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32篇
安全科学   111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97篇
综合类   622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270篇
评价与监测   137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71.
港口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对陆向腹地货源的竞争,还是对海向腹地特别是航线的争夺。选取上海和宁波为样本,以网络分析软件Gephi和ArcGIS为基本工具,通过复杂网络指标分析上海宁波两港2004~2015年航运地位的变化,以航区为海向腹地的基本空间单元,刻画上海、宁波两港海向腹地市场的变动格局。研究发现:上海港一直保持中国航运网络中的中心地位,近年来,宁波港的网络地位明显上升,中心性与中介性在中国大陆各港口中仅落后于上海港而排在第二位;两港口市场覆盖范围不断扩张,宁波港在近洋航线上不如上海港,但在远洋航线的地中海、西北欧、南亚、北美东西两岸、南美东西两岸、非洲东西两岸等两港覆盖的港口数旗鼓相当;两港口在各航区的首位联系港具有一致性,但至2015年,上海港与美国东部纽约等港口的主要联系被宁波港所取代。在研究数据选取上,采用了航线数据,突破了现有研究以吞吐量数据为主的限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可视化网络分析软件,将定性数据进行了定量化转化,大大提升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7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Based on data from the 2014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we investigat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disasters and household debt using...  相似文献   
773.
为了评估城市燃气设施的风险、提高周边居民区的安全水平、保障城市燃气的正常安全生产,通过DNV公司的SAFETI软件对于某储配厂的天然气罐区进行了泄漏后果的模拟和定量风险分析,得出了罐区天然气泄漏产生的爆炸和火灾的事故后果,及该储配厂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水平。提出了防止和减轻事故危害的措施,并为储配厂的风险防控和应急准备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即使城市燃气设施建设运营符合国家的各项标准,在发生大孔泄漏时依然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74.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增塑剂(organophosphate esters,OPs)用量大、环境分布广泛、毒理效应显著,已成为环境领域关注热点。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结合固相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珠江主干和东江河流表层样品中7种常见OPs含量水平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中OPs分布广泛,珠江主干∑7OPs范围为78.9~577 ng·g~(-1),主要污染物为磷酸三(丁氧基乙基)酯(TBEP),其次为磷酸三丁酯(TBP)和磷酸三(2-氯)乙酯(TCEP),均值分别为84.6 ng·g~(-1)、55.6 ng·g~(-1)和27.8 ng·g~(-1);东江河段沉积物中∑7OPs含量范围为24.0~293 ng·g~(-1),以磷酸三甲苯酯(TTP)、磷酸三苯酯(TPh P)和TBEP为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分别为55.6 ng·g~(-1)、32.7 ng·g~(-1)和17.5 ng·g~(-1)。以上结果揭示了珠江和东江沉积物中有机磷阻燃剂/增塑剂的浓度和分布是明显不同的,可能与不同来源的点源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775.
对广州市区荔湾和五山两个代表性采样点的低分子量羰基化合物(甲醛、乙醛、丙酮和丙醛)进行了季节变化研究.实验方法是应用羰基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肼(DNPH)迅速反应生成衍生物,产物在高效液相色谱上检测.按冬、夏两季进行样品采集,每次连续采样4 d.研究发现丙酮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甲醛和乙醛.夏季的羰基化合物质量浓度值高于冬季的.除丙酮外,甲醛、乙醛、丙醛的质量浓度是荔湾采样点高于五山采样点.甲醛/乙醛、乙醛/丙醛质量浓度比值显示广州大气中羰基化合物主要与人为来源有关.羰基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冬季好于夏季,暗示羰基化合物冬季来源比夏季简单.羰基化合物的来源主要有汽车排放、大气光化学反应,还可能与植物排放、烟草烟气、实验室所用溶剂有关.  相似文献   
776.
大气降尘作为地气交换的一种重要物质,一直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传统研究较多的是无机元素和小分子有机物,对于占干降尘有机质中相当部分的高分子有机质研究很少,因此研究降尘原样中有机大分子的组成和来源有着重要意义.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技术对分别代表市区和郊区的五山和大学城两个采样点冬夏两季样品中的高分子有机质的组成和来源进行探讨表明,有来源于多糖类的化合物、来源于木质素类的化合物、来源于蛋白质/氨基酸类的化合物、脂肪酸、正构烷烃/烯烃以及一些不能确定其来源的化合物,其中正构烷烃/烯烃和芳香化合物是干降尘中高分子有机质的主要裂解产物.研究同时表明其来源首先取决于采样点的环境,同时也会受到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7.
双波长紫外吸收法有机废水COD测量技术与仪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吸收法直接测定有机废水COD是一种无需化学试剂、无样品前处理、无二次污染的绿色无损检测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有机废水中的悬浮物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以实际废水水样为例,详细阐述了双波长紫外吸收法测量有机废水COD的操作方法及其消除悬浮物干扰的原理,并介绍了运用该技术设计开发的COD在线测量仪器.该仪器采用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实时采集和处理数据,根据实际废水在双波长测量条件下的有效紫外吸光度快速推算出其COD值,具有快速、准确、无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8.
Temperature-programmed pyrolysis mass spectrometry an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have been used to monitor structural changes of humic and fulvic acids isolated from soils in China,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5-550°C. in this work, we found that decarboxylation is obvious as the main reaction with dehydration reaction from 150°C to 400°C, the anhydride can be identified from FT-IR spectra at temperature range from 200°C to 400°C; there are evident changes of the aromatic nucleus of humic and fulvic acids above 400°C, even remaining up to 550°C. Besides, some changes of adsorption water can be distinguished before 200°C, and the mass signal of sulphur dioxide was detected.  相似文献   
779.
780.
为了揭示安徽省主要气象灾害的现状和变化规律,保障粮食作物稳产高产。该文利用1986~2017年安徽省78个市、县的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冷冻害和雪灾等4类主要气象灾害的受灾、成灾率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灰色关联度和R/S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省4类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及其与粮食总产的关联度。结果表明:(1)全省4类气象灾害的受灾、成灾率均随年代呈下降趋势,近10年受灾、成灾率明显偏少;高值区多出现在淮北地区、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低值区大多出现在沿淮、江淮和沿江地区。(2)未来安徽省干旱受灾、成灾率将继续下降,洪涝将持续不明显的下降趋势,风雹、低温冷冻害和雪灾将由下降趋势转为平稳或略有上升的趋势。(3)4类气象灾害的受灾、成灾率与粮食总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 洪涝、低温冷冻害和雪灾、干旱、风雹。由此说明洪涝是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