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5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保证大湖重金属治理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对大湖底泥脱水进行试验研究。具体目的:1)测定供试药剂的絮凝效果;2)选择高效经济的絮凝剂种类,估算大致成本;3)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一套完整的絮凝剂筛选方法。本研究通过与药剂工程师交流获取可能适合的絮凝剂种类,通过粗筛、优化确定最合适和最经济的絮凝剂类型,为后续试验提供依据。本研究主要以药剂的絮凝效果和成本作为评价其优劣的指标。在本试验中絮凝效果主要表现在脱水速度快,脱出水质清。本试验结果显示供应商一所提供的1号絮凝剂是最经济且效果较好的药剂,平均处理每万方底泥(含水率在90%左右)的单价为5811元。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南水北调干渠时沉降现场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对干渠结构、干渠上部倒虹吸结构和地表的沉降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下穿南水北调干渠时,干渠结构最大沉降发生在干渠底部。在盾构隧道与干渠渠底净距为2.5D(D为盾构隧道外径)并采用克泥效工法时,干渠结构的最大沉降量为11.26 mm,未采用克泥效工法时,干渠结构的最大沉降量为14.52 mm,说明采用克泥效工法能够有效减少干渠结构的沉降量,减少幅度为22%,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地表和倒虹吸结构的沉降量;(2)随着盾构隧道与干渠的距离越来越接近,干渠底部、地表和倒虹吸结构的沉降量逐渐增大,且随着盾构隧道与干渠渠底净距的减少,其沉降量的增大幅度逐渐提高;(3)采用克泥效工法时,盾构隧道与干渠的净距不少于2.0D时,能够保证干渠底部的沉降量不大于15 mm。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为了阐明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水相硫动态分布的影响,在1997~1999年以庐山植物园的针叶林和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对降雨、透冠水、干流水、渗漏水、径流水及硫通量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中SO2-4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最低值在夏季;针叶林和阔叶林的透冠水、干流水和渗漏水中的SO2-4含量均高于降水,且透冠水和干流水均表现为春夏季较低、秋冬季较高,径流水变化与之相反;渗漏水针叶林冬季最高,阔叶林春季最高,其他三个季节差异不大;森林生态系统水相硫年际变化呈递增趋势,即1997年1998年1999年,1999年SO2-4浓度与1998和1997年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1997年和1998年差异不显著;针叶林的透冠水、干流水、渗漏水中的SO2-4含量均比阔叶林高,而径流水则比阔叶林低,其pH值变化与之相反。针叶林和阔叶林都能够较好的吸收大气沉降中的S,其固定量均高于降水中S的通量,故庐山森林生态系统目前仍是大气S沉降的汇,对酸沉降仍有缓冲作用,但针叶林由于高输入低输出,因此对S的固定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64.
西安高新区第二污水厂近期和远期设计规模分别为5×104m3/d和10×104m3/d,采用A2/O-混合反应沉淀-砂滤组合工艺,出水执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同时采用活性氧进行除臭。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来水量的变化,在各处理单元进行合理选择,为相关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5.
文章结合某造纸厂废水中水回用工程,介绍一种新型先进的过滤技术——纤维转盘滤池,在造纸废水中水回用中的应用。同时对纤维转盘滤池做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66.
为了在线测试中原油田污水水质改性后碱性废水的pH值,进行了锑电极酸度计测试油田污水pH值方法的试验研究。该酸度计主要由刮板电机、清洗刮板、温度测量电极、锑电级、参比电极、防护罩等组成。室内实验中锑电极测定两种标准缓冲液的pH值,当温度小于60℃时,最大绝对误差为0.23;温度为70℃时为0.46。在采油二厂濮二联合站进行半年的现场监测对比实验,相对于标准电极,该电极测量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32,相对误差3.9%,比玻璃电极和复合电极精密度略低,但能够满足现场监测要求,且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67.
本文通过全面回顾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 ,系统总结了创建绿色学校的经验 ,分析了进一步规范创建工作、提高创建水平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继续做好创建工作的思路。对同类地区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8.
尹蓝  李胜利  鲍永征  玉晖  杨怀远 《生态环境》2006,15(6):1176-1179
NO如直接排放会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等一系列大气环境问题,采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化NH3还原去除NO,这种新方法结合了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和催化还原技术的优点来提高NO的去除率。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V2O5/TiO2,用NH3作为还原气体,升温的同时利用针头作为阳极,大地作为阴极进行放电处理。结果表明,在有氧条件下(含氧量为10%),当V2O5含量为4.5%,温度为310℃,脉冲电源电压在14000~22000V变化时,NO的去除率可达95.3%。还探讨了放电等离子体活化NH3去除NO的机理。  相似文献   
69.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tribution of cadmium (Cd) and zinc (Zn) and their availability to cole (Brassica campestris L.) grown in the multi-metal contaminated oasis soil in northwest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d and Zn in the unpolluted oasis soil was mainly found in the residual fractionation,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contents of Cd and Zn in the oasis soil, the distribution of Cd and Zn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e growth of cole could be promoted by low Cd and Zn concentration, but significantly restrain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There was antagonistic e ect among Cd and Zn in the multi-metals contaminated oasis soil.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fractionations distribution coe cients of the two meals in the soil and their contents in cole showed that both Cd and Zn in the exchangeable fractionation in the oasis soil made the most contribution on the uptake of Cd and Zn in cole. The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BCF) of Cd was greater than Zn in cole, and BCFs of the two metals in leave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roots. The translocation factors of the two metals in cole were greater than 1, and the two metals mainly accumulated in the edible parts in cole. Therefore, cole is not a suitable vegetable for the oasis soil because of the plants notable contamination by heavy metals.  相似文献   
70.
<正>困境在对中国草原治理法律政策的研究中,内蒙古大学杨理教授对现行草原治理中的"围栏"思路进行了反思。他表达了这样一个迷惑:为什么我们刚刚逃离"公地的悲剧"虎口,又掉进了"围栏的陷阱"狼窝?如果一片草原是公共牧场,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放牧,那么,他们每个个体的理性选择就是不停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