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14篇 |
免费 | 176篇 |
国内免费 | 95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6篇 |
废物处理 | 157篇 |
环保管理 | 230篇 |
综合类 | 1683篇 |
基础理论 | 605篇 |
污染及防治 | 1011篇 |
评价与监测 | 185篇 |
社会与环境 | 157篇 |
灾害及防治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153篇 |
2021年 | 128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108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177篇 |
2015年 | 185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299篇 |
2012年 | 307篇 |
2011年 | 301篇 |
2010年 | 249篇 |
2009年 | 221篇 |
2008年 | 215篇 |
2007年 | 219篇 |
2006年 | 213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泄压点火不同端管道内甲烷爆炸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气体爆炸传播机理,利用FLACS软件对泄压点火不同端两种方式(泄压口通径为25 mm和泄压口完全开放)下甲烷的爆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5种体积分数甲烷的爆炸特性参数,分析得出:两种不同泄压方式下,10%,9.5%,11%体积分数的甲烷爆炸特性变化趋势接近,7%,8%的甲烷较前三者有所延迟;5种甲烷在管道中心处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最大爆炸压力下降速率、温度峰值都随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逐渐上升,在10%时达到最大,继续增加甲烷体积分数则出现下降趋势,最大爆炸压力时间变化趋势与其相反;管道中心处的爆炸产物浓度随着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与泄压方式无关;增大管道泄压口面积有利于爆炸压力以及爆炸高温高压气体的释放,使得各体积分数甲烷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最大爆炸压力下降速率、温度峰值均下降,到达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均增大。 相似文献
442.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近20年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区域、国家和全球尺度上的土地生态系统发生退化现象,因此为保障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当前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选用压力-状态-响应-自然-社会-经济(PSR-NSE)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建立了博州土地生态安全突变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博州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自1994年的0.83(Ⅴ)持续改善至2012年的0.98(Ⅱ);2)博州是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仅通过人为调节并不能保证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应着手区域的均衡发展和区域生态保障措施的实施;3)基于突变级数法构建突变模型,分析了系统潜在的突变特性和土地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表明博州近20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土地生态系统整体状态仍待改善。 相似文献
443.
444.
修复目标值的确定是污染地块环境监管的重要环节,通常基于风险评估方法计算风险控制值来确定。而对于砷污染地块,采用HJ 25.3—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推荐模型和参数推算得到的修复目标值往往低于土壤砷环境背景值,难以满足监管需求。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污染地块土壤砷修复目标值确定方法,探讨了基于土壤环境标准值、传统风险评估、层次化风险评估、等效风险评估及土壤砷环境背景值修正方法的实现路径与实践应用。结合我国污染地块监管策略和砷污染地块开发再利用现状,提出了基于土壤环境背景值、层次化风险评估和生物可给性相关参数修正的土壤砷修复目标值确定方法,旨在为我国砷污染地块的修复和再利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445.
446.
447.
Jesús M. Avilés Deseada Parejo Tomás Pérez-Contreras Carlos Navarro Juan J. Soler 《Die Naturwissenschaften》2010,97(2):181-186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bird species carry feathers to their nests. Feathers’ presence in the nests has traditionally been explained by their insulating properties. Recently, however,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feathers carried to the nests by females of the spotted starling (Sturnus unicolor L.) could have an ornamental function based on their ultraviolet (300–400 nm) and human-visible longer wavelength (400–700 nm) coloration. In our population, 95.7% of feathers found inside next-boxes occupied by nesting starlings were rock dove fly feathers. Of these feathers, 82.7% were naturally positioned with their reverse side oriented toward the entrance hole and 42.4% of all found feathers were situated within the nest-cup. Here we experimentally assess the signaling function of ultraviolet coloration of feathers in nests of spotless starlings by providing nests with a number of pigeon flight feathers that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on their obverse, reverse, both, or neither side with a UV blocker. Starlings placed 42.5% of the experimental feathers in the nest-cup irrespective of the UV block treatment. Orientation of feathers toward the entrance hole was not related with their ultraviolet radiation. However, feathers placed within the nest-cup were more likely found with their reverse side oriented toward the entrance hole confirming our correlative findings. These results suggest a minor role of ultraviolet coloration on feather location by spotless starlings. 相似文献
448.
449.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