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35篇 |
免费 | 24628篇 |
国内免费 | 274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58篇 |
废物处理 | 281篇 |
环保管理 | 2072篇 |
综合类 | 29840篇 |
基础理论 | 2318篇 |
污染及防治 | 5384篇 |
评价与监测 | 1487篇 |
社会与环境 | 155篇 |
灾害及防治 | 3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813篇 |
2019年 | 1931篇 |
2018年 | 2071篇 |
2017年 | 2185篇 |
2016年 | 1980篇 |
2015年 | 2417篇 |
2014年 | 3035篇 |
2013年 | 3168篇 |
2012年 | 3076篇 |
2011年 | 2582篇 |
2010年 | 2396篇 |
2009年 | 2349篇 |
2008年 | 1990篇 |
2007年 | 1991篇 |
2006年 | 1460篇 |
2005年 | 1031篇 |
2004年 | 933篇 |
2003年 | 744篇 |
2002年 | 607篇 |
2001年 | 649篇 |
2000年 | 747篇 |
1999年 | 654篇 |
1998年 | 473篇 |
1997年 | 460篇 |
1996年 | 474篇 |
1995年 | 432篇 |
1994年 | 279篇 |
1993年 | 216篇 |
1992年 | 283篇 |
1991年 | 265篇 |
1990年 | 231篇 |
1989年 | 200篇 |
1988年 | 145篇 |
1987年 | 73篇 |
1986年 | 75篇 |
1985年 | 54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45篇 |
1981年 | 3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5篇 |
197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以闽江河口塔礁洲感潮淡水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inn.)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2、4、7和9月每月均在连续2个小潮日内向研究样地施加人造海水和Fe(OH)_3溶液,研究短期的盐水入侵及Fe(III)浓度增强对河口感潮淡水湿地土壤反硝化速率及理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的盐水入侵、Fe(III)浓度增强对河口感潮淡水沼泽湿地土壤反硝化速率的影响不显著,然而,盐水和Fe(III)共同施加会显著提高湿地土壤反硝化速率,与对照(CK)相比,盐水和Fe(III)共同施加可使土壤反硝化速率提高270.9%.盐水入侵、盐水和Fe(III)共同施加均可显著提高湿地土壤、间隙水的电导率及Cl~-、SO_4~(2-)的含量;Fe(III)浓度增强可显著降低土壤和间隙水pH值,同时显著提高土壤三价铁含量. 相似文献
362.
363.
西南涌流域近年来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为了解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该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水平与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已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Cu、Zn、Pb、Cd、Cr的污染,与珠三角土壤背景值相比,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Cu、Zn、Pb、Cd、Cr分别超标11.38、3.32、1.81、19.45、3.20倍;底泥中的Cu、Zn、Cr、Cd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5~0.964)。通过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中的Cd为偏重污染,Cu、Zn为偏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Cr为无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总体属中等,主要是由Cd的含量过高引起。 相似文献
364.
为探明酿造企业厂界无组织排放VOCs的浓度特征、恶臭污染及健康风险,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典型酿造企业醋厂和酒厂厂界无组织排放VOCs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其VOCs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采用阈稀释倍数和感官测定法对VOCs进行恶臭分析,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醋厂和酒厂厂界无组织排放VOCs的总浓度分别为0.968 mg·m~(-3)和0.293 mg·m~(-3).醋厂排放的VOCs中乙酸乙酯和乙酸含量较高,分别占总VOCs的76.3%和13.5%.酒厂排放的VOCs中以乙醇和己酸乙酯为主,分别占总VOCs的56.3%和30.4%.含氧VOCs是酿造企业污染源排放的主要组分.两厂总恶臭指数均大于1,表明其无组织VOCs排放对大气环境存在恶臭污染,且其臭气浓度均超过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限值.醋厂和酒厂VOCs致癌风险指数分别为2.45×10~(-6)和5.25×10~(-6),超过了EPA致癌风险值(1.0×10~(-6)),但未超过OSHA致癌风险值(1.0×10~(-3))_及ICRP最大可接受的风险值(5.0×10~(-5)). 相似文献
365.
