定性评价的滑坡分类方法,而后对上述分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最后,基于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的迫切需求和分类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监测预警和失稳后运动距离预测的突发滑坡应急防治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基于应急防治的特殊要求,在前者加入了临灾征兆的分类指标,这将对突发滑坡灾害应急防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80.
本文研究了湘江衡阳段26个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Cd,Cu,Pb,Zn和Cr)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初步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湘江衡阳段沉积物呈现出以Cd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多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大部分研究区域水体面临很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