Baohua Tang Lingyan Zhu Qixing Zho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2011,5(1):99-110
The joint toxicity of Penta-BDE (Pe-BDE) and heavy metals including cadmium and copper on Daphnia magna (D. magna) was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determining the 48 h survival, antioxidative enzyme response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The
response was classified as additive, greater than additive, or less than additive by comparing the measured “toxic units,
TU” with one. Based on the survival of D. magna, less-than-additive interactions were found in most of mixtures treatments. 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toxicity
mechanism between Pe-BDE and metals. Cu and Cd played a greater role in toxicity than what Pe-BDE did. As for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catalase (CAT) activity, most response was less than additive. For th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 activity, most of the greater-thanadditive responses were found in the Cu plus Pe-BDE treatments, but
the additive responses occurred in Cd plus Pe-BDE treatments and binary metal treatments. For lipid peroxide levels, which
were measured as malondialdehyde (MDA) levels, less-than-additive response occurred in the 50% Cd plus 50% Cu and ternary
mixture treatment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e-BDE, Cd, and Cu could induce different patterns of antioxidant enzyme responses,
such as antioxidant/prooxidant responses, depending on their capability to produ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to detoxify them. 相似文献
366.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上海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众多领域中已成为一个独立发展的新的前沿领域。上海于80年代末开始着手在环境保护与管理中开展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建立《上海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等几个不同层次与专题的环境管理与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本文分析了上海环保局系统所建立的2个信息系统的技术特征,并对建立环境信息系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67.
368.
为了开发一种表征土壤中憎水性有机污染物解吸及生物有效性的新方法,建立了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SPMD)研究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解吸行为的方法,利用SPMD分析了多环芳烃菲、芘和苯并[a]芘在3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的辅助解吸行为.结果表明,SPMD是一种很好地表征土壤中憎水性有机污染物解吸及生物有效性的手段. SPMD辅助解吸多环芳烃的效率与土壤有机质及多环芳烃性质有关.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土壤中菲和芘的SPMD解吸率逐渐升高,对于10 mg/kg染毒水平,当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8.68%降低到0.3%时,2种化合物的解吸率分别由56.45%和48.28%上升到接近100%;但是对于苯并[a]芘,粘土表现出明显的滞留能力,在有机质含量(0.3%)很低、粘土含量(39.05%)较高的3号土壤中,苯并[a]芘的解吸率仅有66.97%.不同多环芳烃SPMD辅助解吸率差别很大,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以及污染物浓度的提高,菲和芘的解吸差异逐渐缩小,而苯并[a]芘与上述2种多环芳烃的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苯并[a]芘具有高度亲脂性,并且分子较大,造成其容易滞留在粘土的微孔及有机质的致密结构中. 相似文献
369.
为了解四溴双酚A(TBBPA)的好氧降解特性,采用选择富集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够高效降解四溴双酚A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可通过好氧共代谢方式实现四溴双酚A的降解,葡萄糖是四溴双酚A降解的最佳碳源,其最优降解条件为葡萄糖8 g/L,牛肉膏0.5 g/L,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50 r/min。在该条件下其生物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6 d后的降解率高达95.6%。LC-MS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在好氧降解过程中会生成异丙苯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370.
水质评价对判断水体的污染状况,了解其污染程度和成因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为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而适当的评价方法是保证评价结果科学合理的关键.因此,本文以青山湖流域为例,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法、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水质指数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6种常用水质评价法的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标识指数法.该方法结合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法的优点,不仅给出水质级别和水功能区达标程度,而且克服了以往模糊层次分析法存在的低估污染的严重性及不能评价劣Ⅴ类水质的缺点,更加适用于水质状况的评价.同时,在模糊标准化处理基础上,采用对应分析法,将采样点与变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山湖流域的总体水质状况以劣Ⅴ类为主,总体水功能区达标率仅10.34%,流域根据受污染情况被分为3个区,Ⅰ区、Ⅱ区、Ⅲ区的主要污染因子分别是TN、NH4+-N与COD、TP.模糊标识指数法与对应分析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全面分析流域水质状况,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